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識字》是2018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延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象形識字
- 作者:徐延明
- ISBN:978-7-5508-2533-8
- 頁數:200
- 定價:50
-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12-01
- 裝幀:平裝
- 開本:889*1194 1/32
《象形識字》是2018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延明。
《象形字典》在解釋漢字本義時,以古文字形(篆文字形,尤其是甲骨文字形、金文字形)為根本依據,以典籍權威的定論為參考,最大限度忠於漢字的“象形精神”。編撰背景 一、迴避字形分析的傳統字典 東漢的《說文解字》是迄今為止被發現的第一部字形字典, 遺憾的是該字典缺乏甲骨文、金文的字形資料。當代的《新華字典...
《象形識字》是2018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延明。內容簡介 《象形識字》是一本面向4至10周歲小朋友的識字書籍。作者從圖畫開始,以象形字為橋樑,對字形的演變進行了系統的講解,讓小朋友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漢字。本書選取了200個有代表性的象形字,涵蓋天文、地理、植物、動物、人物、五官、肢體、...
幼兒象形識字法是指:將漢字變成卡通圖像,與漢字的來源比較吻合,同時符合幼兒的記憶規律。幼兒擅長形象思維。幼兒象形識字法是幼兒識字教學法中最深受家長及幼稚園老師喜愛的幼兒識字教學法。因為這種識字方法符合漢字本身的形象特點,與漢字的來源比較吻合,同時符合幼兒的記憶規律。幼兒擅長形象思維。所以使用象形識字法...
象形字。甲骨文的“貝”(圖1、2)像海貝(尤其是寶螺科貝殼)的樣子。周代中期金文(圖3、4)和周代晚期金文(圖5、6)“貝”的形象已逐漸走樣,多出來兩隻腳。在這基礎上遞變為秦代的小篆(圖8)、漢隸(圖9),隸變後楷書寫作“貝”。西漢前期一些寫得比較草率的隸書,往往將“貝”旁寫作“貝”,這種...
子,漢語一級字,讀作zǐ或zi,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嬰兒,引申指兒女,又引申特指直系血統的下一代男性、女兒、太子等,又泛指人、臣民,還有十二地支的第一位、結果實等含義。(基本信息欄主要內容來源:漢典網)漢字源流 子,象形字。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子”字有三系寫法:第一系寫法(圖1、圖2、圖...
“蟲(huǐ)”是象形字。甲骨文(甲組圖1、2)字形像一條頭向上昂,尾巴翹起來的蛇。“蟲(huǐ)”的本義是毒蛇。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虺 ”。西周曶鼎上的“蟲”字還在頭部畫出了蛇的眼睛,如甲組圖3。戰國文字與甲組圖1的甲骨文很相似,已經線條化(甲組圖4)。小篆(甲組圖5)的線條更加曲折,隸書(...
手(拼音:shǒu)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於西周金文,象形字,其古字形像人的手,有五指。在古文字里,手作偏旁通常寫作側面形(“又”)。手本義指人體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引申作動詞,表示手持、用手拿著,又引申為自己親手做,還引申指小巧易拿的,又...
人眼。象形。重,童子也。凡目之屬皆從目。𡇡,古文目。【注釋】①重:音chóng 說文解字注 “人眼也。象形。重,童子也”註:象形,總言之。嫌人不解二,故釋之曰:重其童子也。《釋名》曰:瞳,重也。膚幕相里重也。子,小偁也,主謂其精明者也。或曰眸子。眸,冒也。相里冒也。按人目由白而盧...
雲(拼音:yún),是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其古字形像雲氣。本義是指懸浮在空中由大量水滴、冰晶或兼由兩者組成可見的聚合體,後由此引申出盛、多的意義。後又假借為說等義。基本信息欄來源:字源演變 象形字。甲骨文造字時描繪其形。在字1、字2中“雲”是由兩橫加上一朵捲曲的...
