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類菌原體叢枝病

豇豆類菌原體叢枝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豇豆類菌原體叢枝病
  • 拉丁學名:Mycoplasma—Like Organism,簡寫MLO
  • :病毒界
  • 記錄號:ed00175
  • 病原中文名:類菌原體
  • 病害類型:病毒
  • 主要為害部位:全株
為害症狀,形態特徵,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類菌原體引致的豇豆叢枝病,病株矮化,葉變小,淡黃色,花變綠色葉片狀,腋芽和不定芽大量抽出,病株成草叢狀,不能結實。由於病毒引起的叢枝病。後者病株雖也矮縮,老葉較健株濃綠,葉面皺縮,新生葉片變小、褪綠、黃化,腋芽簇生,但不成叢枝狀;花也不變綠色或葉片狀,早期染病的不結莢,後期染病的雖能結莢,但莢短且捲曲,尾尖細呈鼠尾狀。
豇豆類菌原體叢枝病 病株豇豆類菌原體叢枝病 病株

形態特徵

把症狀明顯的幼葉的葉脈切成1立方毫米大小,用3%戊二醛固定、過夜,經0.1M pH7.2的磷酸緩衝液沖洗數次後,用1%的鋨酸固定4小時,用磷酸緩衝液沖洗數次後,用乙醇系列脫水,環氧丙烷脫水,E-pon812包埋,超薄切片,經1%檸檬酸鉛一醋酸鈾染色後,用EM400電鏡觀察:在病株韌皮部篩管細胞和伴胞內發現了數量大、多型的MLO,直徑90~480納米,單位膜厚度13納米。

防治方法

參考番茄巨芽病和叢枝病。
1、選用抗病抗蚜品種 例如選用毛粉802。
2、種子消毒 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用不帶病毒的種子。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可用10%的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分鐘,用清水洗淨後再播種。或將乾燥的種子置於70℃恆溫箱內進行乾熱消毒72小時。
3、加強管理 預防高溫乾旱。例如,用遮陽網防高溫和強光。
4、減少傷口 在定植時不要傷根,在田間操作時不要損傷植株。
5、防治蚜蟲 及時防治蚜蟲,可降低蚜蟲傳毒引發病毒病的機會。
6、藥劑防治 病毒病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藥劑。可試用以下3類阻止劑。
其他方法:
一是病毒的鈍化物質,如豆漿、牛奶等高蛋白物質,清水稀釋100~200倍液,噴於植株上,可減弱病毒的浸染能力,鈍化病毒。也可噴植物病毒鈍化劑912,每7.5克藥粉加入少量溫水調成糊狀,加入100克開水浸泡12小時,充分攪勻,晾涼後加1.5千克水,分別於定植後、初果期、盛果期的早、晚各噴施一次。
二是保護物質,例如褐藻酸鈉(又名海帶膠)、高脂膜(又名棕櫚醇、月桂醇,中國農業大學植保學院研製成功的一種無公害保護性藥劑)等噴於植株上形成一層保護膜,阻止和減弱病毒的侵入,而不會影響蔬菜的生長,通氣透光,且不會產生抗藥性。每畝可用27%高脂膜乳劑500克加水75~100千克,混勻噴霧,每7天1次,共噴2~3次。
三是增抗物質,被植株吸收後能抑制病毒在植株體內的運轉和增殖。可噴施NS-83增抗劑(又名混合脂肪酸)100倍液,共噴3次,定植前15天1次,定植前2天1次,定植後再噴1次,可鈍化TMV病毒。也可用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0.5%抗毒劑1號水劑300倍液,或20%病毒淨500倍液,或抗病毒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或 1.5%的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還可噴病毒快克、病毒KII、病毒寧等藥劑。每隔5~7天噴1次,連續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