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農谷

中原農谷

中原農谷,以鄭新一體化發展為牽引,構建布局合理、集約高效的區域發展空間,實施“一核三區”發展戰略,總規劃面積為1476平方千米。

基本介紹

通知發布,融媒,空間布局,發展目標,高質量發展看河南,鳳湖龍舟公開賽,

通知發布

河南省人民政府 關於加快建設“中原農谷”種業基地的意見
豫政〔2022〕39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於種業發展的戰略部署,切實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打造種業領域國家戰略科技高地,現就集中優勢力量加快建設“中原農谷”種業基地(以下簡稱種業基地)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立足河南、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發展定位,以“中原農谷”為依託,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集聚一流創新人才團隊和種業優勢資源為途徑,以開展種業基礎研究、品種選育和繁種制種為主要任務,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模式,加強政策支持,強化組織保障,全力打造我國乃至全球重要的種業創新高地,為推動我國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河南力量。
中原農谷
一圖讀懂丨河南發文加快建設 “中原農谷”種業基地
(二)建設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推動。由政府發起和組織實施,先期安排建設引導資金,並給予持續政策支持。條件成熟時引入金融資本參與建設運營,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和自身造血能力。
2.堅持問題導向,服務國家戰略。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為導向,以滿足種業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行業重大科技問題和產業重大瓶頸問題為使命,強化原始創新,加速集成創新。
3.堅持整合資源,打造一流平台。整合集聚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和一流種業企業的優勢科技資源,形成相互補充、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互動機制,打造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種業創新平台。
4.堅持制度創新,重塑創新生態。從組織架構上破解科學研究與產業脫節問題,從體制機制上破解創新資源開放共享難題,建立更加科學、靈活、高效的管理運行體系,構建一流種業創新生態。
二、建設目標
(一)總體目標。通過集聚種業領域科技創新資源,共建共享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農業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科研試驗示範基地集群、種業產業集群,把“中原農谷”建設成為匯聚全球一流種業人才、掌握全球一流育種技術、具備全球一流科研條件、培育全球一流農業生物品種、擁有全球一流種業企業的種業基地,成為引領我國種業跨越式發展並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科技力量。
(二)階段目標。
1.2025年。力爭神農種業實驗室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創新能力達到國內一流水平;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聯合組建研發團隊15個左右,引育種業領域領軍人才20人以上;突破一批育種關鍵技術,建成全國一流水平的品種選育核心基地15萬畝以上、繁種制種基地100萬畝以上,帶動全省高質量建設農作物制種基地500萬畝以上;引進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5家以上,種業總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2.2030年。匯聚全國一流種業人才,引育種業領軍人才30名以上,集聚研發團隊50個以上;育種理論創新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育成優良新品種200個以上,育成的農作物品種種植面積占黃淮地區50%以上;引進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8家以上,其中至少2家進入全國種業十強,種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
3.2035年。力爭在“中原農谷”建成貫通種業領域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套用研究、成果轉移轉化、企業孵化培育的全鏈條產業體系,打造千億級種業產業集群。
三、主要任務
(一)高水平服務種業基礎研究主體。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科研機構為支撐的基礎研究機制,全方位服務種業基礎研究主體,重點圍繞小麥、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開展基礎研究與套用基礎研究,破解種業領域重大科學問題。
1.建設種業領域基礎研究平台。推動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與省農科院共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和研究基地,解決種業基礎研究重大科學問題;支持中國農科院建設中原農業研究中心,攻克育種關鍵核心技術;高標準建設神農種業實驗室,賦予實驗室充分的人事自主權、經費使用自主權、技術路線決定權,到“十四五”末爭取形成1000人左右的核心科研團隊。支持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師範大學、河南科技學院、新鄉市農業科學院等省內高校、科研院所依託神農種業實驗室開展基礎研究。“中原農谷”足額保障種業基礎研究用地,提供基礎研究用地“一站式”服務。(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農科院、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師範大學、河南科技學院、新鄉市政府)