川(拼音:chuā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模擬兩岸之間有水流過的樣子。川的本義是河流、水道。大凡有河流的地方都會有平地,所以“川”又指山間或高原上平坦而地勢低的地帶,即平川。川也是中國四川省的簡稱。文字源流 象形字。甲骨文(圖1-3)的“川”,像一條...
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象形字,其甲骨文像一個向上的嘴形,上面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於指發音說話。本義為嘴,引申為容器通外邊的部分,出入通過的地方等。口也是個部首字。文字源流 口,六書屬象形字,像人口之形。甲骨文、金文的“口”字,像人嘴張開的樣子。小篆略同金文,但字形上下拉長。隸書...
關於漢字的造字法,從漢朝以來,相沿有“六書”的說法。六書之首,就是象形法。一般來說,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但嚴格說來,轉注和假借這兩種應屬於用字的方法。基本介紹 漢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方法。我國古代對造字法有“六書”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種外,...
雨,象形字。古文字中雨的橫畫像天,豎畫像雨滴。“雨”字甲骨文上邊一橫像天空;下邊的小點像水滴。從天空中滴下的水滴便是雨。小篆“雨”字中,“一”像天,“冂”像雲,“四點一豎部分”像水從天空雲彩間滴落下來。本義是雲層中降向地面的水滴。有的甲骨文(圖O)在“水簾形狀”(圖S)之上加一橫代表...
田(拼音:tiá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象形字。其古字形像阡陌縱橫或溝澮四通的一塊塊農田。本義為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後延伸至和農業有關的東西。“田”也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從“田”的字多與田獵耕種有關,如:畦、畎、界、甸、町等。(基本信息欄參考...
這是中國人祖先用“遠取諸物”的辦法所創造的一個很原始也很典型的象形字。到了春秋時代,在“山且丁爵”中的“山”字(金文,圖B),中峰已高聳起來,並且已漸趨瘦化了。秦篆(即小篆,圖C)則在這一形體基礎上進一步使之線條化。於是,以後便相沿發展為隸書(圖D)和楷書中的“山”字。“山”的本義是...
“文”,常用漢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字。從甲骨文字形來看,“文”字像一個站立著的人形。最上端是頭,頭下面是向左右伸展的兩臂,最下面是兩條腿,在人寬闊的胸脯上刺有美觀的花紋圖案。義指“文身”。金文的字形與甲骨文的字形完全一樣。小篆承續金文,而字形走上了線條化,“人”站立的樣子沒變,只是胸前的...
水,象形字。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水”字(圖1、圖2、圖3)形態各異而基本形體像水蜿蜒流動之形;兩側的點像水滴,表示水流的曲筆或多曲折、或作複式、曲向或左或右,表示水滴之點數或多或寡,於義無別。發展到早期金文中的“水”字(圖4、圖A),“水”中的彎曲斜線表示河道主流,兩旁四點表示水花...
飛(拼音:fēi),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是指鳥類在空中拍翅的動作,進而擴展為其他動物的飛翔,後又可指凡物的飄浮,如飛雪、飛絮等。又由此引申出急速,突然等義。也為部首用字。(基本信息欄來源:)字源演變 象形字。《說文》小篆“飛”字下面像展開的雙翼,上面像鳥首,展開雙翼是...
甲骨文中“止”作圖1、2,在象形程度比早期甲骨文和一般金文都高的用作族名的金文中,“止”作圖A,顯然這是人的腳。徐灝在《說文解字注箋》中說,金文中“手”只列三指,象手掌之形,“止”也同樣,只列三指,象足趾之形。“止”在甲骨文和一般金文中“只列三指”,不像在族名金文中描摹逼真,所以...
豐,豆之豐滿者也。從豆,象形。一曰《鄉飲酒》有豐侯者。凡豐之屬皆從豐。𣍈,古文豐。說文解字注 【卷六下】【生部】豐,艸盛豐豐也。引伸為凡豐盛之偁。《鄭風》:“子之丰兮。”毛曰:豐,豐滿也。鄭曰:“面皃豐豐然豐滿。”《方言》:“好或謂之妦。”妦即豐字也。從𤯓(生),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