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蠶豆萎蔫病毒侵染的寄主植物表皮細胞中,光鏡下可觀察到無定形體和結晶狀內含體,結晶狀內含體有金字塔形、長柱形、多面體形和四邊形等。電鏡下病毒粒子存在於細胞質中,形成許多長形或四方形的結晶體,結晶體中的粒子排列緊密而整齊。在病毒結晶體附近出現較多線粒體,其體積明顯增大,其他細胞器變化不明顯。在細胞質某一區域產生許多增生的膜結構和小囊泡,一些病毒粒子或中空的病毒外殼處在增生的膜結構內。一些分離物侵染後在細胞質中出現由病毒粒子組成的管狀或捲筒狀結構,管狀物直徑約80nm,在橫切面上由9個病毒粒子組成,以螺旋狀排列,還發現這些管狀物可以圍繞在一個次生液泡周圍,並由15~20個管狀物排列成一個直徑200nm以上的大環,管狀物有時可分散排列在液泡中。還有報導一種由兩層病毒粒子組成的方管狀物,有的寄主細胞內還觀察到粒子處在與胞間連絲相連的小管中,還觀察到核內結晶狀內含體。
基本介紹
代表種,病毒特性,形態學,理化特性,核酸,蛋白質,基因組,抗原特性,細胞病理,生物學,寄主範圍,傳播,地理分布,分類,
代表種
蠶豆萎蔫病毒1號(Broad bean wilt virus 1)
病毒特性
形態學
病毒粒子為等軸對稱二十面體(T=1),直徑約30nm,無包膜,許多粒子呈六邊形,但亞基結構不明顯。病毒純化時分為三種組分,頂部組分(T)為空殼粒子,不含核酸,中部組分(M)含有RNA 2,底部組分(B)含有RNA 1,一些B和M組分粒子和所有T組分粒子可被染色劑滲透。
理化特性
標準沉降常數S(20W)=63S(T)、100S(M)、126S(B)。
核酸
蛋白質
基因組
二分體基因組,RNA 1和RNA 2由不同的病毒粒子包裹,RNA 1包裹在沉降組分B的粒子中,RNA 2包裹在沉降組分M的粒子中。RNA 3'端為Poly(A),5'端可能為VPg。蠶豆萎蔫病毒2號的RNA 1編碼210 kDa多聚蛋白,可能切割產生5個多肽,分別為38 kDa的蛋白酶、67kDa的NTP結合域、VPg、23 kDa蛋白酶及79 kDa的複製酶;RNA 2編碼的多聚蛋白為119 kDa,可能切割產生4個功能肽,分別為與病毒移動有關的53 kDa和37 kDa蛋白及44 kDa和22 kDa的外殼蛋白,病毒的複製與表達類似於豇豆花葉病毒屬。該屬有2種病毒的RNA已測序或部分測序。
抗原特性
細胞病理
感染蠶豆萎蔫病毒2號的豌豆葉肉細胞,示膨大的線粒體和許多病毒粒子結晶體(箭頭)分布於空泡化的細胞質中。 | 感染蠶豆萎蔫病毒2號的豌豆葉肉細胞,示細胞質中大量病毒粒子排列成長形或方形結晶。 |
感染蠶豆萎蔫病毒2號的豌豆葉肉細胞,示左側細胞中的病毒粒子結晶體和右側細胞中的膜增生區域。 | 放大的細胞質膜增生區域,示膜結構及小囊泡的大量增生。 |
感染蠶豆萎蔫病毒2號的豌豆葉肉細胞,示線粒體數量增加。 | 一些膨大的線粒體聚集在病毒結晶體附近。 |
細胞質中的管狀物橫切面(箭頭)。 | 緊鄰細胞壁的管狀物縱切面(箭頭)。CH,葉綠體;CW,細胞壁;M,線粒體;M,細胞核;V,病毒粒子。 |
生物學
寄主範圍
病毒在雙子葉植物和一些單子葉植物的科中有較寬的寄主範圍。蠶豆萎蔫病毒的寄主極廣,可侵染44個科186個屬中的328種植物,包括40種豆科植物,往往引起嚴重症狀。在蠶豆和豌豆上為花葉、矮化、萎蔫甚至整株枯死,大豆為嚴重皺縮、頂枯,菠菜為矮化、壞死等,植物生長早期受侵染後會嚴重影響植株生長。
傳播
自然界中由多種蚜蟲非持久性傳播,易機械接種傳毒,無種傳報導。
地理分布
分類
中文名 | 國際基因庫登錄號碼 | |
蠶豆萎蔫病毒1號 | Broad bean wilt virus 1(BBWV-1) | [U65985] |
蠶豆萎蔫病毒2號 | 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 | [AB013615,AJ132844, |
AF149425] | ||
野芝麻輕型花葉病毒 | Lamium mild mosaic virus(LMMV) | - |
廣藿香輕型花葉病毒 | Patchouli mild mosaic virus(PatMM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