2.引育種業領域基礎研究人才。依託國家、省級重大人才項目,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的科學家、學科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與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種業基礎研究優勢單位開展深度合作,通過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引進特聘研究員、訪問學者,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形式,培養一批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
3.突破種業領域重大科學問題。組建專門團隊,開發計算機輔助育種系統,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採集和分析作物基因組—蛋白組—代謝組—表型組—環境組多組學數據,形成育種測算方法,系統解析重要性狀形成的生物學基礎,深度挖掘重要性狀的控制基因,促進種質資源創製和新品種培育工作進入全基因組導航層面,大幅提高基因利用、性狀聚合、品種培育的精準性;利用結構生物學、進化生物學、計算生物學等手段,以新型基因編輯、跨界改良、合成生物、倍性育種、數字智慧型等顛覆性育種技術理論為基礎,構建新一代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體系。(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農科院)
(二)高標準打造品種選育基地。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種業企業協同發力,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圍繞小麥、玉米、花生、大豆、芝麻、棉花、果蔬、花卉、畜禽、水產等,培育一批高產、優質、綠色、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種,把特色做優、優勢做強。
1.搭建品種選育平台。加快推進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建設,通過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克服體制機制不活、創新動力不足、育種模式落後、種業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打造我國種業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和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種業“航母”,加大對外科技合作力度,深化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等國際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藉助外力提升創新能力;協同推進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籌)示範基地、河南大學農學院科研試驗示範基地、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牧原集團育種測定中心等平台載體落戶種業基地;吸引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科院等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種業基地建立新型研發機構。(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新鄉市政府)
2.提升育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依託種業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對育種基礎設施設備進行信息化智慧型化改造,建立智慧育種管理模式。在種業基地建設全國一流水平的農作物品種選育基地12萬畝以上,林果品種選育基地2萬畝以上,畜禽品種選育基地1萬畝以上。根據“中原農谷”不同區域的生態特點和資源稟賦,圍繞不同育種創新主體和種子、種苗、種畜等不同物種的需求安排育種用地,建成國內規模最大、條件最好、品種最全、服務最優的農作物育種基地和亞洲最大的種畜禽凍精生產基地。(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新鄉市政府)
3.強化企業育種創新主體地位。支持河南種業集團落地種業基地,引導資源、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重點優勢企業集聚,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發能力、產業帶動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航母型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專業化平台企業,加快形成優勢種業企業集群。培育大型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以高校、科研院所的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成果為支撐,形成公立機構基礎性、公益性科學研究與種業企業套用性、產業化技術攻關之間合理分工、緊密協作的育種體系,解決育種研發與市場脫節問題。(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省農科院)
4.攻克育種關鍵共性核心技術。針對當前育種效率低、周期長、經驗依賴性強、育種資源匱乏等難題,重點攻克一批育種關鍵核心技術,建立高效、定向、精準、可預測的設計育種體系。利用光譜學、圖像分析、人工智慧等技術,發展農業生物重要性狀精準測定技術,實現對種質資源的深度評價;克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有重大套用前景的抗蟲、抗除草劑基因,創製一批優異新材料,為生物育種產業化提供基因支撐;構建規模化的基因組編輯和轉基因技術體系,實現對重要農業生物育種性狀的精準定向改良;發展高效單倍體誘導和加倍技術,實現單倍體育種技術規模化套用;構建加速育種技術體系,實現一年多代,大幅縮短育種周期;建立農業生物表型與基因型關聯資料庫,構建全基因組選擇技術體系;構建高效的理化誘變、遠緣雜交等種質創新體系,拓寬種質資源基礎。(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新鄉市政府)
