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貝滿女中
- 校訓:致 知 力 行
- 創辦時間:1864年
- 類別:教會學校
- 知名校友:李德全、冰心、謝希德、王琇瑛等
- 所屬地區:中國 北京
辦學歷史,校訓及校歌,校友名人,辦學特色,宗教活動,革命鬥爭,歷任校長,教師教學,課外活動,地圖信息,
辦學歷史
貝滿女中的校舍原是明代嘉靖年間宰相嚴嵩之子嚴世蕃的府邸,清初,它被賜給順治皇帝的佟妃——康熙皇帝的母親佟佳氏的家人使用,因而稱為“佟府”。學校的大門是一座檐牙高啄、紅柱綠椽、彩繪繽紛、青瓦灰牆的典型的明代建築。大門道中間有一塊 長6米、寬2米的漢白玉石,雪白的石料上有天然的黑色花紋,從門口向里望,可看到玉石中間有一個坐像觀音。牆上的磚面,多刻有明代大明年間的印號。這些都顯示著王府貴族的豪華氣派。大門內原是一個小院,有三個門通向後面。中間是府邸的二門,兩側的門通向東、西跨院。二門是個描金彩繪的垂花門,走進去,原是一座座典型的王府院落,如第一座院落正房是原名“訓懷堂”的大殿; 第二座院落有一架長得枝繁葉茂的紫藤,北房則稱“紫蘿軒”;第三座院落內原栽有能結豐碩果實的扁桃樹和葡萄架;最後一座院落原有一叢綠竹依牆搖曳,正房因而稱為“翠竹館”。東跨院原有一行松樹,幾株合歡……西跨院則被發展改建為學校的操場、食堂、宿舍等。這裡的一切顯示著幽靜、和諧,又美麗而莊重。以後幾經滄桑,改建了不少房屋、場地,拆掉了平房,矗立起新型的高樓,但有的地方還隱留著王府的痕跡。早一些畢業的校友,都會記著它原來的面貌,都喜歡仍用“佟府”稱呼它。可以說,“佟府”的稱呼,不單純是指佟妃娘家府邸的含義,其中還有著更為豐富的內容:即大家對於母校幽雅安靜的環境,嚴整獨特的布局,和諧統一的結構留下的深刻記憶,以及這所具有百年歷史的學校,給予它培養的無數英才的強大的精神凝聚力,等等。
貝滿女中當初是由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創辦的,其創始人是來中國的傳教士艾莉莎貝滿夫人。貝滿夫人於1864年在北京設立貝滿女子國小,校址在燈市口大街北面的大鵓鴿市胡同,規模較小,由她一人主持校務。以後有了中國教員,逐步發展,到 1895年,已初具規模,開始成立四年制女子中學,校名為貝滿女子中學。1902年,校舍往南擴建,校門建在燈市口大街路北公理會大院內。1905年,在貝滿女子中學課程的基礎上,又增設了大學課程,名為協和女子大學。後因學生增加,遂於1916年將協和女子大學移到伶府這個地址。燈市口的校址則僅為貝滿女子中學所在地。1920年,協和女子大學與通州的協和大學(由潞河書院升格成立,其中“齋”部後來更名為潞河中學,建國後曾一度改名通縣一中,現又恢復潞河中學名稱)、北京匯文大學(校址在東城區盔甲廠,其中學部分稱匯文中學,建國後曾一度改名為二十六中學,現恢復原名匯文中學)合併成立燕京大學。協和女子大學改稱燕京大學女校,仍設在佟府。1923年,貝滿女中改為三三制完全中學,學生人數劇增。1926年,燕京大學女校與男校合併遷往城外(今北京大學所在地),貝滿女中高中部遂遷佟府,國中部仍在燈市口公理會院內。1927年經北洋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定名為北平私立貝滿女子中學。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學校被日偽當局接管,曾一度改名為北京市立第四女子中學。1945年抗戰勝利,學校又於當年9月恢復貝滿女中校名。此時學校已發展到高中有9個班、國中有12個班的規模。1949年北平解放,學校於1951年改名為五一女中,高中部仍設在佟府內(1952年定名為女十二中),從此結束了貝滿女中前後長達87年的時代。是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
校訓及校歌
