貅(猛獸)

貅(猛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貅,漢語二級字,讀作貅(xiū),貅是古代中國傳說中一種兇猛瑞獸的雌獸,風水上用來驅邪、擋煞、鎮宅。《逸周書·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為可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貅
  • 拼音:xiū
  • 部首:豸
  • 五筆:EEWS
  • 鄭碼:PQNF
  • 本身意思:古書上說的一種猛獸
  • 引申意思:比喻勇猛的軍隊
  • 筆畫數:13
  • 筆順編號:3443533321234
傳說和史記,造型,

傳說和史記

貔貅(音皮休)是一種瑞獸,和麒麟一樣皆不存在於現世間。在傳說中;曾幫助黃帝打敗蚩尤,古代除舞龍、舞獅外,亦有舞貔貅。在道教“請神寶誥”文中,謂有一神祇名諱為“先天轄落靈官王天君”,在上天除負有雷神之職,更統有百萬“貔貅神將”,負責天上巡視工作,類似人間糾察工作,飛騰雲霧,號令雷霆,降雨開睛,穿山破石捉妖精,收瘟攝毒伏群魔,防備妖魔鬼怪、瘟疫、鬼魅擾亂天庭。
漢書“西域傳”上有一段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注日:“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傳說貔貅是龍生九子的第九子.能騰雲駕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相傳有辟邪擋煞,鎮宅之威力.龍生九子,神通不一。其子貔貅,勝父千倍,長大嘴,貌似金蟾,披鱗,甲形如麒麟,取而獸之優,有嘴無屁股,吞萬物而不瀉。可招八方財,可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傳貔貅因為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許吃不許拉。所以貔貅是以財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財,肚子是個聚財囊,同時催官運。
史記還追述了一個故事:4000多年前,黃帝指揮馴養過虎豹、熊、羆、貔貅等猛獸的部落,在坂泉(河北涿鹿縣)打敗了另一個部落的首領蚩尤。由於板泉之戰比較著名,所以西漢的史學家馬遷將它加以記載。除了《史記》外,中國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跡的《尚書》,在《牧誓》篇中也曾敘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隊“如虎如貔”,在牧野大敗商紂王的軍隊,一直到後代,還用貔貅比喻勇猛的軍士,戰無不勝。在佛教中,貔貅還被用為地藏菩薩坐騎,但是被稱為“諦聽”,但是從造型上看與貔貅無異。
貅
貔貅

造型

貔貅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兇猛瑞獸,是如鳳凰麒麟一樣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名為“貔”,雌性名為“貅”,但現今流傳下來都沒有分為雌雄的了。還有古時貔貅是分為一角或兩角的,一角稱為“天祿”,兩角稱為“辟邪”,後來再沒有分一角或兩角,多以一角造型為主。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歡稱這種瑞獸為“貔貅”,而在北方則依然稱為“辟邪”。致於“天祿”則較為少人用以稱這類瑞獸,還有些人將它稱為“怪獸”或“四不像”等。
貔貅的造型很多,難以細分。經過朝代的轉變,貔貅的形態比較統一,龍頭、馬身、麟腳,額下有長須,兩肋有翅膀,會飛,且兇猛威武,如有短翼、雙角、卷尾、鬃須常與前胸或背脊連在一起,突眼,長獠牙。到現今常見到、較為流行的形狀是頭上有一角,全身有長鬃捲起,有些是有雙翼的,尾毛卷鬚。它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此獸無肛門,只進不出,比喻為招財進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