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象山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象山繼閩南、徽州、熱貢、阿壩州等之後,成為中國第七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象山作為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具有漁文化的歷史、實物、傳承等諸多優勢。象山把海洋漁文化作為關係發展全局的一件大事來抓,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保護政策和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洋漁文化(象山)生態保護實驗區
  • 外文名稱:eco-cultural protection area or eco-cultural preservation area
  • 地理位置: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
  • 開放時間:2025
  • 景點級別:非物質文化遺產
  • 著名景點:石浦漁港古城
2010年6月12日是中國第五個文化遺產日。國家文化部正式批准象山縣設立國家級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象山繼閩南、徽州、熱貢、阿壩州等之後,成為中國第七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象山作為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具有漁文化的歷史、實物、傳承等諸多優勢。該縣海洋漁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早在6000多年的塔山遺址就有象山先民以海為生的印痕。在這裡,原生的文化俯拾即是,有漁具、漁船、漁場、漁港、漁汛、漁燈、漁歌、漁曲、漁鼓……近年來,象山人通過開漁節這一載體,讓散落在漁區、海島、漁民生活中的踩街、對歌、抬閣、掛魚燈、舞龍燈、跑馬燈等一系列古老的民間活動紛紛登台亮相,重新煥發出了新鮮而持久的活力。

石浦漁港古城
石浦漁港古城石浦漁港古城
象山把海洋漁文化作為關係發展全局的一件大事來抓,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保護政策和措施。象山縣有關機構和民間愛好者還成立了漁文化研究會,開展漁文化學術研究。近年來,相繼整理出版了《中國漁文化論文集》、《象山漁鄉民間故事》等書籍,累計100餘萬字,並創辦了全國第一家《漁文化》雜誌。目前,象山縣已開始著手編制國家級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 漁文化的研究、保護和開發,也培養了一支具有相當水準的象山漁文化隊伍:舞蹈《辣螺姑娘》被列為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式展演節目;氣勢雄渾的爵溪《海達漁鼓》喜獲全國群星獎,今年更是赴上海參加世博會開幕式文藝演出。根植于海洋漁文化的中國開漁節一年一屆,至今連續舉辦了12屆,是象山漁文化風、雅、頌的集中展示。 精心呵護漁文化,讓象山人有了豐厚的回報。在前不久剛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中,象山唱新聞和象山漁民號子榜上有名。象山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項,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多名列全省第一。
“文化生態保護區”是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傳統文化及其生態進行整體保護,以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劃定的特定區域。《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確定10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集中的區域,實施整體性保護。 象山人民在長期的漁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海洋漁文化。六千多年的塔山文化遺址、明清海防文化遺址、古陶窯、古沉船等文物點遍布城鄉;象山漁鼓、龍燈、魚燈、竹根雕、漁歌號子、剪紙等民間文化代代相傳。徐福東渡傳說、海鹽曬制技藝、漁民開洋謝洋節、石浦——富崗如意信俗等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石浦鎮是我國6箇中心漁港之一,漁家民俗節慶活動等保存完好,漁港古城被評為省首批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經典景區。2008年5月,象山被命名為“中國漁文化之鄉”,成為“中國漁文化研究基地”。全縣有市級歷史文化名村2處,省級文保單位5處,縣級文保單位39處;全縣擁有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4個、省級10個,市級28個。 “豐富的海洋漁文化,與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緊密結合,相互交融,並與當地的傳統居民、古街區和海洋生態相協調,形成了典型的文化生態環境。”《文化部辦公廳關於設立海洋漁文化(象山)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復函》給出這樣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