貝滿女中的校訓是“敬業樂群”,它曾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書寫在一塊醒目的橫匾上,掛在作為高中部禮堂的“訓懷堂”北牆上。它留給在這裡工作和學習過的教職員工及學生們以極深的印象,並以一種無形的力量鼓舞著大家。
“敬業樂群”是中國古代的一句成語,出自《禮記*學記將》,它的基本含義是要學生們敬重 自己的學業,專心致志地學習,不斷前進;又要樂於生活在民眾中間,同學們彼此和睦相處、團結友愛、互相切磋琢磨、共同努力提高。它夠得上是中國教育、教學上的箴言,體現了一種優良的傳統,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對莘莘學子們的培養與成長有著一種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貝滿女中以此為校訓,即表明它是以此為辦學指導思想,在這個校訓的指導下,形成了這個學校的好傳統、好作風。
為了把學校辦好,保證“敬業樂群”的實施,學校領導在管理上體現了“辦學靠大家”的的思想。學校最高的管理機構是董事會,由董事會任命校長,校長對董事會負責。校長總管全校的工作,具體實施則靠廣大教職員分擔,教員們組成“周會委員會”、“ 資助委員會”“圖書委員會”等近十個組織,各自分頭負責各方面的工作。
為了切實貫徹“敬業樂群”的精神,學校訂有《學則》,要求學生遵守。《學則》在考勤、成績考核、升留級等方面都做了明確的規定;甚至對學生的衣著都有統一要求,規定“學生衣著要莊重樸素,在校要穿‘學衣’——深或淺色的藍布大褂,上體育課要 換‘操服’。”學校還有各項具體的紀律要求,例如在操場上走路不能穿硬底鞋,在院內走路不能踐踏草坪等等。學校很注意從各方面具體培養、訓練學生形成良好的紀律習慣。
為了保證學生真正做到“敬業”,學校對學生在學習上有嚴格的要求:學習每門功課要從預習入手,上課要專心聽講,課後要認真複習,在複習的基礎上做作業,作業及試卷都要達到統一的規範要求。學習要有小結,強調要加強理解,加強記憶,要側重培養 訓練各種學習能力,諸如會觀察、會思考、會想像、會書寫、會辨析等等。要求學生在學習上勤奮,一絲不苟,又要能靈活,會舉一反三。更重要的是要“敬業”,使之表現出對學習的專一,能集中精力,對學習熱愛,懷有極大興趣。
為了保證學生能做到“樂群”,學校很注意學生群體的教育。無論是全校,還是各個年級、班 組,都經常開展一定的活動。大多數學生都承擔為集體服務的工作。學校經常從各方面給學生以鍛鍊的機會,使大家有條件交流聯繫。有一種姐妹班、姐妹同學的做法曾實行多年,即高班和低班建立聯繫或高班同學與低班同學個人之間建立聯繫。這個做法很有益於學生品質的培養和精神的薰陶。
當然,“敬業樂群”的體現還遠不止這些。它還反映在師生關係上,反映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反映在學習的日常生活中……
正是由於“敬業樂群”思想的指引,圓滿女中培養了數以千計對學習精益求精、對工作認真負責、對人友善相處、對民眾關懷備至、為國為民盡力的英才。這種好的傳統、好的作風一年一年地繼續貫徹傳播。直到解放後,貝滿女中變為一所新學校後,“敬業 樂群”又被賦予新的內容,即從引導青年敬重學業,到敬重國家社會主義大業,從樂局部民眾到樂人民大眾,從而有了更深刻的含義,由“敬業樂群”所創立的好傳統、好校風在新時期得到進一步傳播、建立,乃至發揚光大。
與校訓內容相一致的,是學校在30年代初期開始使用的一首校歌。其歌詞為:
一、可愛可親我貝滿,諄諄訓育青年,敬業樂群為我校訓,同學一齊奮勉。東西南北聚一堂,彼此歡樂無限,速進修,莫遲延,萬勿辜負我貝滿。
二、可愛可親我只滿,時時規勸青年,克勤克儉金石良言,終身實行不變。德智體群四育各,力圖人生美滿,齊努力,莫留連,萬勿辜負我貝滿。
副歌:我貝滿,我貝滿,同學會唱歌聲歡,研究真理社會進展。
高聲唱,大聲喊!
我貝滿!我貝滿!
齊歡呼我貝滿壽綿延,
同慶祝我貝滿億萬年!
