貞觀,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的年號,自貞觀元年(627年)正月至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十二月總計23年。唐太宗勵精圖治開疆拓土,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明君。在位期間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
“貞觀”兩字取自《易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這兩字表示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間萬事萬物的發展是有其一定的客觀規律的,這個規律就是“正”。所以南宋理學家朱熹解釋這句話時說:貞,正也;觀,示也。“貞觀”以正示人也。簡介 出處:《易經·繫辭下》:“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
貞觀(約547年~611年),一作真觀,俗名范聖達,錢唐(今杭州)人。隋代高僧。出家後深研經、律、論三藏。後至天台山,向天台宗的創始人智?受台宗教觀。智?因其德行甚高,又年齡相近,故而認貞觀為法兄弟,直至智?逝世。隋開皇十五年(595年),貞觀常與道安禪師在靈隱山宴坐,並開講《法華經》,以心為...
“貞觀”是西夏崇宗李乾順的年號,1101年-1113年,一共12年。人物背景 西夏崇宗(李乾順)(1084年—1139年)(1086年-1139年在位):西夏第四代皇帝。夏惠宗死,乾順年三歲嗣位。母梁氏,乙埋女,尊為太后,與弟乙逋擅政。人物生平 梁氏專權時期,對外依靠遼國,不斷發動侵宋戰爭;對內爭權奪利,互相殘殺。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出現的政治清明、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唐太宗任用賢能,知人善任;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
貞觀,是古代帝王的年號。一指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627年-649年,共23年,貞觀元年是指貞觀年號的第一年。 在我國,通常情況下,貞觀元年是指唐太宗執政的第一年,即公元627年。李世民的英明執政也叫貞觀之治;二指西夏崇宗年號,1101年-1113年;三指日本清和天皇年號,859年-877年。元,為首。歷史事件 發生年代...
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從公元627年到649年總計23年,貞觀之治是指在唐太宗貞觀年間經濟發展、民族融洽、社會穩定的繁榮場面,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關注民生、愛民如子的好皇帝,除了政治上的成就外,唐太宗的胸襟和雅量也為世人所敬仰,太宗靈州會百王把唐太宗與寧夏靈武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讓後人...
“貞觀”一詞意為澄清天下,恢宏正道。出自《後漢書·黨錮傳·李膺》:“以為天子當貞觀二五,利見大人,不謂夷之初旦,明而未融,虹蜺揚煇,棄和取同。” 唐李華《含元殿賦》:“王臨於朝,天地貞觀。”宮殿地位 紫微城三大殿依次為:乾元殿(隋稱乾陽殿)、貞觀殿(隋稱大業殿)、徽猷殿。其中乾元殿規模最...
貞觀三鏡是出自《易經·繫辭下》的故事。臣下又無誆諍,苟在阿順,事皆稱美,則君為暗君,臣為諛臣,君暗臣諛,危亡不遠”。為此,他寬容諫臣的犯顏直諫,敬重魏徵,說:“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在魏徵病重時,太宗多次親往探視。貞觀十七年,魏徵病逝,太宗悲痛地說:“以銅為...
從南朝梁代開始,宮廷成為詩歌的創作中心,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初唐。貞觀時期宮廷詩風較之前代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是詩歌意境的拓展,表現出對“大”的事物的普遍興趣;其次,詩歌中體現了南朝宮廷詩所缺少的強烈個性色彩;第三,不少大臣開始自覺地用詩歌來干預政治。這些變化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詩歌特點...
《貞觀》是連載於百度小說的一部都市類網路小說,作者是木驢.QD。作品簡介 李東升從小沒什麼大志向,只是不想學外國語; 李東升成長了沒什麼大理想,只想建一個小小的貞觀集團; 李東升成年了還是沒有什麼大作為,只是叫地球人都瘋狂的學習中華文字; 啥?還11?不不不,李東升不要三千佳麗,只要一千美女就夠...
《貞觀》由中國風歌手小唐人組合為慶祝祖國建黨100周年發行的最新單曲,由著名作詞家陳濤和著名音樂製作人王備作曲編曲。歌曲信息 貞觀 作詞:陳濤 作曲:王備 編曲 : 王備 錄音混音 : 顧瀟予 和聲 : 楊子軒 人聲編輯 : 王晉楨 音樂發行 : 川合音樂 錄音混音棚:顧瀟予音樂工作室 歌曲歌詞 與文成公主相拜見 畫中...
