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利國小

豐利國小

豐利國小創辦於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首任校長潘蔭東,字葆之,號樵叟,諡號孝端。清朝舉人。

如東縣豐利鎮豐利國小,位於豐馬河畔,豐利鎮新建西路一號。創辦至今,歷經百年滄桑。一百年薪火相繼,一百年嚴謹辦學,一百年發奮圖強,如今的豐利國小已發展成為有一定知名度的農村集鎮國小。2003年12月,學校順利通過了省實驗國小驗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利國小
  • 英文名:Feng Li primary school
  • 簡稱:豐小
  • 創辦時間:1904
  • 所屬地區:江蘇省南通市
  • 類別:公辦國小
  • 學校屬性:省重點國小、國家示範性實驗國小
辦學歷史,清末創辦,戰亂遭劫,解放復建,歷任領導,

辦學歷史

清末創辦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張謇先生創辦南通師範學校後,首倡好友潘蔭東先生在豐利興辦學校。經張謇先生協調,潘先生在豐利辦學,得到如皋縣令胡廷琛的支持,他與如皋沙元炳先生興師範辦教育相呼應,經與豐利名人汪毓昌(字視遠)、劉祖蔭(字谷貽)、徐文元(字煥章)等多方奔走,積極籌辦。
光緒三十年(1904年)十月,如皋縣立豐利市初等國小校開學,潘先生任校長,劉祖蔭、俞嘉謨、汪毓昌、石淦為校董。藩蔭東在為校歌撰寫的歌詞中寫道:“海隅今也倡風教,披棘起荊啟新校。”可見當時興學建校之艱辛。豐利國小的創建,開如皋東鄉興學之先河,“為一邑先”。為使學校有一流的師資,建校之初,選派汪國賢、俞銘德就學師範科。據《潘孝端先生年譜》載:“豐利舊有社學財產應為改辦學校之基礎。”“於開辦臨時費及經常費之計畫,端緒紛繁,極為困難。又興學以教員為重,故選派汪俞二氏送城中師範科。”
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潘先生將原豐利社學財產,作為辦學基金,並接受各界捐贈,經縣批准,從地方大宗營業項目中酌抽取盈餘作常年經費(如魚稅、鹽稅等)。正月,任劉祖蔭為學監並指派兩個兒子肇元、恩元協助做好辦學工作。同年二月,購前任豐利場官陳子厚花園,擴建校舍,陳子厚以半價出售,以示其對辦學義舉的支持。學校修建西大廳為教室、溫習室,將廳後小屋改建為櫛沐室、浴室,新建兩處廁屋,並開闢運動場3250方尺,園內小河夾岸造紅欄平橋,沿河用槿樹編織籬笆。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正月,校舍竣工,學校改設兩等,學制依江蘇學務處暫行章程。二月十三日,如皋縣立豐利市初等高等國小校(簡稱兩等學校)正式開學。校園內綠水紅橋,岸柳花叢,亭榭山竹,交相輝映,風景如畫。教室,辦公室,圖書儀器,師生宿舍和食堂,一應俱全。豐利及其周邊地區的青少年,因此有了一個優美舒適的學習環境,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二月,“謀私塾改良,就社學舊屋設師範傳習所,招收從事私塾者教授教育歷史地理算術格致體操圖畫諸科,教員則本校兼其任務(《豐利公立兩等國小校沿革志》)”。三月,潘蔭東被委任為高郵州學正兼中學監督,校務由劉祖蔭會同潘肇元暫時署理。潘先生因心繫豐利辦學事業,未及一月便辭職回到豐利。四月,如皋學務公所、通海五屬學務公所先後成立,潘蔭東先生均被選為議員。六月,開第一次豐利學會,商討沙家莊及豐利壩(即古壩)興學之事。九月,入江蘇學務總會當選會董。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正月,學校設立高等預科,增設英語課程。同年,為解貧民營生子弟不能整日上學之難,開辦豐利半日學校。二月,潘蔭東在家塾設初等國小,豐利女子上學自此開始。前之東漸國小校、女子國小校、師範傳習所胥由豐利國小推而及之。十月,豐利場場官與地方一些保守人士謀劃破壞學校,煽動眾人鬧事,如皋教育會、江蘇教育總會均上書提學使,對潘蔭東先生進行安慰,勸其留任。
至1908年,學校購回教室前張姓舊屋及空地後,校園縱二十四丈五尺橫十八丈五尺,占地總面積為四萬五千三百二十五方尺。
宣統二年(1909年)八月,因本地疫情嚴重,學校放假三個月。十月,因海匪登入滋擾,前後放假近一月。1911年,學校設簡易學塾,學塾為貧民少年識字提供了方便。
自1904年開始辦學至1912年,先後八載,學校積基本金萬餘元。如皋沙元炳先生所作《豐利場公立兩等國小校校長潘君紀念碑》中稱:“潘君蒞事八年,舍日以辟,士日以眾,營造設定之費幾萬,歲入租谷之數幾二千,卒業升學之子復優於他區。”
公元1912年,學校改名為如皋縣第二高等國小校。校長俞銘德,字達三。學校共有教員6人,其中3人為大學畢業,3人師範畢業,校長兼修身、國文、商業教員。有三個學級,66名學生。歷屆畢業生數為55人。全年學校經費支出生均7.96元。二月,簡易識字學塾廢止改為半日學校,由石煥光任主任教員,原半日學校改為東漸第一初等國小校,由趙元彬任主任教員,又租賃西市陳姓私宅開辦女子初等國小校,由汪國賢任主任教員。七月,豐利市教育會成立,潘蔭東被推為會長,
1913年,因校長俞銘德德留學日本實科學校,後學成回國繼任校長。俞校長出國學習期間,由汪國賢會同潘肇元全面署理校務,學校建築了池西辦公事室一間、朝北宿舍三間,二月,初等國小增設幼稚班高等科,增設補習班。七月,高等科乙級參用新章舉行畢業試驗。八月,幼稚班編為初等第一學級,補習班編為高等第一年學級。同月,高等劃歸縣立,根據縣行政公署要求,學校財產進行大體按六四比例進行分劃,分別歸高等初等。九月份,潘肇元就任高等國小名譽校長,
公元1915年學校名為豐利市立第一國民學校。校長汪國賢,字崇九,清末秀才,兼修身、國文教員。還有教員二人,三個學級,118名學生。歷屆畢業生數為86人。全年學校經費支出生均5.84元。汪校長不避財力、物力艱困,在校園東部增建教學大樓,初高級始分兩部。5月,學校隆重舉行建校10周年慶典,張謇先生親筆題寫碑文為記。
公元1925年,學校名為如皋縣立第四國民學校,程長榮任校長。這一年五月,在校園內舉行了校慶二十周年慶典活動。
公元1926年,學校名為如皋縣立第五國民學校,劉子淵任校長。有教員3人,3個學級,65名學生。
公元1929年,校名改稱豐利市第一初等高等國小校。趙庠林任校長。有職教員10人,學生124人,分4個學級。年辦學經費為2789元,生均22.435元。
公元1932年,校名改稱如皋縣立豐利國小校。校長沈權。有職教員11人,6個學級,227名學生。
公元1934年,校名改為如皋縣豐利公立學校。校長徐沅,字賦湘。有職教員10人,6個學級,400多學生。1935年,豐利國小為如皋縣第五學區豐利區協進團首席學校。這一年五月四日,隆重舉行校慶三十周年慶典活動,除白天的慶祝會、體育表演、文娛演出活動外,晚上還舉行了提燈遊行,盛況空前。