可以說,這首校歌的內容是包括了學校的辦學準則,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特點,更反映出全體師 生的熱情、心和志向。當大家以鏗鏘有力的曲調唱著這首歌時,無不感到精神振奮。情緒激動。無論平時或在集合時,一旦這首歌響徹校園,都使老師、同學受到莫大鼓舞。以後一直被師生們牢記並不時地唱著。
校友名人
貝滿女中培養的英才遍及國內外各行各業。原衛生部部長李德全,著名作家冰心,原上海復旦大學校長謝希德,中國第一位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王琇瑛,物理學家王承書,化學家蔣麗金,以及戲劇家孫維世,表演藝術家張筠英,鋼琴演奏家鮑蕙喬等許多名人都曾在學校就讀。
貝滿女中從1898年第一屆畢業生,到1951年更名,共有51屆畢業生,校友已難以計數。早年畢業的校友已長眠地下,在世者年齡最高的已過九旬,50年代前後畢業的校友也已年近花甲。她們中間有教授、研究員、醫生、護士,大、中。小、幼教 育工作者,廠長、經理、工程師、技術員、作家、藝術家、新聞工作者,以及各行各業的專家、工作人員或地方與部隊的幹部。她們中有的人至今仍在祖國 各條戰線辛勤地工作著,也有離、退休後繼續做出奉獻或安度晚年者,也有一批人定居海外。校友中有建材者不乏其人,可以說校友們大都無愧於這所學校的光榮傳統,都在不同程度上留給學校以光彩,她們的名字已銘刻在學校的史冊上,會直到永遠。
這裡列出一些校友代表,她們以出色的成績名聞遐邇,享有聲譽,顯示了貝滿女中的精神,稱得上是貝滿女中的佼佼者。如:
楊崇瑞(1912屆校友),中國婦幼衛生戰線的先驅,曾任聯合國婦幼保健組副組長,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婦幼司司長。
景晏茹(1922屆校友),老教育家,全國文教衛生群英會代表,北京市模範教育工作者。
全康靖烈士(1928屆校友),1940年參加革命,1945年在廣東省始興縣掩護民眾、傷員撤退時,不幸被國民黨軍隊逮捕,1946年遇害。
宋毓真(1929屆校友),老教育家,北京市著名歷史教師。
汪溪(1933屆校友),原名汪春熙,原《北京周報》社長兼總編輯。
李慕琳 (1935屆校友),舞蹈教育家。1937年參加平津學生救亡宣傳團。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陝北公學政治處幹事、延安《解放日報》社大後方工作部編輯、《晉察冀日報》社國語廣播科編輯。建國後,任全國婦聯華東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1960年主持籌建上海舞蹈副秘書長。1960年主持籌建上海舞蹈學校,任校長。後任中加舞協第三、四屆常務理事和第五屆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
尚幸如烈士(1936屆校友),1938年參加革命工作。轉業後,曾任廣州高等院校黨委書記。1958年赴國外進行友好訪問時因飛機失事而犧牲。
張蕙芬(1937屆校友),全國文教衛生群英會代表,曾任北京醫院內科主任醫師。
謝希德(1938屆校友),中共第十二屆、第十三屆中央委員,上海市政協主席,中國科學院物理學部委員,原上海復旦大學校長。
蔣麗金(1938屆校友),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常委,全國政協委員、常委。
孫維世(1939屆校友),著名革命家、戲劇家。原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院長兼導演。
阮若珊(1940屆校友),1936年參加革命,著名戲劇工作者。李葆奎(1940屆校友),種子專家,原北京種子公司高級農藝師。
金秀英(1941屆校友),眼科專家,曾出席第一屆全國科技大會,在傳染性眼疾方面做出過突出貢獻。
楊貴貞(1941屆校友),白求恩醫科大學教授,免疫學專家,曾任白求恩醫大微生物教研室主任,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免疫學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出席過世界免疫學會議。
張繼恆(1942屆校友),北京市特級物理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曾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北京市人民代表和市政協常委等。
