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洞舊石器遺址

象鼻洞舊石器遺址

象鼻洞舊石器遺址是大理州境內首次發現和確認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遺址,也是雲南省境內首次發現既有洞穴堆積又有露天堆積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距今至少在一萬年以前。它的發現填補了大理州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空白,並且將大理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推到了至少一萬年以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象鼻洞舊石器遺址
  • 地區:大理州
  • 時間:一萬年以前
  • 面積:50平方米
簡介,構造,意義,

簡介

劍川縣象鼻洞舊石器遺址是大理州境內首次發現和確認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遺址,也是雲南省境內首次發現既有洞穴堆積又有露天堆積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距今至少在一萬年以前。它的發現填補了大理州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空白,並且將大理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推到了至少一萬年以前。

構造

2009年11月至12月,考古專家對象鼻洞遺址進行了勘探,勘探集中於象鼻洞內和洞口下方桃源河二級階地堆積部分,以象鼻洞和二級階地堆積部分為中心,共布探溝4條。
洞內遺址堆積面積約50平方米,出土物除了少量石器外,以出土少量牙齒化石和大量碎骨化石為主,化石石化較深,比較破碎,風化程度中等,部分化石有嚙齒類啃咬的痕跡。而洞外二級階地堆積分布範圍在1000平方米左右,中心區域面積約500平方米,出土物以石器為主。據統計,洞外洞內共出土砍砸器、刮削器、石錘、石核、石片等60件石製品,石器類型豐富,種類較多,而且從地層堆積、遺蹟、遺物都能確證該遺址符合舊石遺址特徵,是一處值得保護的重要遺址。
象鼻洞舊石器遺址生活的古人居住地(現印合村及周邊田園部分)為當時的堰塞湖,古人生產生活在湖邊,隨著桃源河、海尾河交匯並與黑惠江匯合,堰塞湖的消失,象鼻洞舊石器時代的古人們亦隨之遷移,開始重新尋找他們的家園。開始新的生活,開創新的文化。

意義

象鼻洞舊石器遺址是雲南省考古工作者繼景洪橄欖壩、滄源農克硝洞、蘭坪玉水坪舊石器遺址之後,在瀾滄江流域發現的又一處重要的舊石器遺址,它的發現不僅對了解和研究當時大理地區古人類生活方式和文化提供了十分寶貴的材料,也對瀾滄江流域史前文化的對比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