戰亂遭劫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春,日寇第一次侵犯豐利,居民紛紛疏散鄉村,學校停課。約月余,日寇退走後,學校複課。
1939年蘇北各縣城先後失陷,豐利地處海濱,成為抗戰時期的後方,通如縣城的部分學校遷來豐利鎮堅持教學。九月,如皋師範遷至豐利國小,借豐小教學樓等校舍上課,並以豐利國小供師範生實習。歷時三個學期。
1940年新四軍東進蘇北,到達沿海地區。學校按時局的要求,初步做了一些改革。豐利國小成為豐利地區文化教育的中心所在。這一年,白橋女子國小與豐小合併,稱為東校。
1941年春,日寇再次來犯,豐利淪陷,學校被迫停辦。日寇拆除全部校舍,營造防禦工事和碉堡。美麗的校園毀於一旦,變成一片廢墟。夏天,日偽當局曾要徐沅校長復辦學校,以為其進行偽化教育。徐校長不從。到鎮西五里,擇一鄉間偏僻的地方(現豐利鎮華嚴村三組),借得民房三間,堅持辦學,兩間作教室,一間作教師宿舍,學桌凳由學生自帶。教學人員除徐校長外,還有馬友得、徐銑、徐鉞、蘆健如等。不但辦學條件、生活條件極其艱苦,還要隨時對付日偽軍的騷擾和襲擊。所用教材是由當時的四分區文教科提供的戰時課本,國文、算術、常識合為一本,時稱“三合本”。學校屬四分區文教科領導,每學期都有科員來視察。1943年秋,徐校長因積勞成疾,病逝。四分區文教科任命徐鉞繼任,負責學校工作。
1945年抗戰勝利。民主政府將白橋國小原址經過修建作為校舍,另借桑家祠、馬家祠的部分房屋作教室,恢復重辦豐利國小。首任校長耿漢石、繼任陳毅方。學校以面向勞苦大眾為方針,採用解放區新編課本,還建立了兒童團組織,對學生進行民主革命教育。根據政府的要求,學校開辦了成人夜校班,口號是“男女老少都來上夜校”,用解放區新編的成人課本,堅持“明理第一,識字第二”的教學方針,開展社會教育。
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大舉進攻解放區,年底,占據豐利鎮,學校再次被迫停辦。校舍被占,破壞殆盡,校產校具,一掃而空。