鄧糰子(1944屆校友),曾任閩東新技術開發公司總顧問。
全如玢(1944屆校友),作曲家,曾為長春電影製片廠多部優秀影片配曲。
孟昭和烈士(1945屆校友),解放後參加第四野戰軍南下工作團,1951年為搶救溺水同志而犧牲。
陳頤(1947屆校友),原名郭盛如,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著名導演。
王碧雲(1949屆校友),全國政協台灣籍委員,著名手風琴演奏家,總政歌舞團優秀演員。
王文華(1949屆校友),原中國叉車公司副董事長,北京叉車總廠廠長。
李敏(1949屆校友),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草地科學家,多年工作、戰鬥在草原上,被譽為“當代昭君”。
郝又明(1950屆校友), 北京市朝陽外國語學校創始人及校長, 著名教育學家
於善瑞(1950屆校友),中共十三大代表,曾任河北大學校長、北京師範學院副院長。
潘捷(1951屆校友),原名潘詠美,著名播音員,從1953年五一節開始,多次在天安門城樓負責向全國進行實況廣播。
馮友(1951屆校友),藥物分析檢定專家,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被譽為“華 夏好後裔”。
辦學特色
“生動活潑,全面發展;面向全體,不失一生”的辦學理念。學校特別注重語言教育、體育教育,還設立學生住宿管理部門,已有的辦學特色較為鮮明。學校開設了中加英文高中和“倫敦英語”校本課程,每年寒暑假組織學生到加拿大、英國學習交流,在國際化教育領域取得成績,積累了經驗;我校每年舉辦一屆體育節,是北京市籃球體育項目傳統校,校初高中男女籃球隊曾多次在市區比賽獲獎。學校設立學生住宿管理部門已有9年,經驗相當豐富,可以接受住宿生160人。
宗教活動
貝滿女中既是由基督教傳教士所創辦,它當然會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建校以後,學校里的宗教活動占有相當的分量。但它絕不是這座學校的全部內容,而且隨著時間推移,也有著發展變化。
在學校最初建立的五十幾年間,學校的領導管理權掌握在外國傳教士手中,大部分教師是美國傳教士。學生大都是基督教教徒,《聖經》是學生的必修課,學生們每星期日都要去教堂“做禮拜”。學校里有查經班,平時還常有公理會的牧師或本校的教師來給學生“講道”。可以說,學校的宗教氣氛是相當濃厚的。學校要求
學生參加這些活動,目的是讓她們對耶穌基督有所了解,從而樹立起對宗教的信仰,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那時,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宗旨也就是基督教教會的宗旨,隨著美國傳教士們的言傳身教,美國的思想、文化伴隨著宗教活動也就不斷地在學生中滲透。
到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北洋政府要求國內各種不同的私立學校都要在教育行政部門備案,成為政府所承認的私立學校。還要求外國人或外國教會在中國辦學,其校長必須由中國人擔任,所有的私立學校都要設立董事會,都要按照中國政府的規定設定課程等等。
1922年,貝滿女中成立了董事會。同年,董事會聘請管葉(音xie)羽先生為貝滿女中第一任中國校長。管校長到校後,取消了《聖經》課,把宗教活動移到課外進行。基督徒的主要組織是“團契”,活動形式有查經班、晚禱班、宗教問題討論班等等,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均可自願參加。在學生中,非基督徒的比例逐漸增加,到20年代末,學生中的基督徒人數已在半數以下。1927年,教育部批准學校立案。此後,對於每個學生來說,主要任務是學習學校的各科課程,這些課程是根據當時政府的規定而設定的,學校內的宗教活動已居於次要地位,因此學校的宗教氣氛逐漸淡薄。