5.選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聚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對品種的重大需求,建立農業生物現代高效育種體系,培育優質高產、資源高效、環境友好、營養強化的突破性新品種。小麥重點突破赤霉病、莖基腐病等病害抗性,養分高效利用特性,質量與產量、抗病性協同改良技術;玉米重點突破青枯病、南方鏽病、穗粒腐病等病害抗性,高溫乾旱、陰雨寡照、養分高效利用等非生物逆境脅迫,產量與品質、抗性、生育期、宜機收等性狀協同改良技術;花生重點突破青枯病、網斑病、鏽病和白絹病等病害抗性,優質專用新品種培育關鍵技術及產量、品質與抗病性協同改良等技術;大豆重點突破產量、蛋白質含量,耐密、抗病、抗蟲與產量、品質協同改良等性狀;芝麻重點突破抗除草劑、抗枯萎病、抗莖點枯病、抗青枯病、耐漬等突破性芝麻新種質,選育出高產、抗落粒、抗裂蒴、抗病耐漬、抗除草劑等適於機械化生產的芝麻新品種;棉花重點突破纖維品質與產量協同改良、抗逆性狀突出、適宜綠色高效輕簡化栽培管理的早熟型棉花新品種選育;樹立大食物觀,圍繞果蔬優質抗逆高產、畜禽高產高繁節糧宜舍飼等開展聯合攻關,選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新鄉市政府)
(三)高質量建設繁種制種基地。充分發揮種業基地光熱資源充沛、地域代表性強、適宜種植區域廣的資源稟賦,吸引集聚一批種業龍頭企業,打造全國一流的強筋小麥、高油酸花生、高產大豆和優質水稻繁種制種基地,示範帶動全省繁種制種產業發展。
1.科學布局規劃繁種制種基地。在種業基地按照國際一流繁種制種基地標準建設2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分區域規劃小麥、花生、大豆、水稻等優勢作物繁種制種區,根據各地自然資源稟賦在全省布局建設其他優勢農作物特色繁種制種基地,形成種業基地以育種家種子和原種生產為主、全省統籌分散式建設原種和良種生產基地的種業基地格局。(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新鄉市政府)
2.完善繁種制種基地基礎設施。以政府為主導,依託種業龍頭企業,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完善繁種田基礎設施,推動基地管理智慧型化、生產監測實時化、預警發布精準化、質量追溯信息化;採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對制種設備進行智慧型化改造和全自動控制,實現制種全過程機械化作業。(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新鄉市政府)
3.推進生產收儲加工標準化。結合優勢繁種制種區,分區域推進種子倉儲、加工等基礎設施設備的標準化建設,實現繁種、儲存和加工的無縫對接。構建種業大數據平台,開發出整合多部門、多環節、多類型的涉種管理服務系統,將育種、制種、銷售信息納入平台,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共用,建立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可追溯體系,打造我國北方最大的標準化種子交易市場。(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新鄉市政府)
4.規劃建設種業小鎮。政府統一流轉土地,吸引社會資本成立專業的代管公司運營,以種業企業為主導,吸納有技術、有經驗的制種大戶參與,通過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模式推進繁種制種產業發展,著力打造集育種研發、品種展示、成果轉化、種子加工、倉儲物流於一體的特色種業小鎮。(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新鄉市政府)
四、支持措施
(一)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1.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省財政、新鄉市財政安排相關資金積極支持種業基地建設。對涉及種業基地建設的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報經省科技創新委員會同意後,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支持。支持面向種業基地謀劃省重大科技項目,每個項目支持額度不低於1000萬元。(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科技廳、新鄉市政府)
2.創新信貸金融支持。推動鄭州銀行加大政策性科創金融支持力度,推動河南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種業基地專項擔保產品,引導保險機構為種業品種、制種企業量身開發產量保險、品質保險等種業保險產品。省級安排科技信貸準備金,對合作金融機構面向種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的實物資產抵押不高於30%的科技信貸業務,根據種業企業營業收入規模給予30%—60%、單筆最高500萬元的損失補償。新鄉市對獲得新增銀行貸款的種業企業,按照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20%—4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每年最高補貼不超過50萬元。符合條件的種業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資產證券化產品,省財政分別按照其實際支付中介費用的50%給予補助,每戶企業每類產品最高補助不超過100萬元。(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新鄉市政府)
(二)最佳化人才政策。
1.支持引進種業創新人才。吸引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先正達集團等種業龍頭企業高層次人才團隊入駐種業基地,對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頂尖人才團隊,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科研經費支持。對種業基地全職引進和新當選的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經認定後,新鄉市分別給予600萬元、300萬元、60萬元獎勵支持;對經綜合評估認定的高層次人才(團隊)創業項目,新鄉市按照人才類別分別給予不低於3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的項目啟動扶持資金;對新獲批組建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中原學者工作站,新鄉市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資金支持。(責任單位:省科技廳、新鄉市政府)
2.加強種業優秀人才培養。實施農科生“訂單式”培養計畫,對錄取前簽訂三方就業協定並且畢業後到種業基地工作的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給予學費免除;促進高校與科研機構、種業企業創建聯合育才機制,支持相關高校在種業基地建立育種實訓基地,鼓勵更多的遺傳育種和種子科學與工程等專業畢業生到種業基地就業。(責任單位:省教育廳、新鄉市政府)