解放復建

1948年,豐利解放後,豐利鎮市鎮工作委員會主持復辦豐利國小。先借用準提庵,後在徐家祠借房作教室上課。校長馬素娥,有教師2人,設1個班,採用複式教學。初辦時學生僅30人左右,後增至50多人。特別注意吸收家境貧寒,烈軍屬子女入學,免其學習費用,使絕大多數翻身後的烈軍屬子女獲得了學習文化、接受教育的機會。
1949年春,復以汪家西大門、潘姓私宅為教室,設兩個班級,學生100餘人。除馬校長外,還有教師3人。辦學性質是民辦公助,教師工資由國家發給,校舍、教學設備以及其它經費由鎮上負責籌辦。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將被破壞不堪的原白橋國小的校舍修葺一新,並將與學校毗連的陳家祠堂的房屋劃歸學校,改建成教室,因此,學校有了像樣的校園。1949年10月,學校在新修復落成的校園開學。成為公立學校,校名為如東縣立豐利國小。校長馬素娥,教師8人,5個班級,200多名學生。
1950年9月,學校聘請本鎮工商界7位知名人士,成立如東縣立豐利國小學校董事會,時稱“如東縣立豐利國小校校委會”,黃錫華先生任校委會主任,由如東縣豐利區區長姚猶一簽發聘書。校委會為適應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多方聯繫協商,解決校舍、學桌凳不足問題,將原葡萄巷西側汪氏紙坊、地藏庵的房屋劃歸學校作教室和教師宿舍。學校發展到8個班級,400多名學生,有教師12人,校長徐蘇東,教導主任宋懷宣。
1950年暑假,學校解放後第一屆畢業生3人畢業。第二屆也只有12人,以後逐年增多。秋季,縣教育局分配黃祖吉、孔劍、于衡、沈劬等4位師範畢業的新教師來校任教,充實了教師隊伍。繆則勤任校長。
1952年秋,根據上級要求,學校宣布從新招收的一年級起試行五年一貫制,不久即廢止。
1953年,隨著學生數的不斷增加,事業不斷發展,學校在汪氏紙坊園內新建3個教室,把紙坊對門馮姓的宅院擴為校舍,這樣學校就形成東西兩個部分。同時,將學校河北汪家祠前的一塊面積有10多畝的空地,劃給學校作操場。豎起籃球架,建起籃球場,開闢了足球場。學校發展到13個班級,有600多學生,教師20名。學校成為豐利區中心國小。仍沿襲“四二分段”的六年制,四年級稱初小畢業,六年級為高小畢業。試行國家頒發的《國小(四二制)教學計畫》。當時,鄰近的周野初小、謝馬初小等校的四年級學生,包括豐小的四年級學生,都要參加升入高小五年級的考試。這年秋天,學校借東街檀香庵空房,增設高小畢業生文化補習班,招收未能錄取國中的學生補習文化,一年後停辦。
1955年9月,由鎮政府牽頭,再辦高小畢業生補習班。1956年9月,學校貫徹國家“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方針,增設1個民辦班,民辦教師1人。性質均屬民辦公助,縣教育局補助教師部分工資。
直至1956年底,學校基本保持這樣的規模。先後有包慶源、詹炳璜任校長。陳楚善、石福臻、潘祥、王祖蓀等人任教導主任。校長負責全面工作,東校分部設分部主任,協助校長對分部進行管理。這期間,學校管理逐步走上正規。
1957年1月,利用寒假,縣裡組織全體中國小教師進行“肅反”學習,全體教師參加。有歷史問題的人交待問題,沒有問題的人提高認識。是年9月,學校發展為14個班級,學生670人。學校再增設1個民辦班,教師2人,學生100餘人,增設幼兒班1個班,幼兒10多名,幼師1人。謝燾任校長,胡家樹、王祖蓀等分別任教導主任、副教導主任。如東縣借豐利中學舉辦速成師範學校,學校為速師的學生提供了見習的方便。同年5月,較好地完成了速師畢業生的實習指導任務。
1958年初,縣裡把西四區的中國小教師集中在拼茶中學開展反右鬥爭。學校停課,全體教師都去參加。個別教師被錯當右派,遭到鬥爭。秋季,學校開始進行教學改革,貫徹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加強了對學生的勞動教育。
1959年學校名稱定為如東縣豐利國小,趙典任校長,教導主任徐可峰,副教導主任任錦華。是年9月,民辦班由兩班增至3班,教師有郭健、叢程遠、陳永珍等3人,學生150人,幼兒班由1班擴到兩班,幼兒教師有徐家瑞、夏瑩等2人,幼兒50名。
1961年,趙典任校長兼豐利片片長,負責抓全片各校的工作;副校長顧余負責學校日常工作,狄錦山負責教導工作。
1962年2月10日,經南通行署批准,豐小成為縣重點國小。縣教育局組織視察組來校視察,對這期間學校整個工作給予充分肯定,縣教育局顧明局長,在視察總結報告中說:“豐利國小人心齊,幹勁足,起色大。”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9月,學校停課,領導幹部“靠邊站”,接受審查。多數教師外出南通、上海串連,回校後建立起由豐利鎮“紅總”領導的“紅衛戰鬥隊”,參加豐利鎮的造反活動。至此,學校的黨組織和行政部門不再行政和管理,教師正常的業務學習停止。
1967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國小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通知(草案)》國小要複課鬧革命的精神,學校開始複課。
1968年春,經當時的縣級職能機構如東縣人武部批准,學校建立由領導幹部、造反派負責人、民眾代表組成的革命委員會,時稱“如東縣豐利鎮國小革命委員會”,黃秀平任革命委員會副主任,負責常務工作。下設政治組、教改組、後勤組。1968年9月,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領導搞鬥批改,清理階級隊伍,一些教師受到審查和批鬥。
1970年,原來的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分批從學校撤走,實行廠校掛鈎,由豐利油米廠派出幹部、工人組成的宣傳隊來校參加管理。從這年秋季開始,兒童入學年齡由7周歲提早為6周歲。學制由四二分段的六年制改為五年一貫制。是年上半年,民辦班縮減為1個班,學生50人,4名教師下放3人。幼兒班分出校外,獨立建園。到1975年校內民辦班全撤銷。
1971年,開挖豐馬河,學校東部全部校舍和西校的部分校舍在河線上,被全部拆除。在西部所留部分校舍的基礎上,向西擴建兩排6個教室和部分生活用房。學校由原來的東西兩部合為一處。
1974年,學校按照領導上的部署,組織學生批判《三字經》、《神童詩》,要求師生都參加到社會上開展的批林批孔、評法批儒的運動中去。同時,學習大寨的教育經驗,搞開門辦學,班級與生產隊掛鈎,開展學工、學農活動。教師實行“農教對流”,教師到生產隊去勞動,生產隊選派社員到學校上課,讓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第一批參加“農教對流”,到隊里去插隊勞動的教師有桑合林、李志根、張少春等。貧下中農代表繆秀萍、石朗泉、陳麗華等來校任教。如此對流,直至1976年10月才停止。