我們可以這樣估計:以《聖經》為必修課的訓練及濃厚的宗教氣氛的薰陶,確實將貝滿女中的很多學生培養成了虔誠的基督教徒,使她們把一切希望寄託於“上帝”,信仰“上帝”成為她們學習與生活的動力,有的甚至迷上了宗教;很多學生還接受了崇美、 親美的思想。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即使天天上《聖經》課,經常聽牧師講道。聽聖經故事、參加查經班,也並不虔誠地信奉耶穌基督,她們參加這些宗教活動,僅僅是由於這是當時學校的規定而已。貝滿女中畢竟是坐落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的一所學校,學校的外面,是多災多難的祖國,是水深火熱的中華民族;加上學生們的家庭也在風雨飄搖中難得安定,作為華夏子孫、熱血方剛的青年學子,“神聖的”耶穌基督難以禁錮住她們的精神世界。這也是學校宗教氣氛日趨淡薄的必然原因和基礎。
進入30年代,宗教氣氛日趨淡薄之後,宗教思想的影響也相對下降。學生中的非基督徒人數已占2/3以上,宗教活動都安排在課外,並且自願參加,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之間都是普通同學關係,彼此不一定相通,各有各的思想天地,也不要求互相理解,反而互相是極為尊重和友好的。這樣,學校里的宗教活動雖然一直延續,但已經沒有當初的影響了。但是每年的聖誕節確實是很熱鬧,這一天一定要放假,師生共同活動,一派節日氣氛。參加的人們各有心思,在這一天有的人會更堅定自己對耶穌基督的信仰,有的人會向“上帝”傾訴衷腸,而相當一部分人則是覺得新奇、有趣, 對宗教意義卻毫無考慮。
倒是有一點還必須看到,因為貝滿女中是一所教會學校,它的宗教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從另一個方面起了作用,那就是訓練學生們良好的素養,不越“軌”,不違“德”。這對學校樹立良好的校風起到了積極作用。
革命鬥爭
本世紀初葉,中國面臨著巨大的變革,特別是20年代以後,中華民族經歷了第一次、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在進步思潮的影響下,貝滿女中的師生們與自己的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她們的愛國思想和時代同發展、共深化。
1915年,學校里有的同學參加了反對袁世凱賣國“二十一條”的鬥爭,著名女作家謝冰心當時正在學校就讀,曾參加了這一活動。馮玉祥將軍的夫人李德全女士當時正是貝滿女中學生會主席,她帶領同學排隊遊行到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在講壇上慷慨陳詞。她說:“別輕看我們中國人!我們四萬萬人一人一口唾沫,還會把日本兵淹死的!”當時同學們紛紛交上愛國捐,宣誓不買日貨。
1919年五四運動時,學校也有人參加。在向政府提抗議的學生代表團中,有一位女生代表名叫錢中慧,即是貝滿畢業生,她當時已是協和女子大學的學生了。
1925年五卅運動時,學校的學生罷課去參加遊行,大家高喊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回校後,同學們仍議論不休。現北京市著名歷史教師宋毓真就是這次活動的參加者。
1926年“三一八”那天,學校里大批愛國同學紛紛參加北京各大中學學生在天安門舉行的抗議帝國主義無理要求的集會,會後又參加了遊行示威活動,整隊到執政府去請願。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全校六百餘名同學在學生會號召下進行了聲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東北三省的活動,並參加了救亡宣傳的大會,得到了校長、教職員工們的支持。
1935年以後的“一二*九”和“一二*一六”抗日救亡運動,“五二○”運動,學校都有師生參加。
從“一二*九”運動以後,學校里不少同學參加了進步的革命組織——民族解放先鋒隊。
抗日戰爭前夕,學校里有讀書會,其成員們傳播著革命書籍,開展討論時局趨向的活動和出版壁報等。在抗日戰爭的幾年中,上述“民先”、讀書會以及其他形式的組織不斷地開展活動和進行工作,逐步發展壯大。很多成員在此時就有條件通過讀書接受革命理論。如:中共七大召開後,她們就得到了手抄本《論聯合政府》。也有同學聯繫地下黨員來介紹解放區的鬥爭情況;或去工廠參觀,或請老師參加一起探討問題等等。在此期間,個別的民先隊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地下黨員。更有個別同學接受組織安排奔赴革命聖地延安。
1946年,地下黨員陳璉、劉俊英先後來到貝滿女中。她們表面都是任課教員,但實際上是到這所教會學校來開展革命工作的。她們不僅在師生中發展了地下黨員,還吸收發展一些師生參加了人民教育工作者聯盟、民主青年聯盟等進步組織。
