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部·大豆》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谷部·大豆
- 作者:李時珍
- 創作年代:明代
- 出處:本草綱目
- 作品體裁:條目
《谷部·大豆》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
《谷部·大豆》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作品原文釋名 菽。角名莢,葉名藿,莖名萁。氣味 黑大豆:甘、平、無毒。主治黑大豆1、中風口歪。用大豆三升,熬熟,至微煙出,放入瓶中,泡酒五升。經過一天以上,服...
《谷部·大豆黃卷》是出自《本草綱目》的條目。作品原文 釋名 豆櫱。氣味 甘、平、無毒。主治 頭風濕痹(筋攣膝痛,胃中積熱,大便結澀)。用在豆黃卷(炒)一升、酥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飯前服,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水病腫滿、喘急、大小便澀。用大豆黃卷(醋炒)、大黃(炒),等分為末,...
《谷部·豆黃》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作品原文 氣味 甘,溫,無毒。忌豬肉。主治 風濕腿疼,胃部脹滿,氣虛乏力。可以滋潤肌膚,益顏色,肥健人。肥人勿服。慈禧太后最愛吃的“菀豆黃”就是這樣來的。附方 治療脾胃虛弱飯量較少。用大豆黃二升,大麻子三升熬香,為末。每服一合...
《谷部·大豆豉》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作品原文 氣味 (淡豉)苦、寒、無毒。(蒲州豉)鹹、寒、無毒。主治 1、傷寒發汗(冰痛、身熱、脈洪)。用蔥白一小把、豉一升,棉裹住,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如不出汗,再服一次,並加葛根三兩。又不出汗仍須再服,並...
《谷部·綠豆》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作品原文 氣味 綠豆 甘、寒、無毒。綠豆粉 甘、涼、平、無毒。豆皮 甘、寒、無毒 豆芽 甘、平、無 主治 綠豆 1、小兒丹腫。用綠豆五錢、大黃二錢,共研為末,加生薄荷汁和蜜,調勻敷塗。2、赤痢不止。用大麻子大水中三末濾汁,煮綠豆吃...
唯願其能對國學愛好者在研究中醫藥知識方面有所幫助和補益,便是《國學四庫·本草綱目(全彩精華版)》出版的全部希冀所在了。目錄 五穀為養,五菜為充——谷、菜部本草 谷部 綠豆 粟 小麥 稻 養麥 大豆 赤小豆 豆腐 玉米 罌粟 刀豆 扁豆 薏苡 菜小圈子 山藥 生薑 蔥 香菜 蒲公英 韭 芥 蘿蔔 白菜 南瓜 馬...
古代稱豆豉為“幽菽”,也叫“嗜”,用黃豆或黑豆發酵而成。陝州豉汁歷史悠久,食後口舌生香,經久不絕。《本草綱目》中“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大豆豉”,特別提到陝縣豉汁的藥用價值,“詵曰∶陝府豉汁,甚勝常豉。其法以大豆為黃蒸,每一斗,加鹽四升,椒四兩,春三日、夏二日、冬五日即成。半...
2022年12月,農業農村部公告發布第四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1384個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新品種。其中,水稻品種品質有281個達到國標2級以上,占比首次突破60%。2023年4月,中國育種聯合攻關小麥、玉米、大豆攻關組啟動實施實質性派生品種(EDV)制度試點,推動激勵育種原始創新、從源頭上解決種子同質化...
第三章《本革綱目》谷部 芝麻——補肝腎,益精血 蠶豆——健脾,利濕 豇豆——理中益氣,補腎健胃 小麥——養心益腎,除熱止渴 粳米——補中益氣,平和五臟 大麥——行氣消食,健脾開胃 蕎麥——健脾消積,下氣寬腸 高粱——和胃,健脾,止瀉 黑大豆——活血利水,祛風解毒 稻米——暖脾胃,止虛寒 綠豆——...
大豆 大豆起源於中國,中國學者大多認為原產地是雲貴高原一帶。現種植的栽培大豆是從野生大豆通過長期定向選擇、改良馴化而成的。中國種植大豆的歷史有5000多年。根據中國大豆氣候區劃,除了熱量不足的高海拔、高緯度地區和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又無灌溉條件的地區以外,一般均有大豆種植。我國大豆的集中產區在東北...
中國是大豆的故鄉,中國栽培大豆己有五千年的歷史。同時也是最早研發生產豆製品的國家。西周至春秋時期,人們把大豆(即菽)當作主要食糧。農民們不止一次唱到它:“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采菽采菽,筐之谷之。七月烹葵及寂”。古人不但將大豆當作主食,而且逐漸地研製了豆腐、做豉、制醬、生豆芽、榨油……,以及製作...
主要作物有小麥、大麥(包括皮大麥和裸大麥)、燕麥(包括皮燕麥和裸燕麥)、黑麥、稻、玉米、穀子、高粱、黍、稷、稗、龍爪稷、蠟燭稗、薏苡等,也叫禾谷類作物。蕎麥屬蓼科,其穀粒可供食用,習慣上也將其列入此類。2.豆類作物(或稱菽穀類作物)屬豆科 主要提供植物性蛋白質,常見的作物有大豆、豌豆、綠豆、...
1、小米宜與大豆或肉類食物混合食用,這是由於小米的胺基酸中缺乏賴氨酸,而大豆的胺基酸中富含賴氨酸,可以補充小米的不足;2、小米粥不宜太稀薄;淘米時不要用手搓,忌長時間浸泡或用熱水淘米;3、小米的蛋白質營養價值並不比大米更好,因為小米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並不理想,賴氨酸過低而亮氨酸又過高,所以產後不...