1976年夏秋之交,唐山發生大地震。開學後,由於防震警報尚未解除,學生暫不能進教室上課,即以班級為單位,分成若干組由教師帶領分散教學,進行防震知識教育和防震疏散訓練,也抓緊時間上一些文化課。9月,學校單獨建立了黨支部。10月,“王張江姚”集團垮台了,學校組織教師聲討“四人幫”的罪行,肅清影響。單獨成立了黨支部,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得到加強。文革中被打破的各種規章制度(如《教師文明教學守則》、《學生文明禮貌守則》等),重新建立,恢復了團組織、工會組織。
1977年下半年,按中央批示精神,工宣隊從學校撤走。學校組織教師學習了教育部召開的“全國中國小政治思想教育座談會”精神,對文革時期的一些問題進行重新認識。
1978年,豐利國小根據上級要求,開始貫徹執行《國小暫行工作條例》和《學生守則》,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正軌,活動正常開展,良好的校風和學風逐漸形成。
1978年,開始撥亂反正。上半年,學校開始執行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國小教學計畫(試行)》。10月,海門師範音樂、美術、體育班的3位實習生來校作為期3個月的實習,學校分工教師負責實習指導,較好地完成了實習指導任務。
1979年,撤銷學校革委會,恢復校長負責制。沿用學校原來的名稱:如東縣豐利國小。縣教育行政部門任命校長戴亞英,副校長顧余、黃秀平兼抓教學。9月,拆除部分老教室,開工新建8個新教室,校園面貌為之一新。
1980年,學校新增1個班級,發展到15個班。在校學生700多名,教工27人,其中中師畢業及以上者14人,高中畢業2個,師資水平明顯提高。
1981年下半年,學校被縣教育局定為豐利區中心國小。
自1971年至1984年,先後經過三次擴建,校園占地面積達到7000平方米(合10.5畝),建築面積共1868平方米,教室16個,辦公室、圖書室、廣播室及生活用房共36間,雙人課桌凳420套,文娛體育設備也基本齊全,基本能滿足教學和教工生活的需要。辦學條件逐步得到改善。1982年春,戴亞英校長光榮地當選縣人大代表。7月3日,翁仕英老師家被龍捲風摧毀,人被砸傷,全校師生積極捐款慰問。
這幾年,豐利國小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注。市縣領導多次到校指導工作。1983年5月12日,縣人大一行二十多名領導來校視察,參觀了學校各室,聽取了學校工作匯報,比較滿意;1984年9月20日,縣人大和教育局領導再次來校視察,聽取了學校的工作匯報,觀看了兒童廣播操,市書法比賽第二名獲得者徐可同學的書法表演贏得一片掌聲;9月26日,南通市教育局丁局長、縣局劉復元局長一行來視察工作並慰問全體教師。這一年,學校被評為縣文明單位,榮獲縣委、縣政府授予的“文明單位”獎牌。
1985年3月,戴亞英校長退休。4月,縣教育局任命狄錦山為校長,顧余為副校長。新一屆學校領導班子確立了這樣的工作目標:“面壁十年”,打造一個班子,造就一支隊伍,建好一套房子,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力爭趕上或超過實驗國小。10年後,這一任職目標基本實現。1985年秋,遵循《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精神,根據“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制訂了豐利鎮有步驟地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初步方案。
1986年,實施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根據《義務教育法》中“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規定模式,學校劃歸豐利鎮管理。業務由教育局統管,經費由鎮政府分管,人事由雙方共管。這一年,原周橋國小撤併到豐利國小,校園劃歸豐利國小。占地面積2畝,後因村里要用該校園辦工廠,在鎮政府的協調下,學校與村委會商定,由村里另劃原校址河南邊桑家園上的一塊2畝8分的田塊給學校,多的面積就抵原來的校舍。原計畫作建教師宿舍之用,因故至今閒置著。
1987年,學校新增加2個班級,共18班,學生955人,教工40人。劉志學、徐筠二同志先後調豐利國小任副校長,加強了領導力量。學校實行“條塊結合,分工負責”的管理體制。行政人員分工負責一個部門、一個階段,全校低、中、高三個階段,分別選配了階段組長,協助管理一個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下半年,學校在鎮黨委、鎮壓政府的領導,分管教育的副鎮長金國成的帶領下,白手起家,積極籌建第一號教學樓。多方籌措經費,尤其是得到達康蜂乳廠和豐利稅務所的大力支持,縣教育局也拔了部分資金。至12月,籌建基本就緒。縣設計院、工程隊來校勘測樓房地基,采土取樣,設計圖紙。寒假前動工,春節前搞好了樓房的基礎工程。是年,根據上級要求,學校召開了第一屆教職工大會,基層工會換屆選舉,顧余當選工會主席。1987年9月19日,縣人大常委會一行數人,來校視察工作,狄錦山、劉志學、顧余、徐筠幾位校長分別向領導全面匯報了學校工作。縣領導對學校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1988年秋,學校又增1班,共19個班級,學生977人,教工45人。9月5日,第一號教學樓竣工。縣計委、城建局、質檢部門、縣教育局、設計院、建行等單位的有關領導及相關負責人員,來校進行竣工驗收。驗收合格,同意交付使用。一號教學樓共3層,9個教室,3個辦公室,面積980多平方米,造價近12萬元。由徐筠副校長具體負責建樓的工程監管工作。其後不久,學校隆重舉行了新教學樓落成典禮儀式,縣教育局有關領導,各區的兄弟學校,以及鎮黨委、鎮政府負責同志,豐利鎮各工廠、商店及有關單位來校祝賀。根據學校現有的範圍及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對校園進行了總體規劃,由新樓向南平行再建兩幢樓房定型。暑期,原豐西鄉登豐國小,劃歸豐利國小。校園占地2畝5分,6個教室,兩個辦公室,操場、圍牆俱全。當時,登豐分部有3個班級,3名教師,其中2人為民辦教師。學校委派徐正祥協助負責分部的管理工作。三年後,由於生源不足,與本部合併。因村里提出要將校園復耕,學校也正籌劃就近建教師集資宿舍樓,經雙方初步協商,以地換地,由6組劃到2組。原校舍、圍牆給村里抵算復耕費。這一年,學校再獲縣“文明單位”獎牌,連續四年獲得這一榮譽。在這一年開始的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工作中,豐小14名教師被獲得國小高級教師任職資格。
