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屬

豬屬

豬屬(學名:Sus):哺乳綱偶蹄目豬科的一屬。共有9個物種。吻部長,形成豬鼻,嗅覺極發達,犬齒發達,雄性上犬齒外露並向上彎曲,形成獠牙,每足4趾,僅中間2趾著地。食性雜胃較簡單,不反芻。適應力強。嗅覺發達。

環境適應性極強。棲息環境跨越溫帶與熱帶,從半乾旱氣候至熱帶雨林、溫帶林地、半沙漠、草原及東南亞的一些島嶼都有其蹤跡。母豬與小豬成群生活,成年公豬則可能單獨生活,或與其他公豬成群。一般的野豬群有2-3隻母豬與一群幼豬,公豬只在發情期才會加入豬群。聽覺相靈敏,可發出叫聲互相溝通。雜食性,食物來源很廣泛,包括草、果實、堅果、根、昆蟲、鳥蛋、大家鼠、蛙類和腐肉等

代表物種歐亞野豬,由其馴化而來的家豬已成為人類最種要的肉類來源,品種約有300多個,根據體型結構和主要用途分為脂肪型、醃肉型、鮮肉型或瘦肉型。分布遍及歐亞大陸、非洲北部,並傳入紐幾內亞、紐西蘭、北美洲和索羅門群島。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下級分類,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豬屬是中等大小的哺乳動物(雖然有些個體的體重可能達到350千克),平均頭體長為1.4-2米,肩高60-90厘米,體重90-200千克,不同地區所產的野豬大小也有不同。其中有些地區的歐亞野豬的體重可達200千克以上,中國東北南部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產的歐亞野豬體重甚至達到將近400千克。
豬屬豬屬
頭上無角;尺骨腓骨分別不與橈骨脛骨癒合;第三、四掌骨分開或不完全癒合。頭部較大,長而尖。身體緊湊,體型粗壯,但腿卻相對較短。吻部長,形成豬鼻,嗅覺極發達,犬齒髮達,雄性上犬齒外露並向上彎曲,形成獠牙,每足4趾,僅中間2趾著地。食性雜胃較簡單,不反芻。適應力強,嗅覺發達。雄性野豬有兩對不斷生長的犬齒,可以用來作為武器或挖掘工具,犬齒平均長6厘米,其中3厘米露出嘴外;雌性野豬的犬齒較短,不露出嘴外,但也具有一定的殺傷力。
牙齒構造反映了它們的食性,多數其他偶蹄目動物在演化過程中丟失了上門齒,豬屬動物則保有此結構,另外其犬齒膨大為獠牙,可在土壤中拱土覓食,也可用於打鬥,其牙間隙則相對較小。不同物種的牙齒數量可能不同,但較普遍的齒列式為齒序為 I 1-3/3, C 1/1, P 2-4/2-4, M 3/3 x 2 = 34-44.。豬屬動物的下顎骨缺乏角突(Angular Process)。
整體毛色呈深褐色或黑色,頂層由較硬的剛毛組成,底層下面有一層柔軟的細毛。背上披有剛硬而稀疏的針毛,毛粗而稀,物種間核心型都有一些差異。年老的野豬背上會長白毛,但也有地區性差異,在中亞地區曾有白色的野豬出現。背上有長而硬的鬃毛。其中巴拉望須豬婆羅洲須豬,有一道較長的淺色鬃毛沿著背部的中心延伸,在頭部和頸部的背面最為突出。毛粗而稀,冬天的毛會長得較密。
幼豬的毛色為淺棕色,有黑色條紋。

棲息環境

環境適應性極強。棲息環境跨越溫帶與熱帶,從半乾旱氣候至熱帶雨林、溫帶林地、半沙漠、草原及東南亞的一些島嶼都有其蹤跡,但就是沒有在極乾旱,海拔極高,與極寒冷的地區出沒。出沒于山地、丘陵、荒漠、森林、草地、林叢和蘆葦叢林,經常冒險進入農田耕地。在歐洲,它更喜歡闊葉林,特別是常綠橡樹林,但也可以在更開放的棲息地中找到,例如草原,地中海灌木叢和農田,只要附近有水和樹木覆蓋。豬類生活的海拔高度從海平面至2000米,可以在較高海拔地區看到它們的蹤跡。

生活習性

成年的豬屬類母豬與小豬成群生活,成年公豬則可能單獨生活,或與其他公豬成群。一般的野豬群有2-3隻母豬與一群幼豬,公豬只在發情期才會加入豬群。公豬通常沒有領域性,只有在繁殖季可能發生衝突。其中歐亞野豬會挖洞居住,且是唯一會挖洞的有蹄類動物。
該屬物種大多是夜行性動物,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最活躍,在受干擾的地區變成夜間活動,通常在日落前不久開始並持續整個晚上。白天要花費大約12個小時的時間在密集的樹葉叢中睡覺,然後醒來在夜晚的掩護下出外覓食。覓食或前往飼養區共花費4-8小時。白天通常不出來走動。一般早晨和黃昏時分活動覓食,中午時分進入密林中躲避陽光。喜歡泥浴。公豬還要花好多時間在樹樁、岩石和堅硬的河岸上摩擦它的身體兩側,這樣就把皮膚磨成了堅硬的保護層,可以避免在發情期的搏鬥中受到重傷。
聽覺相當靈敏,可發出叫聲互相溝通,嗅覺也很發達。雜食性,食物來源很廣泛,包括果實堅果昆蟲、鳥蛋、大家鼠、蛙類、腐肉,甚至也會吃野兔鹿崽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高棉、中國、丹麥、克羅地亞、賽普勒斯、捷克、愛沙尼亞、愛爾蘭、埃及、芬蘭、菲律賓、法國(科西嘉島)、喬治亞、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黎巴嫩、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來西亞、摩爾多瓦、摩納哥、蒙古、黑山、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荷蘭、北馬其頓、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聖馬利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泰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利比亞、挪威、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哥倫比亞、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國、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斐濟、海地、義大利(西西里島)、牙買加、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南非、蘇丹、美國、美屬維京群島、瑞典、英國和越南。

繁殖方式

雌獸的懷孕期是4個月,因種類而異,母豬一窩能產下4-12隻小豬,母豬以草叢或洞窟為窩,小豬可在出生約十天后首次離窩,並在約3個月後斷奶,在18個月後達到性成熟,但在野外,成年公豬通常在4歲時才能長到一定體型,而獲得與母豬交配的機會。所有物種的公豬體型都比母豬大上許多,且獠牙均較母豬的明顯。

下級分類

  豬屬(9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與年代
1
Sus ahoenobarbus
Huet, 188
2
Sus barbatus
Müller, 1838
3
Sus bucculentus
Heude, 1892
4
Sus cebifrons
Heude, 1888
5
Sus celebensis
Müller and Schlegel, 1843
6
Sus oliveri
Groves, 1997
7
Sus philippensis
Nehring, 188
8
Sus scrofa
Linnaeus, 1758
9
Sus verrucosus
Boie, 1832
註:原屬於Sus屬的物種"侏儒豬",2007年正式從該屬中刪除,並將其放入單型屬Porcula中,學名Porcula salvania

保護現狀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
絕滅(EX)——1種;極危(CR)——1種;瀕危(EN)——1種;易危(VU)——3種;近危(NT)——2種;無危(LC)——1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