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誓

《牧誓》是《尚書》中的一篇文章(列入《周書》),居全書第十三篇,作者不詳。這篇文章記述了周武王起兵滅商,在牧野決戰前的誓辭。內容是訓示從征將領和聯盟部落,要知道為什麼伐紂,如何列陣攻擊,以及處理俘虜。文章僅242字,寥寥數語,清楚完整地敘寫出該事件的重要關節點,語言凝練,蘊涵豐富,可謂言簡意豐;文章還出色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增強了敘事說理的生動形象性,感染力極強,主要有比喻、對偶、排比、引用等。

《牧誓》亦是一篇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文獻,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牧誓
  • 作者:不詳
  • 創作年代:周
  • 出處:《尚書·周書》
  • 作品體裁:散文
  • 別名:周書·牧誓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擴展閱讀,

作品原文

牧誓
  • 版本一·《尚書》版
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商戰於牧野,作《牧誓》。
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乾,立爾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夫子勖哉!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於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爾所弗勖,其於爾躬有戮。”
  • 版本二·《史記》版
二月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遠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有國冢君,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徽、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乾,立爾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紂維婦人言是用,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昬棄其家國,遺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俾暴虐於百姓,以奸軌於商國。”
“今予發維共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夫子勉哉!不過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羆,如豺如離,於商郊,不御克奔,以役西土,勉哉夫子!爾所不勉,其於爾身有戮。”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戎車:戰車。兩:輛。
2.虎賁(bēn):勇士。三百人:應為三千人。
3.昧爽:太陽將要出升的時候。
4.商郊:商都朝歌的遠郊。
5.杖:拿著。黃鉞(yuè):黃銅製的大斧。鉞,大斧。
6.秉:持。旄(máo):用旄牛尾放在旗桿上做裝飾的旗。麾(huī):指揮用的旗子。
7.逖(tì):遠。
8.御事:邦國的治事大臣。
9.司徒、司馬、司空:官名司徒掌管民事,司馬掌管兵事,司空掌管土地。
10.亞旅:官名,上大夫。師氏:官名,中大夫。
11.千夫長:官名,師的統帥。百夫長:官名,旅的統帥。
12.庸、蜀、羌、髳(máo)、徽、盧、彭、濮(pú):當時周族西南方的八個諸侯國,大約位於現在的湖北、四川、甘肅、陝西等省。
13.稱:舉。戈:古代兵器,橫刃、長柄。
14.比:排列。乾:古代兵器,盾牌。
15.矛:古代兵器,直刺長柄。
16.牝(pìn)雞:母雞。晨:司晨,報曉。
17.索:空,衰落。
18.婦:指妲己。用:聽。
19.昏:輕視。肆:祭祀名,指祭祀祖先。
20.迪:用。
21.逋(bū):逃亡。
22.是:就。崇:尊重。長:尊敬。
23.信:信任。使:任用。
24.大夫:古代官職。
25.俾(bǐ):使。
26.奸宄(guǐ):犯法作亂。亂於內為奸,亂於外為宄。
27.愆(qiān):超過。
28.止齊:等待隊伍走整齊。
29.勖(xù):努力。
30.伐:擊刺。一擊一刺稱為一伐。
31.尚:表示命令或希望。桓桓:威武的樣子。
32.貔:豹類猛獸。
33.羆(pí):熊的一種。
34.於:往。
35.迓(yà):禁止。克奔:指能來奔投降者。
36.役:幫助。西土:指周及伐紂各諸侯。
37.所:如果。
38.躬:身。戮:殺。
39.二月:這是用周曆,殷歷為正月。
40.西土之人:是指周武王對遠道隨征的周本邦之人及西方各部族(即八個聯合方國,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將士。
41.有國冢君:稱同來伐紂的諸侯。有國,《尚書·牧誓》作“友邦”。冢君:大君,等於說首領。
42.昬(mǐn)棄:棄去。昬,通“泯”,蔑。
43.離(chī):同“螭”,傳說中一種似龍的動物。
44.御:抵擋,阻止。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 版本一·《尚書》版
武王率領兵車三百輛,勇士三百人,在牧野與商作戰,作了《牧誓》這篇戰鬥檄文。
在甲子日黎明時分,周武王率領軍隊來到商國都城郊外的牧野,在那裡舉行盛大的誓師。武王左手持黃色的大斧,右手拿著系有氂牛尾巴的白色旗幟指揮全軍。他說:“多么遙遠啊,我們這些從西方來伐紂的人!”武王說:“喔! 我們友邦的國君們和治事的大臣們,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們,以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國的人們,舉起你們的戈,排列好你們的盾,豎立起你們的長矛,我要發布誓詞。”
武王說:“古人說:‘母雞是沒有在清晨報曉的;若母雞報曉,說明這戶人家就要衰落了。”現在商紂王只聽信婦人的話,對祖先的祭祀不聞不問,輕蔑廢棄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卻對從四方逃亡來的罪惡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又是信任任用,以他們為大夫、卿士。這些人施殘暴於百姓,違法作亂於商邑,使他們殘害百姓。現在,我姬發奉天命進行懲討。今天的決戰,我們進攻的陣列的前後距離,不得超過六步、七步,要保持整齊,不得拖拉。將士們,奮勇向前啊!在交戰中幾次不超過四、五回合,六、七回合,就要停下來整頓陣容。奮勇向前啊,將士們!希望你們個個兒威武雄壯,如虎如貔、如熊如羆,前進吧,向商都的郊外。在戰鬥中,不要攻擊制服從敵方奔來投降的人,要用他們為我們自己服役。奮勇前進啊,將士們!你們如果不奮力向前,你們自身就會被殺。
  • 版本二·《史記》版
時間是甲子日黎明,周武王率大軍到了商都朝歌南郊七十里的牧野,於是舉行誓師大會。周武王左手拿著黃鉞,右手舉著白色牛尾裝飾的旗子,指揮軍隊,說:“遠道而來辛苦了,從西方來的將士!”
武王說:“嗨!我友好邦國的冢君及御事,司徒、司馬和司空,亞旅和師氏,千夫長和百夫長,以及從庸、蜀、羌、鬃、微、盧、彭和濮等國來的將士,舉起你們的戈,列好你們的盾,豎起你們的矛,我就要宣誓了。”
武王說:“古人有句話叫作:‘母雞早晨不打鳴。如果母雞早晨打鳴,這家就要衰敗。’現在商紂王只聽婦人的話來行事,背棄祖先宗廟,不舉行祭祀;蔑棄同宗兄弟,不予任用。竟尊重四方來的逃犯,尊崇他們、提拔他們,信任他們、任用他們,讓他們做大夫卿士。使他們殘暴虐待百官族姓,在商都作奸犯科。
現在我姬發要恭敬地行施上天對商紂王的懲罰。今天的戰事,行軍時不超過六步、七步,就要停下來整齊一下隊形。將士們努力呀!刺殺時不超過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就要停下來整齊一下隊形。努力呀將士們!倘若威武勇猛,就能像虎、貔、熊、羆一樣殺往商都的近郊。不要迎擊殺戮跑過來投降的人,他們將會有助於我們。努力呀將士們!你們若不努力,會對你們嚴懲不怠。