1989年,學校班級數增加到20個班,學生1011人,教工48人。年初,學校籌備慶祝校慶85周年,成立了籌備組,分工教師張少村負責蒐集校史材料。為了加強學校與社會的溝通,發揚豐利人民關心支持教育的優良傳統,學校決定恢復學校董事會。4月29日,召開了校董會籌備會,會上推選季本立同志為董事長。時任江蘇省副省長張緒武同志欣然應聘為豐小校董會名譽董事長,並親筆題詞:“豐利永壽,育才常青。”祝賀豐小85校慶。5月5日,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李源潮為豐利國小題詞:“希望同學們做愛國的模範,做勤學的模範,做文明的模範”。6月12日,隆重舉行85校慶慶典活動,縣委宣傳部部長李貽福、縣政府副縣長吳劍坤、縣廣電局局長潘輝明、教育局嚴仲清、副局長韓斌以及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同志出席了慶典活動,參加活動的還有鎮上各單位、工廠、商店的負責人,來自全縣各兄弟學校的嘉賓,來自全國各地及國外的部分校友共300多人。先參觀了校史陳列室、學生優秀作業、手工作品展覽室、禮品陳列室,觀看了各班開展的形式多樣的活動,上午10點在影劇院召開了慶祝會。會上宣布新的學校董事會成立,由鎮長向董事長、副董事長頒發證書。下午是校慶專場文娛演出,師生和校友們同台表演,場內不斷響起熱烈的掌聲。為滿足觀眾的要求,晚上又專門對外公演一場。校慶活動拉近了學校與社會的距離。這幾年,少先隊工作活動多、效果好,大隊部多次受到表彰獎勵,被評為市縣紅旗大隊。
1990年,狄錦山校長被南通市職稱改革領導小組聘為如東縣國小高級教師中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4月,學校按照縣教育局下發的《關於實施如東縣中國小常規管理驗收評估細則(試行)的通知》要求,對校園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教育教學管理、後勤管理、檔案管理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分,促進了學校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學校制定了“愛國、勤學、文明、守紀”八字校訓,“真誠、務實、民主、協同”的領導作風,“愛生、善教、求實、創新”的教風,“勤奮、自覺、團結、進取”的學風。制定了《學生一日生活常規》,要求學生做到“課上認認真真,課間定定神神,路隊整整齊齊,環境乾乾淨淨”。開展了建設班集體的教育科研。制訂了“優秀班集體”評比條件,實施了行政人員帶班,師生輪值制度,通過“日記周評月結”,評比優秀班集體。年終,經縣教育局的檢查驗收,被評為首批縣學校常規管理合格學校。次年,評為縣學校常規管理優秀學校。以此連續近10年,至2001年被評為縣學校常規管理模範學校。
1990年後,每年均召開教代會,經常就學校工作徵詢教師意見,並於學期末評出“最佳建議獎”。學校也很注意讓教師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心理得到較好的調節和放鬆。同時,幫助教師開闊眼界、增長見識。4月27日,學校還組織全體教職工去蘇州旅遊二天。
1991年10月,新廁所落成,通過驗收並交付使用。新廁所是按國家規定標準設計,採用了化糞池,符合衛生要求。因校園面積及布局所限,廁所只能臨街而建,所以在造型和裝飾上也考慮到儘量與所在位置的地理環境相稱。11月,學校被評為縣“學陶先進單位”。11月6日,縣教育工會在豐小召開全縣“青藍工程”現場會,與會代表聽取了豐小“新老掛鈎,互學共進”的經驗,參觀了豐小“青藍工程”資料和成果展覽室,教育局陳杰副局長在會上肯定了豐小培養新教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做法和經驗。其後,如東電視台拍攝“青藍工程”實施情況,作為專題節目在電視台播出。該年,翟建華、張學良、劉明輝、冷明娟被評為縣骨幹教師。
1992年3月6日,學校舉行了慶“三八”女工“彈、唱、跳、說”四項全能競賽活動。下半年,薛標調任豐利國小副校長。以增加學校經費來源,搞好教工福利,豐利國小效仿一些單位的做法,決定拆除北圍牆,面街建起12間招商房,通過招標出租,學校每年可有近40000元的收入。
1993年2月開始,學校組織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將“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作為整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確保全鎮學齡兒童的入學率和鞏固率,一方面強化學校內部管理,提高學生的合格率和優秀率。次年,經縣政府檢查驗收,豐利鎮各項指標均達到”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要求,認定”雙基”達標,批准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3月5日,學校進行了《女人的價值》演講比賽。自此,學校每年都要舉行教工“師德演講”和“教師形象設計”,經學校推薦,桑金梅、吳春生、吳迎春、嚴明明、沈霞、王承娟得參加鎮縣比賽均獲等級獎。這一年,副教導主任呂菊芳退休,3月24日學校舉行呂菊芳同志“告別講台”的區級公開課,校長狄錦山、副校長薛標、教導主任管永玲三人陪上。區教育組的負責同志,豐利區各鄉中心國小校長、教導主任參加聽課,活動是成功的,評價較好。
9月8日,學校借座豐利影劇院隆重舉行“馬羅獎學金贈與儀式”,老校友馬友白老先生,贈予人民幣10000元,作為獎學基金。會上宣布馬羅獎學基金會成立,並通過了《馬羅獎學基金會章程》。國小建立獎學基金,這全縣首家,整個南通地區也不多見。縣委宣傳部李貽福部長,教育局韓斌、周林二位副局長、縣廣電局潘輝明局長、縣教育工會主席陳誕、縣關工委蘇國光副主任到會祝賀,學校董事會的全體董事以及部分家長代表,連同全校師生1000多人出席會議。李部長、蘇國光主任先後在會上講了話,韓斌局長代表教育局向馬羅獎學基金會捐贈人民幣1000元,以示祝賀。同日,學校舉行首次“馬羅獎學金”頒獎儀式,為92-93學年度獲獎的學生頒獎,頒獎典禮後,學校還組織報喜隊登門向獲獎學生家長報喜,以後,每年都按章程舉行一次頒獎儀式。
