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鼠(Guinea pig)又名荷蘭鼠、荷蘭豬、天竺鼠、幾內亞豬,在動物學的分類是哺乳綱齧齒目豚鼠科豚鼠屬。儘管名字叫荷蘭豬、幾內亞豬,但是這種動物既不是豬,也並非來自荷蘭、幾內亞。它們的祖先來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根據生物化學和雜交分析,豚鼠是一種天竺鼠諸如白臀豚鼠(C. aperea)、艷豚鼠(C. fulgida)或草原豚鼠(C. tschudii)等近緣物種經過馴化的後代。因此,這種動物在大自然已經不復存在。南美土著的民間文化中,豚鼠占有重要地位,它們不僅是一種食物來源,也是一種藥物來源和宗教儀式的祭品。隨著社會的進步,豚鼠已經不在只是祭品或者是食物,更多的人把這種憨態可掬的小動物當作寵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豚鼠
- 拉丁學名:Cavia porcellus/Guinea pig
- 二名法:Cavia porcellus/Guinea pig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目:齧齒目
- 亞目:鼠形亞目
- 科:豚鼠科
- 屬:豚鼠屬
- 種:豚鼠
- 分布區域:秘魯、巴西等地
簡介,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理特點,歷史,種群分布,飼養方法,食物,飼養箱,食盆,飲水,繁殖,疾病預防,陪伴玩耍,醫學用途,免疫學,傳染病研究,藥物學,營養學,耳科學,悉生學,毒物對皮膚局部作用實驗,豚鼠對缺氧的耐受性強,實驗性肺水腫實驗,近交品系,形成原因,近交系2號,近交系13號,我國情況,
簡介
豚鼠類齧齒目(Rodentia)豚鼠科(Caviidae)幾種南美動物的統稱,包括馴養的豚鼠。共5屬15種,除長耳豚鼠屬(Dolichotis)2種(巴塔戈尼亞豚鼠〔D. patagona〕和鹽灘豚鼠〔D. salinicola〕)外,均形小而粗壯。體長25∼30公分(10∼12吋),耳小,腿短,尾不明顯。這些小型豚鼠類分為4個屬︰豚鼠屬(Cavia, 即真豚鼠)、岩豚鼠屬(Kerodon, 即岩豚鼠)、盔豚鼠屬(Galea)以及小豚鼠屬(Microcavia,包括山豚鼠、沼澤豚鼠及潘帕斯〔pampas〕豚鼠)。
巴塔戈尼亞豚鼠和鹽灘豚鼠腿長,形似兔,善跳躍,耳較大,眼大,尾短;與其他豚鼠不同的是,後腳趾有鉤形爪。
巴塔戈尼亞豚鼠體長達75公分,體重達16公斤(35磅)。鹽灘豚鼠較小,約長45公分。豚鼠類群居,棲於地洞,有時將地下掏空,人在地面行走時會陷入其中。以草、樹葉等為食。棲息在平原、沼澤和岩石地區。
多為夜行性;巴塔戈尼亞豚鼠和鹽灘豚鼠則為晝行性,常曬太陽取暖。
豚鼠屬一年繁殖兩次,妊娠期約2個月,每產1∼4仔。斑豚鼠(參閱無尾刺豚鼠〔paca〕條)是完全不同的科(刺豚鼠科〔Dasyproctidae〕)的齧齒動物。
形態特徵
體型短粗而圓,頭較大,眼大而圓還明亮,耳圓,上唇分裂,耳朵短小;四肢短,前腳具4趾,後腳3趾,無外尾。人工培育許多品種,除安哥拉豚鼠披長毛外,體毛皆短,有光澤。體毛有黑、白、灰色、褐、朱古力色等,也有具各色斑紋的。
荷蘭豬的體形在嚙齒類動物中偏大,體重在700-1200克(1.5-2.5磅)之間,體長在20-25厘米(8-10英寸)之間。它們的平均壽命在4到5年之間,不過據2006年吉尼斯大全記錄,最長壽的荷蘭豬存活了14年10個月之久。
生活習性