創作背景

公元前1066年2月,周武王帶領兵車三百輛,勇士三千人,甲士四萬多,還有諸侯的兵車四千輛,同紂王的軍隊進行決戰。紂王也發兵七十萬抵抗武王。戰前,武王勉勵諸侯和軍士勇往直前,史官記錄武王這次誓師的話,寫成《牧誓》。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 結構特色
《牧誓》主要記述周武王起兵滅商,是在決戰前於商都朝歌之郊牧野集眾誓師的誓辭。一般地,出征警誡之誓辭,不僅要說明為何伐戰,申明敵方之罪狀,言說出師的正義性,還要激勵士氣,並宣布賞罰於眾以嚴明號令,以及如何列陣攻擊英勇作戰、處理俘虜等內容。讀完《牧誓》,實際上對此做了巧妙安排,做到結構清晰,富有條理感,就像一篇首尾完整、內容飽滿、條清縷析的戰前宣講文。具體包括序言與誓詞主體兩部分,前者交代時間、地點、事件,後者是主體部分,包含誓師者、誓師對象、整肅講話氣氛、作戰緣由、作戰要求、告誡不能違反法令,為當時誥誓體的基本格式。
《牧誓》開篇序言寫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點明時間:甲子日(即作戰日),凌晨黎明時分;地點:殷都之郊牧野;事件:誓師;誓師者:周武王,且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英姿颯爽,威嚴無比。
誓詞主體部分,首先點明誓師對象西土之人,並慰勞眾兵。它說:“逖矣,西土之人。”周武王對遠道隨征的周本邦之人及西方各部族將士,並慰問他們遠道辛苦;同時又提說友邦冢君,還包括各友邦首領,尤其點明此次大戰的御事之臣,包括司徒、司馬、司空等諸臣。接著在整肅講話氣氛之後,最後激昂號召舉起兵器明誓:“稱爾戈,比爾乾,立爾矛,予其誓。”誓詞主體部分主要是闡述作戰緣由:申訴商紂罪狀,尋求戰爭藉口,宣揚恭行天罰。誓文說:“今商王受(殷紂王名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商紂王荒淫殘暴,昏庸無道,討伐理由通觀有三樁罪過:第一是痛斥商紂王寵幸婦人(妲己),聽信其讒言,點明女禍必亡國,可謂言而有據,擲地有聲。二是不祭祀祖先和天地之神,譴責商紂王完全輕蔑地拋棄享祭宗廟,不屑於答謝神恩,對祭祀大禮不聞不問。三是肆意地遺棄同宗的長輩和弟兄,而尊信招誘重用逃亡四方的有罪逃犯,暴虐百姓,導致天怒人怨,必將招致滅亡。通過聲討商紂諸多罪行,闡明了紂王的確十惡不赦,非誅討無以平天怒人怨,從而申明自己是躬行天罰。下來進行戰鬥動員,提出作戰要求,以統一行動,嚴整陣容,並應當如狼似虎般奮勇殺敵:“今日之事,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夫子勖哉!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於商郊。”也就是說:戰士們列陣進擊時,不超過六步、七步,就要停下來,整齊一下陣容;在戰鬥中,不超過四五個回合或六七個回合,就要停下來,整齊一下陣容;尤其是要努力戰鬥,要威猛,拿出猛獸的沖天之力鏖戰於沙場。最後,告誡不能違反法令軍紀:宣布作戰紀律,鼓勵戰士勇猛殺敵。該文說:“弗御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爾所弗勖,其於爾躬有戮。”武王嚴格申明如何處理俘虜的命令:不得虐殺商紂軍中來奔降的人,而要接管他們,使之為西方周人服役,以瓦解敵軍;如果你們若不盡力,要對你們行刑戮,將遭殺身之禍。
《尚書》雖是“記言文之祖”,但敘事藝術成就不可小覷。與甲骨卜辭、銅器銘文、《易》卦爻辭相比,《尚書》並不是零言碎語或簡單語段,而是文已成篇,並開始講求層次條理,命意謀篇,次序清楚,首尾完整,從而成為記敘散文的先導。《牧誓》就是其中重要代表之一,開始具備了較完整的結構格式,能清楚記述此次誓師的時間、地點、人物,然後先陳述敵方罪惡為天不容,次敘己方欲秉天命討伐,再行戒敕,表達約束賞罰之辭,最後是勉勵將士之誓辭,條清縷析,中心突出,完整有序。可以說,《牧誓》是中國散文具有較完整篇章結構的濫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早的中國軍事文學名作之一。
  • 語言特色