10月25日,狄錦山校長第二次應會議邀請,與縣教研室何漢新副主任一起,出席“全國國小語文、數學研討會”。第一次是1990年秋,在江蘇連雲港。這次在湖北沙洋市,並在會上作了書面發言。年底,學校黨支部被評為豐利鎮先進黨支部。
這一年,學校著手計畫新建二號教學樓,預計需要人民幣50萬元。當時學校經費十分拮据,通過過細地做好思想發動工作向學生借錢等方法,多方籌措資金。12月27日,縣規劃股、教育局基建組的有關同志與鎮黨委政府的相關領導,參與豐小與如東縣五建八公司簽訂二號教學樓的建築契約。縣設計院與城建辦的同志為教學樓放線。學校分工薛標副校長具體負責工程監管和協調工作。
1994年8月30日,二號教學樓落成,共4層16個教室,經驗收定為優良工程。12月31日舉行建校90周年大慶和校董會恢復5周年的慶典。慶典隆重而熱烈,縣人大主席楊獻章、縣政協主席吳劍坤、縣政府分管教育的副縣長丁慰祖、縣委宣傳部部長李貽福、縣關心下一代協會名譽主席原如東縣縣長翁明富、主席原副縣長顧旦生、縣教育局局長嚴仲清、副局長劉復元、周林以及全縣各兄弟學校的校長到會祝賀,鎮黨委、鎮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各工廠、商店、駐鎮各單位負責人、校友代表、家長代表共300多人參加慶典。上午先舉行“馬羅獎學金紀念碑”揭碑儀式,在鼓樂鞭炮聲中,由翁老縣長和丁副縣長為紀念碑揭碑,由縣裡四套班子的領導同志分別為獲得馬羅獎學金的學生髮獎。接著,在影劇院召開慶祝會,會上,丁縣長致了祝賀詞,李部長講了話。下午是全校師生90校慶專場演出,全體教師合唱《今天是你的生日》等歌曲,學生和校友演出的舞蹈和小品,贏得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10月27日,學校召開第四屆教職工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工會委員會,朱明山同志任工會主席。這一年,學校開展多次“獻愛心,送溫暖”活動,先是五年級學生於霞家遭火災,全校師生捐款1200多元,派代表到該生家登門慰問。其後全校師生又向“希望工程”捐款人民幣2100元。
1995年5月,五義、豐西兩鄉併入豐利鎮,鎮上建立教育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狄錦山校長調鎮“教辦”(後稱教管站、教管委辦)任教辦主任,教導主任翟建華調鎮教辦任教學輔導員。薛標繼任校長,管永玲任副校長,陶健任教導主任。在縣第二屆教學系列“三評選”中,翟建華、陶健、於桂蘭、劉明輝、石秀梅、冒金彬被評為骨幹教師。
1996年學校班級數增加到22班,學生1063人,教工58人。這一年年,學校檔案室經驗收,被評為縣“學校檔案管理先進單位”王海燕被評為“先進檔案管理員”,其後兩年,經省、縣檔案局領導按照省級檔案管理標準打分,學校以96分被定為江蘇省檔案管理達標單位。11月13日,薛標校長應邀去蘇州參加省數學研討會,陶建去海安參加市語文教研活動。
1997年4月15日,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主任帶領第三期校長培訓班學員一行近40人到豐利國小考察。聽取學校匯報,並觀摩了課堂教學,學校被定為“如東縣校長培訓實習基地”。5月16日,狄錦山老校長退休前上“告別講台”的公開課,薛標校長、教導主任陶健、劉明輝陪同上課。縣教育局韓斌、肖遠騎副局長及教研室、教科室、教師進修學校、北片督導組的部分領導及本區的教管站站長、教學輔導員參加這次活動,對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行表示祝賀。在事後教育局召開的全縣教育行政幹部會上,對豐利國小舉行的這次活動給予肯定和讚揚。4月16日,薛標校長和學校政教處朱明山主任到登豐村落實換地建教工宿舍集資樓有關事宜。從此學校教師“康居工程”開始啟動。學校選派薛標、朱明山、繆啟餘三人組成新建集資樓督查領導小組。次年7月,一幢4層16套的教工集資宿舍樓,經縣建工局、質檢站、設計院、教育局基建組的聯合驗收,定為合格工程,交付使用。10月28日,為建好第三號教學樓,學校請鎮政府喬國柱鎮長、陳詠副鎮長、縣設計院陳建新副主任一起共8人,去江南參觀有關學校教學樓的建造情況。11月24日,薛標、管永玲、王海明三人,去縣設計院簽訂第三號教學樓的設計契約。次年3月25日,三人又去縣招標辦參加三號教學樓建築招投標的揭標會,由五建八公司中標。4月4日陳詠副鎮長參加了三號教學樓奠基儀式。11月2日,縣城建委、質檢站、設計院和教育局基建組的領導同志對三號教學樓進行竣工檢查驗收,定為優良工程,並交付使用。三號教學樓是一座四層樓,配有能容納近200人的學生食堂、多功能教室,還有兩個微機教室等。總建築面積2273平方米。8月,鎮教管站原站長狄錦山退休,薛標校長調任教管站站長,管永玲接任校長,王海明任副校長。這一年,經上級批准,學校開始進行課程改革的探索,舉辦實驗班。
隨後兩年內,學校高標準建設了兩個多媒體教室,還裝備了投影儀、實物投影儀等現代教育裝備,學校教育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1998年5月24日,陳愛明赴蘇州參加省電化教學研究活動。6月25日,管永玲校長與青年教師阮庚梅作為“新老結對”的先進對子,去縣教育局出席由縣教育工會組織的“青藍工程”經驗交流會。12月11日,如東縣“第六次學拼茶現場會”在豐利國小舉行,出席會議的200多名代表,在縣教育局施東輝局長、韓斌副局長帶領下,對豐小的教學設施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情況進行現場參觀,尤其對豐小微機室的多功能套用和教師張建華的上機聯網教學非常感興趣,施局長當場對與會代表說:“像這樣發揮微機教室的作用,值得提倡。”年底,青年教師沈霞被評為江蘇省“十佳優秀班主任”。
1999年,班級數仍為22班,學生則增加到1197名,教工增加到68人。由於學校重視了校園文化建設,正常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學校被縣文化局評為“社會文化先進單位”。5月18日,省、市、縣三級工會領導來豐利國小參觀“青藍工程”活動,作出較高評價。9月,教科室被評為省“優秀師德群體”。9月12日,南京師範大學教科室楊啟亮教授來我校考察,聽了匯報,看了資料,很感興趣。其後,豐小被定為“南京大學科學院‘現代基礎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實驗學校”,並正式掛牌。9月29日,教工合唱隊參加鎮紀念建國五十周年大合唱比賽,獲一等獎。10月份,王海明副校長接到通知,兼任鎮教管站教學輔導員。11月2日,中國教育電視台總編導劉大平及其他工作人員,到豐利國小采拍“青藍工程”和教科研方面的情況。11月25日,徐劍梅、邵琴、周小娟還代表豐利鎮女教工參加北片桌球比賽並獲得好名次。12月,獲得“如東縣教育教學科研二星級實驗基地”銅牌。12月11日,學校以96分通過省檔案局和縣檔案局檢查驗收,被評為省檔案管理先進單位。
