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花葉病毒病

豇豆花葉病毒病

豇豆花葉病毒病是由豇豆花葉病毒、菜豆普通花葉病毒、菜豆黃色花葉病毒引起的、發生在豇豆的病害。病株嫩葉呈明顯或不明顯的明脈症狀,以後長出的新葉為典型的花葉症狀,有的葉片畸形,有的葉片呈現綠帶,病葉較小。苗期受害植株嚴重萎縮,成株期受害植株生長受到抑制。

豇豆花葉病毒病是由病毒侵染形成的病害。毒原主要來源於越冬豆科作物和種子,豇豆生長期主要由蚜蟲傳播侵染。高溫乾旱,蚜蟲發生重是此病害發生的重要條件。

豇豆花葉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保證肥水供應,儘量避免高溫乾旱出現,促使植株生長健壯;生長期間儘量避免蚜蟲危害,發現蚜蟲及時用藥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豇豆花葉病毒病
  • 外文名:Cowpea mosaic virus
  • 病原:豇豆花葉病毒、菜豆普通花葉病毒、菜豆黃色花葉病毒
  • 為害作物:豇豆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豇豆花葉病毒病病原為豇豆花葉病毒(Cowpea mosaic virus,簡稱CMV)。但是在田間,菜豆普通花葉病毒(Bean mosaic virus,簡稱BMV)和菜豆黃色花葉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簡稱BYMV)也可以侵染豇豆。
  • 豇豆花葉病毒:傳播媒介主要是桃蚜和棉蚜,另外汁液摩擦也可傳毒,種子的帶毒率高達17%。除為害豇豆外,人工接種還可侵染大豆、四季豆、豌豆及黃瓜等。
  • 菜豆普通花葉病毒:粒體線狀,致死溫度56~58℃,稀釋限點1∶1000,靠蚜蟲及汁液接觸傳染,種子帶毒率30~50%。除豇豆外還侵染菜豆、蠶豆及扁豆。
  • 菜豆黃色花葉病毒:粒體線狀,致死溫度56~60℃,稀釋限點1∶1000,靠蚜蟲及汁液接觸傳染,種子不帶毒,除豇豆外,還侵染菜豆、蠶豆、扁豆、豌豆等。

為害症狀

豇豆花葉病毒病主要為害豇豆的葉片。病株嫩葉呈明顯或不明顯的明脈(葉脈透明淡黃色)症狀,以後長出的新葉為典型的花葉症狀,有的葉片畸形,有的葉片呈現綠帶(沿葉脈一帶變為深綠色),病葉較小。苗期受害植株嚴重萎縮,成株期受害植株生長受到抑制。

侵染循環

此病的初次侵染來源,主要是越冬的寄主植物和帶毒的種子,而病害在田間的擴展主要是由蚜蟲傳播的。蚜蟲的傳毒是非持久性的,它們在病株上取食1~5分鐘就可以帶毒,到健株上再取食1~5分鐘也就可以傳毒;但是它們在吸毒之後如果連續在健株上取食20分鐘,也就可以把所帶的毒全部傳完而失去傳毒能力。

流行規律

豇豆花葉病毒病的發生程度主要取決於傳毒蚜蟲發生的數量和遷飛狀況。一般少雨乾早季節蚜蟲發生多,病害發生就重。溫度對病害的表現也有影響,26℃高溫下症狀表現嚴重,18℃左右時只表現輕型花葉,而溫度高於28℃或低於18℃,症狀就受到抑制。

防治方法

  • 農業措施: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保證肥水供應,儘量避免高溫乾旱出現,促使植株生長健壯,可減輕發病。
  • 藥劑防治:生長期間儘量避免蚜蟲危害,發現蚜蟲及時用藥防治。常用藥劑有10%吡蟲啉(大功臣、一遍淨、撲虱蚜、虱蚜淨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1500倍液,或2.5%綠色功夫乳油1000倍液,或20%輝豐快克乳油15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8000倍液葉面噴霧。另外,發病初期可用20%病毒A每667平方米150克兌水60千克,或1.5%植病靈800倍液,或抗病毒劑1號300倍液噴霧鈍化病毒。全生長期噴2~3遍,可減輕危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