這以後直到北平解放,貝滿女中的地下黨直接領導了學校的各項革命活動。如:1947年5月,“民聯”支部動員二百餘名高中學生衝出校門參加了全市性的大中學生“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遊行示威;當年7月,又組織幾十名學生參加了全市性的助學活動,通過募捐爭取中間民眾;9月,陳璉及另一位地下黨員教師田聰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民聯”立即組織營救活動;10月29日,國民黨殺害浙江大學學生會主席於子三事件發生,“民聯”則組織學生代表參加了全市性抗議活動。
在革命鬥爭中,貝滿女中的進步組織受到鍛鍊,得到壯大發展。到解放前夕,學校的地下黨組織已擁有7名教師黨員和22名學生黨員,為迎接北平解放積蓄了力量。這在當時的北平學校中,力量是雄厚的。首先,當時北平的八所教會中學裡:共有教師地下黨員12名,而貝滿女中就擁有7名。其次,在當時北平的中國小中,有地下黨支部的學校,或是幾校聯合支部,或是一校內師生聯合支部,而貝滿女中則既有教師支部又有學生支部。這在當時的北平是絕無僅有的。因此,北平一解放,馬上就從貝滿女中調出三名黨員教師去支援外校。學生黨員則根據黨的需要,紛紛走上各自的革命崗位。
北平解放後,貝滿女中獲得了新生。地下黨員公開了身份(當時的支部書記是市軍管會派來的劉敏同志,後劉敏調離,即由貝滿女中地下黨員陶鳳娟擔任),全校師生熱烈參加迎接解放軍入城的活動。幹部、教職員們學習黨的教育基本綱領和有關政策,在新生的黨支部領導下,全體教職員以高昂的革命熱情投入新的戰鬥。
在黨支部領導下,學校里開展了一系列的政治活動,如,抗美援朝、“三反”、“五反”運動等;還組織動員了一些學生參加南下工作團;在教職員中開展了系統的理論學習;組建了青年團、少先隊等等。黨組織不斷擴大,在師生中發展了黨員。經過學習及參加政治運動,廣大師生的政治思想覺悟有了較大提高,為學校徹底脫離教會影響奠定了基礎。
歷任校長
貝滿女中從建立到1922年,一直是由美國傳教士任學校負責人的。1922年,學校董事會聘請管葉羽先生擔任校長。他在北平教會中學裡任校長的時間最長,是一位正直的知識分子。在舊社會,由於時代、歷史的局限,他難以了解革命、理解共產黨。他自己是大學教授出身,不願接觸政治,但他為人正派。待人寬厚,一生務實儉樸,對工作精益求精,在貝滿女中工作二十多年,治學有方,德高望重,為這座學校的建設。發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雖說管校長不問政治,但他是有鮮明的政治態度的。概括地說,他喜歡“廉政親民”,這無疑 表現出他是憎惡禍國殃民者。痛恨軍閥反動派的,他的行動也表現了這一點。1924年,1915屆校友李德全,因受反動的執政府迫害而求助於他,他毅然讓李德全住到學校近半個月,以致事後他自己被拘禁;對學生歷次參加政治活動,他確曾勸阻和禁止過,但更多地是出於關心和愛護學生,當學生真的出去參加時,他又十分惦念;地下黨員陳璉被捕,他十分憤慨;國民黨當局向他要進步師生的“黑名單”時,他則斷然回絕。
貝滿女中的校訓“敬業樂群”是在他的主持下制定的。他經常向學生進行“校訓”教育,同時 自己也身體力行。他致力於教育事業,認真管理領導學校;善於團結同仁,關心師生,獲得廣大師生的愛戴。他到校時雖是20年代初期,但已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到校不久,就將學校的學制改為6年。在發展建設學校的同時,傾心建立健全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學校的管理日臻完善。他對宗教是信奉而不迷戀,不宣傳,不允許宗教干擾教學。他深知辦好學校的關鍵靠教師,因此擇師極其嚴格,對教學質量有明確要求,並制定了保證措施。他對學生關懷備至,既似嚴父 又如慈母,不僅要求學生一定要學習好,而且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和健康,主張學生要能自治、自理。他的教育方法是“諄諄教導、循循善誘”。
管校長為貝滿女中嘔心瀝血,而他個人高潔清廉、淡泊名利,且安於清貧。他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風不僅讓在這裡工作、學習過的師生們敬佩和讚嘆,而且潛移默化地對他們產生了影響。管校長於1952年病逝,但他的精神永存於廣大師生的心中。