2000年,學校班級數發展到23班,學生1187名,教工65人。自這一年起,豐利國小“珠心算”實驗教學逐步形成特色,暑期,代表南通市參加江蘇省學生“珠心算”比賽,蟬聯3年團體總分第一,個人單項冠軍。10月30日,“珠心算”實驗班201班學生參加縣教科室舉辦的“金帆杯”學術交流活動現場表演,與會者對豐小學生的口算能力感到新奇和嘆服。兩年後王校長參加全國在浙江省金華市舉行的“珠心算”優課大賽,榮獲一等獎。
2000年4月17日,曹玉蘭“學校管理研究班”借豐小開展研究活動,上午聽了行政人員和教師上的課,了解學校管理情況,下午觀看了學生素質教育匯報表演。曹校長在總結報告中高度評價了豐小的學校工作。5月5日,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赴上海參觀學習兩天。3月份,王海明、朱明山等6位同志去洋思中學聽課學習。9月6日,學校教科室被評為“省優秀師德群體”,冒金彬被評為縣“師德標兵”。9月7日,縣教育工會馮健副主席和縣電視台記者到豐利國小采編教育科研、“青藍工程”情況。10月11日,市電教館的領導來豐小驗收學校電化教學情況,結果以較好的成績通過了驗收。11月16日,北片工會主席會議在豐利國小召開,朱明山、冷明娟、冒金彬、馬亞梅在會上分別作了工作匯報。
在這一年進行的縣教育教學“雙系列”三評選中,管永玲校長被評為優秀校長,王海燕被評為優秀員工,叢小泉被評為優秀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王海明、冒金彬、袁建、沈霞被評為骨幹教師,繆曉斌、徐劍梅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同年,叢小泉還被評為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
2001年,學校班級數增至24班,一至六年級均為4軌。學生1290名,教工57人。暑假,學校根據縣教育局規定,教工中實行“雙向選擇,末位待崗”制,即學校與教師可以雙向選擇,經逐項打分,民主測評,排名末位者報鎮教管站,再測評為末位者就待崗。豐利國小上報的教師,經測評獲得通過。這一年,實行“校長選聘制”,即是由全體教師民選,再報教育局任命,管永玲校長,王海明副校長均連任。管永玲校長榮獲縣“十佳巾幗”稱號,先進事跡登載在《如東日報》上。4月6日寶應市教育局一行由縣教育局教科室領導陪同,到豐小考察教科研情況,聽了匯報,參觀了陳列室,查閱相關資料,留下較好的印象。4月23日,陸慧、桑小維、於鑫三位老師代表鎮參加縣“稅務與公民”知識競賽獲一等獎。5月24日,。沈霞代表如東縣參加南通市總工會“黨在我心中”演講比賽,獲三等獎。同一天,縣婦聯等單位到豐小驗收家長學校情況,認定為縣“模範家長學校”,10份,市、縣婦聯、教育局領導同志再次進行驗收,發給“模範家長學校”獎牌。9月9日,學校被縣教育局評為“青年教師先進集體”,張建被評為青年教師標兵,沈霞被評為優秀指導老師,叢小泉、繆曉斌被評為優秀青年教師。11月7日,政教處主任朱明山同志獲得江蘇省“德育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02年5月,豐利國小獲得“南通市德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被評為“南通市電化教學先進學校”。9月19日,縣政協吳劍坤主席帶領張家港市的老幹部一行到豐利國小對小學生“珠心算”情況進行調查,看了學生口算表演,聽了關於“珠心算”教學活動情況的匯報,很感興趣。11月份,海安縣財政局、教育局的領導一行數人在縣財政局吳局長和教研室何漢新副主任的陪同下,到豐國小習進行“珠心算”教學活動的做法和經驗。9月9日,管永玲校長、王海明副校長應邀去縣參加縣政府召開的慶祝教師節表彰大會,管校長被評為“優秀校長”,王海明評為縣國小數學學科帶頭人。10月份,縣局組織全縣六個優秀校長去北京師範大學學習,管永玲校長應邀參加,歷時14天,獲得“南通市國小校長高級研修班”結業證書。在北京期間,作為南通市唯一代表參加了“世界珠聯會”會議。同月,王海明校長赴南京參加珠心算研討會。體育教研組組長繆啟余去連雲港市出席省體育教研活動。部分行政人員和教師代表先後去海門市東洲國小和通州市西亭國小參觀學習。10月5日,學校第一號教學樓外裝飾改造工程竣工驗收,交付使用。一號樓因此裝飾一新,與二、三號樓相配套,校園面貌為之改觀。
2003年3月7日,豐小獲得“年文明單位”獎牌。4月17日,縣人大楊興章主席一行在鎮委有關人員的陪同下,到豐利國小了解家長學校情況,對豐小的家長學校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暑假,學校對北校門進行了擴建改造,使這臨街的校門充滿現代氣息。10月14日,縣關工委、退教協的領導同志到豐利國小借601班學生舉行“對小學生宣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討活動,由豐小校外輔導員狄錦山、孫文政主講。縣關工委主任丁慰祖、陶明生,縣退教協負責人劉復元、陳誕、縣委宣傳部理論科葛科長以及來自岔河、雙甸、兵房等鎮的同志,還有豐利鎮老幹部總支書記和分管教育的副鎮長、副書記參加了研討活動。
這一年暑假前,學校建立了”百年校慶籌備組”,著手籌備慶祝豐利國小百年華誕的有關事宜。撰寫百年校史,求助捐資為學校建校的首倡者張謇先生和始創者潘蔭東先生塑像以為紀念等。暑假後,教導主任叢小泉調縣政協任秘書,副校長王海明市財政局工作。於曉毅調至豐利國小任副校長,張建任教導主任。12月2日,學校經縣局推薦,著手進行迎接省實驗國小申報驗收的準備工作,對學校專用教室進行了重新規劃建設,新建了舞蹈房,添置了閱覽室設備,布置了陳列室,按要求整理好卷宗,印製了匯報材料,排練了一台節目。18-20日三天,專家組蒞臨豐小,學校揚軟體之長,補硬體不足,順利通過了省實驗國小驗收。
2004年3月6日,豐利國小再續當年鄭板橋、羅聘、李方膺等豐利文園詩社的佳話,邀請縣內外部分書畫界名流潘宗和、張德斌、胡恩泉、錢庚東、吳延卿、江國昕、施東輝、徐善華、謝駿、丁征峰、桑德祥、王岩、冒青雲、孫德庚等舉行“古楓雅韻”書畫筆會。