黃帝曰:谷之五味,可得聞乎?伯高曰:請盡言之。五穀:秔米甘,麻酸,大豆鹹,麥苦,黃黍辛。五果: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五菜: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五色:黃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鹹,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
與此同時,大豆、小麥、玉米等也紛紛進入下行通道,“賣糧難”、“谷賤傷農”一觸即發。中國宣布提高保護價之後,糧食市場價格做出了積極回應。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玉米等期貨價格全線上漲,部分地區大豆的市場價格已經超過了國家的保護價。南方糧食市場副總裁熊良華認為,這次國家決定實行臨時收儲、提高糧食最低收購...
地塊選擇:儘可能選擇土壤透氣性好、不易板結、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在播種前2~3d,種植人員需要對待耕土地進行深翻,並施用化肥和有機肥,一般土地翻耕深度應保持在25cm左右,藜麥種植尤其忌重茬,可以和大豆、小麥、馬鈴薯等作物倒茬輪作。播種方法 藜麥播種方式有撒播、條播、穴播或育苗移栽等。通常,中國...
東漢儒學家鄭玄注“九穀”分別為“黍、稷、稻、麻、大豆、小豆、小麥、粱、苽”。西晉郭義恭所著的《廣志》一書中有關“粱”的記述就有以遼東命名的“遼東赤粱”。對照遼寧省出土的碳化高粱,此處“赤粱”指的就是人們俗稱的“紅高粱”。形態特徵 高粱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莖 稈較粗壯,直立,高3-5米,橫徑2...
豌豆的莖葉可作綠肥或燃料。此外,豌豆在輪作中作為禾谷類作物的前作能提高禾穀類作物的產量及其蛋白質含量,改善其種子的品質。種植豌豆能促進土壤中氮素的積累,同時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是輪作中的好茬口。相關產業 全世界有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種植豌豆。豌豆的主要生產國為加拿大、俄羅斯、中國、印度、美國、...
3.2035年。力爭在“中原農谷”建成貫通種業領域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套用研究、成果轉移轉化、企業孵化培育的全鏈條產業體系,打造千億級種業產業集群。三、主要任務 (一)高水平服務種業基礎研究主體。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科研機構為支撐的基礎研究機制,全方位服務種業基礎研究主體,重點圍繞小麥、玉米、花生、大豆、...
種芝麻和小米,華北是:“小滿芝麻芒種谷”,浙江則是“頭伏芝麻二伏粟”。但在許多農諺里,儘管地區不同,條件不同,卻都有類似的說法。如大豆的“乾花濕莢,畝收石八”,南北各地都這樣說;浙江農諺“割麥如救火”和華北農諺“麥收如救火”一樣;“寸麥不怕盡水,尺麥但怕寸水”在浙江、蘇北等地都有同樣...
合理換茬選地:由於芝麻莖稈直立,遮陰面積少,常用來與矮稈作物混作,可與甘薯、花生、大豆等作物混作或間作。芝麻較耐旱,而豆類較耐濕,與豆類混作有利於旱澇保收。芝麻對土壤要求不是很高,但是鹽鹼地以及沼澤地不適合種植芝麻,或者相對低洼的地塊也不能種植。芝麻不宜重迎茬,需2-3年以上的輪作,前茬最好是...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麥類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重點實驗室、農業部生理生態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品種改良中心: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中心、北京國家大豆改良分中心、國家小麥改良中心、國家農作物航天誘變技術改良中心 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國家植物轉基因技術研究中心、國家...
小麥、大麥、高粱、大豆等都雜交成功,這些啟發了他,“能不能利用雜交優勢解決這個問題?” 但穀子是自花授粉,從來都是不可能的,國內專家們搖了搖頭:難啊,風險大,自花授粉作物不可能利用雜種優勢等。國內外都是空白。但崔文生覺得“假如有了這方面的成果,還要我這個專門科技人員幹啥?”於是他就義無反顧,...
種子含膠量高達30%-40%,制膠的皂莢下腳料中蛋白質含量高於30%,可用於製作飼料原料或提取綠色蛋白質。皂莢豆含有豐富的粗蛋白、聚糖,含油量超過大豆。皂莢樹的木材堅實,耐腐耐磨,黃褐色或雜有紅色條紋,可用於製作工藝品、家具。皂莢富含胰皂素,是很好的天然植物洗滌劑。日本則將中國皂莢與日本皂莢作為綠色產業...
此次大會以“一粒種子促振興·中原農谷起高峰”為主題,設有1個主論壇、3個分論壇和3場主題活動。兩院院士、海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等800餘位嘉賓參加大會。 論壇將圍繞小麥、玉米、花生、大豆、芝麻、棉花、蔬菜等作物領域育種基礎理論研究、育種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優異種質資源創製等開展學術交流與探討,涉及...
《周禮·地官》:舍人掌米粟之出入。註:九穀六米。疏:九穀六米者,九穀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與小豆、小麥三者無米,故云九穀六米。又姓。唐有米嘉榮。又學名。《禮·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又《本草》:蛇牀一名蛇米。《廣東新語》:薏苡,一名𧆐米,亦曰薏珠子...
五是策劃項目,招商引資。對“中國農谷”建設項目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共制定出6大類42個建設項目,計畫總投資38.22億元。建設動態 2016年9月28日,中國工程院蓋鈞鎰院士與荊門(中國農谷)農業科學研究院共建院士工作站授牌儀式在中國農谷院士村舉行。蓋鈞鎰院士和荊門農科院共建大豆院士工作站,將通過示範推廣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