1948年,管校長年事已高,又體弱患病,就委任陳哲文先生代理校長職務。陳先生是1937年到貝滿女中的,曾任這所學校的語文教師及教務主任,後於1952年正式接任校長職務。他就任代理校長時正值解放前夕,在風雨如磐的年代中,他的可貴精神,就是不畏艱難險阻、保護師生安全。他防禦反動派對學生的誘惑,關心學生的思想情緒。他緊緊依靠地下黨組織,向地下黨員及時反映情況,通報信息。此時,他自己也參加了“人民教育工作者聯盟”,參加了“北平市中學迎接解放委員會”的工作。解放後,在政治上他一直要求進步,積極靠攏組織,在黨支部領導下,以一位優秀的、進步的民主人士身分主持學校工作。1951年,他參加了赴朝慰問團。1954年,被選為北京市東城區主管文教工作的副區長,同時兼管學校的領導工作;不久,調離學校專職做副區長工作。以後又被調到北京教師進修學院任副院長。他曾擔任北京市政協委員,國家教委教材審查委員等多項工作,1983年,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現他已從北京教育學院退任為顧問。
陳校長和管校長一樣,也是身體力行地實踐著“敬業樂群”的精神。他不僅在政治思想上一直嚴格律己,而且在業務上具有精湛的水平和不凡的能力。在作風上他寬厚、樸實。多年來他一直把全部精力傾注在培養和教育青年的事業上。在中學語文教學方面,堪稱專家,尤其在語文教材編寫及教學改革上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陳校長在北平解放前後這段重要時期內,為貝滿女中的發展、建設、變革做出了貢獻。他教過的學生都懷著非常崇敬的心情牢記他的教導,以致幾十年後還有很多人和他保持密切聯繫。校友們聚會時經常要請他到場。
教師教學
貝滿女中建立之初,教師全是美國人。後來逐漸聘請了一些中國教師。1927年,貝滿女中在政府立案後,教師中除極少數是外國人外,大多數已都是中國人了。學校聘請來的教師大都是業務紮實、治學嚴謹、學有成就、品質優良的。學校給老師的聘書是一學期發一次。一旦學校發現有的教師在業務上不能勝任,或者有不足為人師表的地方,下個學期就予以解聘。而教學較好的教師,常常能在學校延續工作很多年。這些教師勤懇認真,業務精湛,熱愛學校,有主人翁感,他們不是著眼於聘金高低,而是認為學校環境好、學習氣氛濃、學生素質好、領導得人心。有的教師在這所學校里工作終生;有的教師放棄了其他更高的職位而堅決來到這所中學工作;有相當一部分女教師在這所學校工作,到很晚才考慮結婚,個別還有一生獨身的。他們 共同的特點是對學校、對學生、對自己的工作都懷有熱愛的感情,以在這裡工作而感到自豪。若把貝滿女中這些出色的教師的名單列出,恐怕難以勝數,這裡僅舉三五例:
前面提到的五四運動參加者錢中慧校友,大學畢業後,又回到母校任幾何課教師。她教課非常認真,對學生要求嚴格,注意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思考分析能力,深受學生愛戴。
語文教師陳介白先生講課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把修辭學、套用文、古文都講活了。有時講完一篇古文,當堂就讓學生背誦。
英語教師林瑜鏗、林懿鏗姐妹二人的教學極有特色。她們把各年級的教材全部連貫打通,做了近萬張卡片,重新編出新教材,使學生英語水平大大超過一般中學。
物理教師孫念台,業務精湛,知識淵博。在教課中,不僅注意講理論,還重視實踐,教學效果好。一次,講靜電反應,他讓全班四十餘名學生手拉手,然後在一個人手上通上靜電,使全班人都有感受。幾十年後,學生對這一實驗仍記憶猶新。
生物教師常鳳笄,工作態度嚴肅,教學一絲不苟。業務好,師生關係好。為了教學需要,她曾在一個暑假內親手繪製一百多張掛圖。
歷史教師宋毓真,業務水平高,講課語言生動,引人入勝。講述歷史人物和事件時,感情充沛,愛憎分明,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幾位教師只能說是貝滿女中師資隊伍中的代表,可以說更多的教師都有其獨特、新穎之處,這裡難以一一列舉。