1.喜群居,頭大,頸短、耳圓、無尾,全身被毛,四肢較短,前肢有四趾,後肢有三趾,有尖銳短爪,有抓人的習慣,不喜於攀登和跳躍,故可放無蓋小水泥池中進行飼養。習性溫順,膽小易驚,有時發出吱吱的尖叫聲,喜乾燥清潔的生活環境。
2.嗅覺、聽覺較發達,對各種刺激均有極高的反應,如對音響、嗅味和氣溫突變等均極敏感,故在空氣混濁和寒冷環境中易發生肺炎,並引起流產,受驚時亦易流產。
3.豚鼠是草食性動物,嚼肌發達而胃壁非常薄,盲腸特別膨大,約占腹腔的1/3容積,粗纖維需要量比家兔還要多,但不象家兔那樣易患腹瀉病。
4.豚鼠食量較大,對習慣了的食慾旺盛,但對變質的飼料特別敏感,常因此減食或廢食,甚至引起流產。對抗菌素也特別敏感,投藥後容易引起死亡和腸炎,如使用青黴素,不論劑量多大,途徑如何,均可引起小腸和結腸炎,甚至使其發生死亡。對青黴素的敏感性比小鼠高1000倍,故用青黴素治療時應特別小心。與大鼠和小鼠相反,它夜間少食少動。
5.豚鼠屬於晚成性動物,即母鼠懷孕期較長,為63(59~72)天,胚胎在母體發育完全,出生後即已完全長成,全身被毛,眼張開,耳豎立,並已具有恆齒,產後一小時即能站立行走,數小時能吃軟飼料,2~3日後即可在母鼠護理下一邊吸吮母乳,一邊吃青飼料或混合飼料,迅速發育生長。
生理特點
1.體內(肝臟和腸內)不能合成維生素C,所需維生素C必須來源於飼料中。人、靈長類及豚鼠體內缺乏合成維生素C的酶,因此飼養豚鼠時,需在飼料或飼水中加維生素C或給新鮮蔬菜,當維生素C缺乏時出現壞血症,其症狀之一是後肢出現半癱瘓,冬季尤其易患,補給維生素C,則症狀消失。
2.耳窩管敏感,便於做聽力實驗,豚鼠對700~2000周/秒純音最敏感,如常用2000周/秒音頻來觀察新黴素對內耳毒性的研究。
3.能耐低氧、抗缺氧,比小鼠強4倍,比大鼠強2倍。
4.對結核桿菌、布氏桿菌、鉤端螺旋體、馬爾他熱布魯氏菌(Brucella meliteusis)、白喉桿菌、Q熱病毒、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病毒等很敏感。
5.豚鼠易引起變態反應,血清診斷學上的“補體”即是由豚鼠血清製成的。
7.豚鼠的性周期為16.5(12~18)天,妊娠期68(62~72)天,哺乳期21天,產仔數3.5(1~6)只,為全年、多發情性動物,並有產後性周期。
動物性周期分為多周期(一年有多次性周期)和單周期(一年有一次性周期)二大類。除靈長類以外,所有哺乳動物的生殖周期存在著明顯的種屬差異,有些動物如狗、貓、豬、馬、牛等僅在生殖季節才有這種周期性變化,其餘時間生殖器官處於萎縮休息狀態,但小鼠大鼠、地鼠、豚鼠等動物在正常情況下全年都表現出生性周期的往返循環。
8.豚鼠正常體溫38.6(37.8~39.5)℃,心跳頻率280(200~360)次/分,呼吸頻率90(69~104)次/分,潮氣量1.8(1.0~3.9)ml,通氣率16ml(10~28)/分,耗氧量816mm3/g活體重,血壓75-120mmHg,紅細胞總數5.6(4.5~7.0)百萬/(mm3),血紅蛋白14.4(11~16.5)g/100ml血,白細胞總數5000~6000mm3,血小板11.6萬/mm3,血漿總蛋白5.4(5.0~5.6)g%,血容量占體重的6.4%,染色體32對,壽命5~10年。
歷史
在南美洲,豚鼠原本是一種食物來源。