歷任領導

校名
任次
校長
字號
性別
任職起訖日期
副校長
性別
歷任中層幹部
如皋縣立豐利市初等學校

潘蔭東
保之

1904~1912


劉祖蔭 潘肇元
如皋縣立第二高等學校

俞銘德
達三

1912~1916



豐利市立第一國民學校

汪國賢
崇九

1916~1925



如皋縣立第四國民學校

程長榮
常鏞

1925春~1925冬



如皋縣立第五國民學校

劉子淵
源深

1926春~1926夏



如皋縣立第五國民學校

潘昌諤
秉成

1926~1928



豐利市立第一初等高等國小

趙庠林


1929~1932





於祺


1932春~1932夏



如皋縣豐利公立國小校

沈權
策安

1932~1933



如皋縣豐利公立國小校

吳集春
景陽

1933~1934



豐利國小校
十一
徐沅
賦湘

1934~1943



豐利國小校
十二
徐鉞


1943~1944



豐利國小校
十三
朱天健


1944春~1944夏



豐利國小校
十四
何錦春


1944夏~1944冬



豐利國小校
十五
桑志誠


1945春~1945夏



豐利國小校
十六
耿漢石


1945秋~1945冬



豐利國小校
十七
陳毅方


1946~1947



如東縣立豐利國小校
十八
馬素娥


1948~1950


宋懷宣、郭明常
如東縣立豐利國小校
十九
徐蘇東


1950春~1951冬


宋懷宣、郭明常、石增梅
如東縣立豐利國小校
二十
繆則勤


1951~1952
顧全

石福臻、陳楚善
如東縣立豐利國小校
二十一
包慶源


1952~1953


陳楚善、詹炳璜
如東縣立豐利國小校
二十二
詹炳璜


1953~1956
周魯夫

陳楚善、潘祥、陳誕、王祖蓀
如東縣立豐利國小校
二十三
謝燾


1957~1959
趙典袁振鳴
林景根

胡家樹、王祖遜、叢星北、徐可鋒
如東縣豐利國小
二十四
趙典


1959~1961
林景根
桑合林

徐可鋒、任錦華、呂菊芳
如東縣豐利國小
二十五
陳敦耀


1961~1963
顧余

狄錦山、徐筠、王玉山
如東縣豐利國小
二十六
趙典


1963~1968
顧余

狄錦山、顧秀梅、黃積仁、鄧勃
如東縣豐利鎮人民公社國小
二十七
黃秀萍


1969~1971
顧余
徐建


黃菊明
如東縣豐利鎮人民公社國小
二十八
吳克安


1971~1972
顧余
徐建


桑合林、劉麗華
如東縣豐利鎮人民公社國小
二十九
桑合林


1973.2~1973.8
顧余

劉麗華、王祖遜
如東縣豐利鎮人民公社國小
三十
劉志學


1973.8~1975.9
顧余

桑合林、劉麗華
如東縣豐利鎮人民公社國小
三十一
黃秀萍


1975~1979
顧余

戴亞英、桑合林、劉麗華、陳仁泉
如東縣豐利國小
三十二
戴亞英


1979~1985
黃秀萍
顧余

陳仁泉、陳立銓
如東縣豐利國小
三十三
狄錦山


1985~1995
徐筠
薛標

管永玲、嚴曉純、翟建華、劉明輝、呂菊芳、朱明山、冷明娟、陳立銓、顧金福
如東縣豐利國小
三十四
薛標


1995~1997
管永玲

陶健、劉明輝、朱明山、冷明娟、石秀梅、顧金福、叢小泉
如東縣豐利鎮豐利國小
三十五
管永玲


1997~2004
王海明
冒金彬
於曉毅

朱明山、張建、叢小泉、繆啟余、陳愛明、於十貴、於桂蘭、繆曉兵、唐小兵、韓愛明、顧金福
如東縣豐利鎮豐利國小
三十六
徐向東


2004——2006
李松林於曉毅

朱明山、張建、唐小兵、繆啟余、於十貴、於桂蘭、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