正因為貝滿女中有這些出色的教師,所以使教學達到了一流水平。語文教學重視知識的多面性,重視啟發學生多讀書。活讀書,求精求深。特別注意讓學生養成讀書習慣,學會寫讀書筆記,在作文中會蒐集材料、開闊思路。史地教學注意讓學生掌握豐富的 知識,培養學習興趣。英語教學授課量較大,既注意因材施教,又注意全面提高,特別是要培養學生會聽、會讀、會說、會寫。從初一年級開始,就要求課堂上都用英語授課、對話。數學教學除注意講清概念、明辨理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認真驗證外,特別注意啟發學生多方面思維,提高周密思考、邏輯推理的能 力。理、化、生教學重視概念講述的明晰準確,重視知識的系統性,重視實驗,注意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音、美教學注意啟發學生興趣,培養鑑賞能力。體育教學注意嚴格訓練,使學生不僅掌握一些項目的技能技巧,更注意身體素質的提高。總之,各科教學都能達到良好效果,促進學生們獲得優異成績。
使教學得以達到一流水平的另一條件是學校有較好的教學設備。學校教室有大、小兩種,大教室設課桌椅,供文、史各科及自習之用。小教室設扶手椅,四面牆壁都是黑板,供理科課程及外語課使用,上課時半班學生一齊上黑板是絕無問題的。學校里有儀器完備、藥品齊全的實驗室;有藏書量較大的圖書館和頗具規模的閱覽室;不僅有平時上體育課的正規操場,還有容量不小的風雨操場;有音樂、美術的專用教室,更有數間琴房放置著鋼琴供學生學琴、練琴用。
此外,貝滿女中校園優美、校舍整齊,有完備的教室、宿舍、禮堂、食堂、浴室、操場……稱得上是一座幽雅安靜、設備高超的學府。這為教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在促進教學獲得良好效果方面不能不說也起了保證作用。
課外活動
貝滿女中的課外活動是有其獨到之處和相當豐富的。學校對學生的課外活動做了精心安排,並給予有力的領導。更為突出的是,學生本著“自治”、“自理”的精神組織領導了各種課外活動,如,學生自治會即仿照當時政府機構的形式組成,稱為“學校市”,其組織結構圖示如下:
“學校市”從市負責人到下屬“院”、“局”工作人員全部是學生,但各“院”、“局”都聘請教師一人擔任顧問。“學校市”的全部工作、活動是納入整個學校教學、教育計畫之內的。“學校市”協助學校貫徹“學則”,為保證學校各項制度的實施做些具體工作。
“警察局”是幫助學校維持秩序的。平日上課時,課間經常換教室,要通過院內或上、下樓梯,學校要求一律靠一側行進。大禮堂的座椅是一排排橫的座椅,學生集會時,進、出哪個門,走哪條路,誰先誰後,學校都有規定,“警察局”對這些規定要求的實現做出了保證。
“衛生局”負責組織一些有關衛生方面的活動。如每學期都要進行的宿舍、教室清潔比賽,檢查飲水室水杯的清潔等等。
“社會局”常常是高、國中聯合起來搞一些大的活動。每年新生入學有隆重的迎新會;每年聖誕節組織熱烈的慶祝活動;尤其已形成良好傳統的是每年為畢業同學舉行盛大的歡送會,這個會總是安排在畢業典禮的當天晚上,高、國中聯合準備節目,每年在這個會上都要演出一個大型多幕話劇,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藝術局”是“初級市議會”獨有的,它組織班級間演講比賽、歌詠比賽、獨幕劇比賽等。
“膳務局”和“教育局”是“高級市議會”獨有的。高中學生年齡較大,所以高中部的一伙食由“膳務局”負責。“教育局”除開展班級間的演講比賽、歌詠比賽、常識測驗比賽等經常性活動外,還要負責本校工友的夜校工作,組織高中住校同學為工友講課。有一個時期,社會上開展“平民教育”活動,貝滿女中也與有關方面合作在京郊東壩建立一所國小。這個時期,“教育局長”要兼任東壩國小校長。每年的年刊出版工作也由“教育局”負責組織。
貝滿女中有一個水平較高的歌詠隊,在30年代,它曾在上海百代公司灌制過唱片。它和隔壁育英中學組成的聯合歌詠隊更有悠久的歷史。聯合歌詠隊每年都要公演一次。解放前,曾公演過《可愛的中華》及神曲《彌賽亞》等,剛剛解放後,就又公演過《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每次參加市、區演出,都名列前茅。
體育方面的課外活動也很多。平時學生除體育課外,每周都有兩次課外體育活動。此外,還有 籃球、排球、田徑、體操等運動隊。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願參加。每年學校都要舉行運動會。在運動場上,各年級都要表演團體操,穿插在田賽、徑賽之間。每年都要在班級間開展排球比賽、籃球比賽,以及壘球比賽、拔河比賽等。在市運動會上,貝滿女中也常取得不少團體或個人冠、亞軍稱號,或獲優異成績、創新紀錄等。
地圖信息
地址:東四六條52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