公元前5000年,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今天的厄瓜多、秘魯和波利維亞)的土著部落首先飼養馴化豚鼠作為食物來源 。秘魯和波利維亞出土了屬於大約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間的豚鼠雕像, 古代秘魯的摩且人(Moche)不但膜拜動物,而且經常在藝術作品中描述豚鼠。大約從公元1200年直至1532年西班牙人入侵,人們對家養的豚鼠進行選擇性繁殖,奠定了現代人工繁殖豚鼠的基礎。這個地區繼續把豚鼠作為食物來源,安第斯高地的大部分家庭都飼養這種動物,它們以主人的殘剩菜葉為生。安第斯地區的民間文化內容豐富,其中豚鼠是重要標誌。人們把它們當作禮品交換,它們是社交活動和宗教場所重要物品,甚至在日常口頭禪中也經常提到豚鼠。豚鼠對民間的巫醫也很重要,他們用這種動物診斷諸如黃疸病、風濕病、關節炎和斑診傷寒等病症。巫醫用豚鼠在病人的身體上摩擦,視它們通靈的媒介。黑色豚鼠尤其被看作有效得診斷工具。人們還將豚鼠開膛剖肚,取出其內臟用來檢驗治療效果,這種方法至今仍舊在安第斯山脈地區的許多部落廣泛採用,那裡的人們既不能獲得也不信任西藥和西醫。
西班牙、荷蘭和英國商人把豚鼠帶到歐洲之後,這種動物迅速成為上層社會和皇室的時髦寵物,甚至伊莉莎白女王也飼養豚鼠。有關豚鼠最早的文字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1547年的聖多明哥,因為天竺鼠並非伊斯帕尼奧拉島的土產,所以這種動物很可能是被西班牙的旅行者帶來的。西方世界有關豚鼠的首次記載於1554年,出自瑞士自然學家康拉德·格斯納之手。這個含有兩個單詞的學名於1777年首次被俄克斯勒本採用,是其動物學上的種名和屬名的結合體。
種群分布
主要分布在秘魯、巴西、巴拉圭、哥倫比亞等地。
荷蘭豬在野外已不復存在;它們可能是白臀豚鼠、艷豚鼠和草原豚鼠等豚鼠的後代,至今這些動物仍舊在南美洲的許多地區普遍分布。豚鼠的某些種類直至20世紀才得到確認,如Cavia anolaimae和蓋亞那豚鼠(Cavia guianae),可能是家養荷蘭豬放生野外的品種。大自然的豚鼠生活在草原上,與母牛具有相擬的生態位。它們是群居動物,野外的豚鼠家族包括一隻雄性,幾隻雌性和一群幼崽。幾個家族往往一起尋找雜草和或其他植物,它們沒有儲備食物的習性。它們從不挖洞或築巢,只是頻繁得在其他動物棲身之處搬家,它們有時也住在植物的根部在岩石上留下的縫隙。荷蘭豬的活動習性介於日行性和夜行性之間,每天在傍晚和拂曉最活躍,食肉動物在這兩個時間段比較難以發現它們。
飼養方法
食物
食物提摩西草必須有 而且要無限量飼料早晚各加一次 水喝的水是涼白開水。
六個月前推薦的是無限量的苜蓿乾草,六個月之後推薦的是無限量的提摩西牧草。
主糧方面推薦選用國外的品牌,愛寶等。幼豬每天20克,成豬每天30克。
一些禁忌食物:首先是豆類製品,例如:豆腐,豆腐中含有較多含量的鈣,會與部分蔬菜中的草酸反應生成草酸鈣,會對小豚鼠身體產生有害影響,如:尿路結石。
其次,小豚鼠嗅覺很靈敏會對一些氣味很重的食物產生厭惡感,所以儘量不要餵它氣味很重的食物。
注意:它的天敵太多,外出時小心老鼠、貓、狗等動物吃掉。
飼養箱
如果購買的時候還來不及為它準備一個窩,可以先找一個箱子(抽屜箱,禁止拿木頭、紙箱等,它們會啃食的),裡面鋪一些乾淨的碎布(一般正常來說會選擇木屑、紙屑等鋪墊)。因為報紙上的油墨對小動物不好,最好不要使用。這個箱子只是暫時的,因為當它適應了環境膽子變大之後,就會開始用箱子來磨牙,也許就會偷偷溜出去了。所以你必須準備一個合適的結實的箱子來給它做窩。你可以購買市場上的飼養小動物的箱子或者土撥鼠類飼養專用箱。前一種飼養箱內部分為兩層,底下一層是托盤,中間是鐵絲網。優點是打掃方便,缺點是動物的腳容易陷入鐵絲間而造成受傷。而土撥鼠專用飼養箱則只有一層,體積稍微大一些,開口在上方。用它飼養時內部必須鋪上木屑鋸末等。動物活動方便,缺點是排泄物不好打掃,且必須經常打掃更換墊材。注意飼養箱要儘可能的大一些,否則它會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運動而發胖,甚至造成精神緊張等問題。多隻飼養時更是如此。推薦使用艾妮絲大號或加大號兔籠,性價比高。鐵絲網上要鋪上腳墊,避免豬豬生尿疹。存放地點注意避開貓狗,避免日光直射和風吹雨淋,注意通風。