從《牧誓》能看出,就辭彙來說,連綿詞“桓桓”,表威武貌,形象可感。嘆詞、語氣詞不僅數量多,表達也十分豐富,或表示呼喚應答,或表示長嘆短吁,或喜樂或哀怒,充滿了強烈的抒情色彩,維妙維肖地表達了人物各種各樣的複雜情感,也增加了語言的生動活潑。除“矣”“嗟”“哉”等語氣詞與嘆詞外,“夫子勖哉”與“勖哉夫子”相得益彰。“尚桓桓”中“尚”,表示祈求、希望等語氣。《牧誓》僅242字,寥寥數語,開篇交代具體時間,並描寫武王英姿,然後歷數商紂匹大罪行,最後告誡軍士戰鬥規則及要求,清楚完整地敘寫出該事件的重要關節點,語言凝練,蘊涵豐富,可謂言簡意豐。
  • 修辭特色
《牧誓》出色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增強了敘事說理的生動形象性,感染力極強。主要有比喻、對偶、排比、引用等。如運用比喻來說理,不僅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透徹,而且十分形象,讀來頗感親切,使人印象深刻。《牧誓》中如“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就是典型的比喻。對偶和排比,如“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是崇是長,是信是使”“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夫子勖哉!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勖哉夫子!”“稱爾戈,比爾乾,立爾矛”“如虎如貔,如熊如羆”等,另外,對偶和排比混合運用,再加上押韻,節奏鮮明、韻律整齊,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引用也有使用,如引用“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極力斥責殷紂王聽信寵婦妲己亂政,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 戰爭描寫的獨特性
描寫戰爭的獨特性在於,戰爭過程寫得相當簡單,並沒有詳細展開“牧野之戰”本身如何進行,包括周軍發動攻擊、姜尚“與百夫致師,以大卒馳帝紂師”、紂軍戰志喪失殆盡倒戈反戰而崩潰、紂王逃離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會戰結束等詳細的介紹。這種注意渲染戰前情勢、省略戰爭詳細過程的寫作方式,對於後來的《左傳》《戰國策》等影響頗深,這與以《荷馬史詩》為代表的西方戰爭描寫方式迥異,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

名家點評

古文字學家於省吾:“《牧誓》多襲取《尚書·太(泰)誓》成語,乃戰國時人所作。……可見,《牧誓》中的詞例與章法,和《尚書》五誥相比,支離扞格,漏洞叢出,其非周初作品,是可以斷定的。”(《〈尚書·牧誓〉寫作特色淺析》)
嶽麓書院教授陳戍國《尚書》:“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前的誓師場面,後世讀者可以從《牧誓》一文領略其概況。周武王姬發臨戰誓師,仍然不忘批判商紂,鼓舞士氣,嚴明軍紀。這是投入戰場的號令,這是贏取戰爭的誓辭。”

擴展閱讀

《牧誓》是一篇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文獻,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史記·周本紀》曾全文引用,《周本紀》可證其為真古文《尚書》而不偽。1976年3月在陝西臨潼出土了西周銅器利簋,其銘文記武王伐紂的時間和《牧誓》完全一致,這就為《牧誓》作為信史提供了實物依據。傳統的說法,紂王是殘暴荒淫的典型。從《牧誓》周武王列舉的罪狀看,紂王似乎並不像傳統說的那么壞。對殷紂王的評價,歷來也有不同的意見,人們可以作進一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