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漁民號子

象山漁民號子,由傳統漁業生產上的漁民號子和海洋運輸業中船工號子等組成,統稱漁民號子。它是漁民、船工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自發創造的一種文化現象,有著與眾不同的獨特風格和強烈的海洋生活氣息,充滿著漁民(船工)的樂觀主義精神和雄壯、豪邁、樸實、奔放的個性。


象山三面環海,港灣眾多,有著名的大目、貓頭、漁山三大漁場。象山漁民號子在唐宋時期已經初步形成,清康熙年間至民國期間達到繁榮程度。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以前,象山漁區都以木帆船為捕魚和海上交通的主要工具。船上一切工序全靠手工操作,集體勞動異常繁重。各種工序都要喊號子以統一行動,調節情緒,為此,形成了豐富的號子。象山漁民號子按工序分為:“起錨號子”、“拔篷號子”、“搖櫓號子”等二十多種;按操作所需要的力度大小又可分為:大號、一六號和小號,各類號子之間相互靈活通用。
象山漁民號子以其品種相對較全,曲調粗獷優美,有著鮮明的海洋文化特徵,具有厚重的歷史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六十年代中期,由於手工化捕魚作業逐漸被機械化所替代,繁重的勞動逐漸變得輕鬆,號子的生存空間不斷萎縮,漁民號子漸漸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