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州灘,地名。亦稱豐州川。古稱“敕勒川”。遼代在此置豐州,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州灘
- 別名:豐州川
- 海拔:1050公尺
- 朝代:遼代
豐州灘,地名。亦稱豐州川。古稱“敕勒川”。遼代在此置豐州,故名。
豐州灘,地名。亦稱豐州川。古稱“敕勒川”。遼代在此置豐州,故名。地理位置其地南起沙嶺山,北迄大青山,東起蠻汗山,西至包頭黃河岸。即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平原(土默川)。北靠大青山(屬陰山山脈),南抵沙嶺山,東起蠻汗山,西至包頭...
豐州之戰是明軍對豐州灘的一次追剿戰。此戰後明軍重新屯守洪武年間舊城及巡邏豐州灘、百眼井。基本簡介 法國歷史學家勒內·格魯塞的《草原帝國》:“明朝偉大的永樂皇帝所貫徹的政策,即為了打倒忽必烈家族而扶持年輕的發展中的衛拉特勢力,...
板升是指豐州灘(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蒙漢人民聚居之地。亦作“報申”、“拜牲”、“白尖”等。蒙語baixing 為漢語百姓之音譯,有城、屋、堡子之意。來歷及歷史淵源 名字由來 蒙語baixing為漢語百姓之音譯,有城、屋、堡子之意...
這裡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地理上稱為前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史稱敕勒川豐州灘。明隆慶六年(1572),駐牧於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領阿勒坦汗召集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陽,黃河之濱,破土建設具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
自此,豐州灘亦改稱土默川。俺答汗又西征瓦剌,進兵青海,命其子丙兔留駐青海,故青海亦有土默特的分部,屬於青海蒙古。而俺答之孫趕兔為首的一支則東遷薊州邊外,稱東土默特,瓜分了部分朵顏衛的兀良哈部眾,並加入喀喇沁萬戶。留在...
遼時,置豐州、雲內州,隸於西京道,因而後人有“豐州灘”的稱謂。金滅遼,該地區盡入金朝之版圖,仍置豐州,改道為路,女真、汪古部在此。元稱豐州,隸於大同路,從此蒙古族成為這裡的主體民族。明朝曾兩度在土默特地區設定衛所,但...
經過蒙漢族人民多年的開發,豐州灘地區的農業得到高速發展,墾荒萬頃農耕地,耕具有牛有犁,種有麥、谷、豆、黍等穀物,還有瓜、瓠、芥、蔥、韭等蔬菜。如無較大災害,則糧食逐年增加,僅趙全就有積穀二萬餘斛。他們提交蒙古封建主...
1982年包頭市民間歌劇團以《豐州灘傳奇》為實驗劇目,在二 人台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其他劇種的優點,在劇本、音樂、表演各個方面進行 創建新劇種的嘗試。《豐州灘傳奇》演出後,在區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因唱腔音樂吸收了西部地區蒙古族民歌...
座落在黃河故道沖積層形成的土默川(舊稱雲中川、敕勒川、白道川、豐州灘等,即今呼和浩特平原)上,海拔1066公尺。建築宏傳壯麗,“具有八座奇美樓閣之城”,內有俺答汗居住的順義王府,為精工修造的“玉宇宮殿”。詩人贊之曰:“築城...
這些逃亡的人大都聚集在安答部所駐牧的豐州灘等地,依附蒙人墾荒種地,從事各種工藝生產,有的乾脆做了奸細:俺答從兵變叛逃的兵士中挑選猾黠狡詐之徒,裝扮成僧人、乞丐,流徙諸邊,甚至入京師之地偵察,刺探情報。沉重災難 趙全等人...
“烏蘭察布”是蒙古語,烏蘭是紅色,察布是山崖,合起來就是紅色的山崖,就是常說的“紅山口”。紅山口位於大青山南麓今四子王旗境內,是一道紅色的山崖溝口,即呼和浩特東北十三公里處的紅山口。這裡松柏長青,綠水淙淙,是從古豐州灘通往...
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後稱“土默川”;後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說的...
他的主要學術成果匯集於《胡鐘達史學論文集》(1997),其中包含《關於奴隸社會中奴隸的數目問題》(1956)、《雅典的民主政治及其階級基礎》(1957)、《呼和浩特舊城(歸化)建城年代初探》(1959)、《豐州灘上出現了青色的城》(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