食盆
避免選擇塑膠的或其它會被啃食的材料。應當選擇陶瓷或者不鏽鋼質地的,有一定分量不容易被打翻的。
飲水
為了保持飼養箱內的乾燥,建議使用滾珠飲水器。(倉鼠用的真空飲水器豚鼠是喝不到水的)貓狗用的太大,不適合,倉鼠的太小,也不行,最好是專用的,250ml的就可以了。
繁殖
如果希望繁殖,可以飼養一對,或者一公兩母。豚鼠的懷孕期大約60~70天。幼鼠一出生就具備牙齒和皮毛,眼睛也已睜開,可立即開始進食。但是建議幼鼠出生2周內不要單獨飼養,還是由母鼠照顧比較好。幼鼠約3個月後即達到成熟期。
同時請注意,豚鼠的最佳懷孕期5~9月齡。如果超過或者低於這個時間。就會流產、難產等。
疾病預防
豚鼠最常見的疾病是壞血病。由於豚鼠無法在體內自行合成維生素C,若食物中缺乏維生素C,就會得這種病。症狀為關節腫脹,以及伴隨而來的疼痛、跛行等,若不加理會,有死亡的危險。最好的治療是以口服的方式攝取維生素C,直到症狀消失。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C,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陪伴玩耍
要了解你的天竺鼠,最重要的就是常常陪它玩 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它有何種反應:
頭部抬高,高聲大叫:要求食物;
頭部前傾:呼喚同伴;
嚨發出快速低沉的震動聲:高興;
(公鼠母鼠都會) 動作輕快,有時會跳來跳去,吱吱輕叫:興奮高興;
全身緊繃縮在角落,喉嚨發出高亢的咕依咕依聲:不高興;
頭部抬高,全身緊繃不動:害怕;
鼻子抽動:警戒、觀察周遭環境;
牙齒上下顫動:不高興;
頭部抬的很高:憤怒;
露前齒,全身緊繃,頸部的毛豎起,有時保持一腳(前腳)離地姿勢:威嚇;
頭部放低前傾,眼睛半閉,全身緊貼地面或縮在角落:攻擊警告;
叫聲的尾音拉長:求饒;
哭泣微妙的肢體語言,不是用言語就可以完整形容的。再強調一次:足夠的互動才是了解你的天竺鼠的最佳方式。
頭部抬高,高聲大叫:要求食物;
頭部前傾:呼喚同伴;
嚨發出快速低沉的震動聲:高興;
(公鼠母鼠都會) 動作輕快,有時會跳來跳去,吱吱輕叫:興奮高興;
全身緊繃縮在角落,喉嚨發出高亢的咕依咕依聲:不高興;
頭部抬高,全身緊繃不動:害怕;
鼻子抽動:警戒、觀察周遭環境;
牙齒上下顫動:不高興;
頭部抬的很高:憤怒;
露前齒,全身緊繃,頸部的毛豎起,有時保持一腳(前腳)離地姿勢:威嚇;
頭部放低前傾,眼睛半閉,全身緊貼地面或縮在角落:攻擊警告;
叫聲的尾音拉長:求饒;
哭泣微妙的肢體語言,不是用言語就可以完整形容的。再強調一次:足夠的互動才是了解你的天竺鼠的最佳方式。
醫學用途
免疫學
豚鼠特別是老齡雌鼠的血清中含有豐富的補體,是所有實驗動物中補體含量最多的一種動物,其補體非常穩定,免疫學實驗中所用的補體多來源於豚鼠血清。
傳染病研究
豚鼠對多種病原體敏感,常用於病原的分離及診斷。如豚鼠對結核桿菌有高度敏感性,感染後的病變酷似人類的進行性結核病變,是結核菌分離、鑑別、診斷和各種抗結核病藥物的篩選以及病理研究最佳動物。
藥物學
豚鼠妊娠期長,胎兒發育完全,幼鼠形態功能已成熟,適用於藥物或毒物對胎兒後期發育影響的試驗。
豚鼠對多種抗生素類藥物非常敏感,是研究抗生素如青黴素的專門動物。豚鼠還用來研究麻醉藥及鎮咳藥的藥效。
營養學
