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花葉病毒病是由豇豆花葉病毒、菜豆普通花葉病毒、菜豆黃色花葉病毒引起的、發生在豇豆的病害。病株嫩葉呈明顯或不明顯的明脈症狀,以後長出的新葉為典型的花葉症狀,有的葉片畸形,有的葉片呈現綠帶,病葉較小。苗期受害植株嚴重萎縮,成株期受害植株生長受到抑制。
豇豆花葉病毒病是由病毒侵染形成的病害。毒原主要來源於越冬豆科作物和種子,豇豆生長期主要由蚜蟲傳播侵染。高溫乾旱,蚜蟲發生重是此病害發生的重要條件。
豇豆花葉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保證肥水供應,儘量避免高溫乾旱出現,促使植株生長健壯;生長期間儘量避免蚜蟲危害,發現蚜蟲及時用藥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豇豆花葉病毒病
- 外文名:Cowpea mosaic virus
- 病原:豇豆花葉病毒、菜豆普通花葉病毒、菜豆黃色花葉病毒
- 為害作物:豇豆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
- 豇豆花葉病毒:傳播媒介主要是桃蚜和棉蚜,另外汁液摩擦也可傳毒,種子的帶毒率高達17%。除為害豇豆外,人工接種還可侵染大豆、四季豆、豌豆及黃瓜等。
- 菜豆普通花葉病毒:粒體線狀,致死溫度56~58℃,稀釋限點1∶1000,靠蚜蟲及汁液接觸傳染,種子帶毒率30~50%。除豇豆外還侵染菜豆、蠶豆及扁豆。
- 菜豆黃色花葉病毒:粒體線狀,致死溫度56~60℃,稀釋限點1∶1000,靠蚜蟲及汁液接觸傳染,種子不帶毒,除豇豆外,還侵染菜豆、蠶豆、扁豆、豌豆等。
為害症狀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 農業措施: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保證肥水供應,儘量避免高溫乾旱出現,促使植株生長健壯,可減輕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