“貞觀十八學士”是一群博覽古今、明達政事、善於文辭的文人,他們追隨唐太宗李世民,各以其力,為國家統一、政治穩定和文化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人物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一直為後人所稱道。李世民是中國古代難得的一代明君,而他的明,主要就明在善於識人,善於用人。本文闡述的他與十八學士的關係...
貞觀大帝,手遊《少年西遊記》中的神將。貞觀大帝體恤民情疾苦,貞觀大帝統帥三軍勇敢加入戰局。角色背景 長安城中,花燈如晝。一輪明月高懸天外,照在外郭龍首渠上,只見渠上無數白蓮紙燈,飄飄搖搖,兩岸百姓或跪或立,正對著這渠上飄蕩的點點燭光,頂禮膜拜,意甚虔誠。又是一年中元節。就在這家家戶戶祭拜先祖...
貞觀格式 貞觀格式是三代格式之一。根據清和天皇敕命而編集。格12卷,編成於869(貞觀11)年,內容為819~868年間的詔、敕、官符等;式20卷,編成於871(貞觀13)年,僅收錄820(弘仁11)年之後對《弘仁格式》內容的更改及增補部分。現散佚,但從《類聚三代格》等文獻中仍可見 其內容。
《貞觀之治-唐太宗》是2003年4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景林。內容介紹:唐太宗實施仁政,安撫百姓,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善於納諫,任賢用能,重視教育;以「和親」政策安撫邊疆少數民族,被稱為「天可汗」,使唐朝出現了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大好局面,這就是盛唐史上的「貞觀之治」。內容...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所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全書總計10卷40篇。總結唐太宗時代的政治得失,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內容簡介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所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全書十卷四十篇,分類編輯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與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時的問題,...
《貞觀初》是一篇關於唐太宗時期所發生的事情的古文,主要講述了貞觀初期的事情。詳細信息 貞觀初 作品原文 段落一 貞觀初,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謂曰:“朕之所任,皆以為賢,卿知佞者誰耶?”對曰:“臣居草澤,不的知佞者,請陛下佯怒以試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進諫,則是正人,順情阿旨,則是佞人...
《貞觀公私畫史》是唐代裴孝源(生平不詳)所撰一部繪畫著錄,又名《貞觀公私畫錄》,簡稱《公私畫錄》。因《畫錄》序言作於貞觀十三年(639年),可知主要生活於此期後,曾宮中書舍人、吏部員外郎。書籍簡介 《貞觀公私畫錄》旨在著錄古畫名目,並品評高下。序言中言明此系受漢王李元昌之命,將“魏晉以來,...
貞觀式是日本平安時代(794∼897)初期的雕像風格。雕像呈圓柱形,姿態挺直,保持對稱,體重完全平衡,是由整塊木頭雕刻出來的。其特點是︰龐大的身軀肥碩而沉重,肌肉鬆弛的胸部,大而圓的臉形,厚唇大鼻和睜大的眼睛,外形簡拙等。波紋衣飾是這種雕刻風格的最易識別的特點之一;深刻的衣褶刀痕調和勻稱,一系列交錯...
貞觀八年(634年)正月二十九日,命令尚書右僕射李靖、特進蕭瑀、楊恭仁、禮部尚書王珪、御史大夫韋挺、鄜州大都督長史皇甫無逸、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李襲譽、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張亮、涼州大都督李大亮、右領軍大將軍竇誕、太子左庶子杜正倫、綿州刺史劉德威、黃門侍郎趙弘智出使四方,觀察民間風俗。 [127]十月,右驍衛大將軍、褒國...
唐貞觀二十年。唐太宗時期,與少數民族之間繼續往來。房玄齡等撰《晉書》。紀年 丙午年(馬年)唐貞觀二十年 新羅仁平十三年 日本大化二年 年表 張亮被斬 貞觀二十年(六四六)三月,常德玄揭發刑部尚書張亮私養假子五百人,與術士公孫常、程公穎等謀反。太宗命馬周審問,張亮不服。李道裕也認為張亮罪不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