豚鼠體內不能合成維生素C,對其缺乏十分敏感,是研究實驗性壞血病和維生素C生理功能的理想動物模型和維生素C的生物學檢測的標準動物。豚鼠也可用於葉酸硫胺素(VB1)和精氨酸的生理功能,酮性酸中毒、眼神經疾病的研究。
耳科學
豚鼠耳殼大,存在明顯的聽覺耳動反射。耳窩對聲波極為敏感,特別是對 700 ~2000周/秒的純音最敏感。所以豚鼠常用於聽覺和內耳疾病的研究。如噪聲對聽力的影響、耳毒性抗生素的研究等。
悉生學
由於可準確查知豚鼠剖腹產時間,幼仔發育完全,易成活,所以經常用於悉生生物學的研究。
毒物對皮膚局部作用實驗
豚鼠和家兔皮膚對毒物刺激反應靈敏,其反應近似於人。
豚鼠對缺氧的耐受性強
豚鼠適於作缺氧耐受性和測量耗氧量實驗。
實驗性肺水腫實驗
切斷豚鼠頸部兩側迷走神經可以複製典型的急性肺水腫動物模型,症狀比其它動物更明顯。動物代血漿的研究也常選用豚鼠。
近交品系
形成原因
普通短毛的豚鼠是著名的實驗動物,幾乎都成為實驗動物的代名詞。豚鼠世界上有12個。由於豚鼠妊娠期較長為68(62~72)天,一胎生得少,一般2~3隻,培育一個近交品系需要20~30年,所以近交品系較少。用於醫學科研的近交品系純系2號和純系13號。
近交系2號
此品系1906年引自美國農業部,在1951年11代時,Wright採用兄妹交配繁殖到1933年的33代後,改為隨機交配,一直到1940年。1940年Heston繼續採用兄妹交配。1950年引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並分布於世界各國,其毛色為三色(黑、棕、白),大部分在頭部,其體重小於13系,但脾臟、腎臟和腎上腺大於13系,老齡豚鼠的胃大彎、直腸、腎臟、腹壁橫紋肌、肺臟和主動脈等部都有鈣質沉著,對結核桿菌抵抗力強,並具有純合的GPL-AB.I(豚鼠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抗原,血清中缺乏誘發遲發超敏反應的因子,而對實驗誘發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卻比13系敏感。
近交系13號
其毛色也有三色(黑、白、紅),大部分在頭部,其育成歷史與2系相同,所有的亞系都是從美國NIH輸出的,這個品系對結核桿菌抵抗力強,性活動比2系差,體形較大,GPL-AB.1抗原與2系相同,而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1區與2系不同,對誘發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的抵抗力比2系和Hartley遠交群強,生存期一年的豚鼠其白血病自發率為7%,流產率為21%,死胎為45%,血清中缺乏誘發遲發超敏反應的因子。在已有的30多種遠交群豚鼠中,使用最廣泛的是Hartley品系1,它是1926年Dunkin-Hartley用英國種豚鼠繁育而成。
我國情況
我國1973年曾從英國實驗動物中心引進DHP遠交群豚鼠,也是屬於Dunkin-Hartley品系,由於飼養在Pirbright單位,而被稱為DHP,引進我國後經過8代兄妹交配繁殖。
我國各研究教學單位使用的豚鼠多為短毛的英國種豚鼠。不同毛色的英國種豚鼠雜交可形成不同的變種,如純白色、黑色、棕色等,因此這些非純種短毛豚鼠,被毛顏色是多樣的,但基本是棕黃、黑、白三種顏色,可以棕黃、黑、白相同,形成不規則的斑點,稱三色豚鼠,也可有二色或單色豚鼠。安哥拉種、秘魯種、阿比西尼亞種豚鼠抵抗力較差,很容易感染疾病,均不適宜作試驗,都用來作觀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