3.強化人才安居保障。對經認定的頂尖人才、領軍人才、拔尖人才等種業領域高層次人才,其本人或配偶在工作單位所在縣(市、區)購買首套商品住房的,新鄉市按照類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20萬元、15萬元購房補貼。為高層次人才提供相應職級的醫療保健服務,並在新鄉市三級甲等醫院開通就醫“綠色”通道。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高層次人才子女,新鄉市按其意願安排到市屬學校就讀。高層次人才配偶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按對口部門予以安排;其他類型的優先推薦就業。(責任單位:新鄉市政府)
(三)培育種業企業創新主體。
1.引育頭部種業企業。支持種業企業在種業基地設立地區總部,對全球20強、全國10強種業企業,新鄉市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政策支持。對落戶的種業企業,年營業額達到3億元以上、經認定為總部型企業的,新鄉市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補貼。鼓勵種業企業在滬深交易所主機板、科創板、創業板及北交所上市,對成功上市的企業,新鄉市獎勵500萬元。(責任單位:新鄉市政府)
2.鼓勵種業企業加大研發力度。種業企業獨立或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的,根據項目契約實施進展績效,省財政按項目上年實際國撥經費的3%—5%獎勵研發團隊,每個項目最高60萬元,每個單位最高500萬元。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推動省財政與種業企業共同出資設立科技研發計畫聯合基金,引導和帶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到種業創新領域,完善多方參與支持種業基礎研究的新機制。(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科技廳)
3.支持種業企業向科技型企業轉變。加強對種業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業務指導,鼓勵地方財政對首次和連續三次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企業給予獎補。對種業企業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台實行“達標即建”,實現種業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省級研發機構全覆蓋;對主要依託企業建設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通過承擔重大科技項目等方式予以支持;對高層次人才(團隊)在新鄉新組建並獲批的國家級、省級種業創新平台,新鄉市一次性分別獎勵100萬元、30萬元。(責任單位:省科技廳、新鄉市政府)
4.支持組建高能級創新聯合體。支持按照種業創新龍頭企業牽頭、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模式,組建“體系化、任務型、開放式”的高能級創新聯合體,對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產業鏈上下游聯合攻關並取得重大突破、實現成果行業共享的創新聯合體給予資金支持。(責任單位:省科技廳)
  5.開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種業企業符合我省企業家高級職稱申報評審直通車政策的,企業相關負責人、核心研發人員可直接申報評審相應高級職稱。支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種業龍頭企業按程式開展初、中級職稱自主評定,對經過評定的職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給予備案。(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四)加速成果轉移轉化。
1.實施品種推廣後補助。對註冊地在新鄉市的科研機構自主選育的品種或自主研發的與行業相關、有重大套用價值的發明專利,圍繞品種品質、產量、抗性、生育期、適應性或特殊用途等方面,以創新性和技術水平為主要指標,實施突破性新品種或重大發明專利推廣後補助,每年遴選補助5個,每個補助50萬元;以推廣面積、經濟效益為主要指標,實施優良大品種推廣後補助,每年遴選補助5個,每個補助100萬元。(責任單位:新鄉市政府)
2.支持引進先進技術成果。支持企業積極參與科技計畫成果“進園入縣”行動,推動種業領域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在種業基地內轉移轉化。對註冊地在新鄉市的種業企業購買境內外先進科技成果並在種業基地轉化、產業化的,省財政按其上年度技術契約實際成交額(依據轉賬憑證和發票)給予最高10%的獎補,每家企業每年不超過100萬元。(責任單位:省財政廳)
3.構建科技成果展示交流平台。支持種業龍頭企業聯合優勢科研機構,與國家和我省行業主管部門積極對接,在新鄉組織全國性種業創新成果展覽活動。凡在種業基地與國際機構、國家級學會(協會)合作舉辦的國際性、全國性種業科技創新論壇,根據其影響力,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責任單位:新鄉市政府)
(五)強化要素支撐保障。
1.保障用地需求。將種質資源保護、關鍵技術攻關、育種研發、加工倉儲等所需的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掛牌認定並給予優先保障。對種業科研機構開展田間試驗和種子、種苗、種畜生產所用土地給予傾斜支持,30年內不改變土地性質。種業企業開展倉儲加工設備設施購置、改擴建的,新鄉市按當年實際投資額給予不超過30%補貼。為種業基地項目開闢用地預審、規劃選址、用地審批“綠色”通道。統籌運用農用地徵收、農用地轉用、農用地流轉、設施農業用地等綜合用地保障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新鄉市政府)
2.推進公益性平台共享。發揮神農種業實驗室、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等重大種業創新機構的公益屬性,科研儀器設施面向社會共享共用,為種業研發機構提供從基因到表型的技術服務,省財政每年根據實際運行情況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利用財政資金建設的各類種子、種苗、種畜種質資源庫(圃、場)應發揮公益服務功能,無償為種業研發機構提供所需的種質資源和種質資源保存空間,省財政每年根據實際運行情況為公益性種質資源保存機構提供一定資金支持。(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科技廳)
3.搭建對外開放平台。鼓勵新鄉市積極申建河南自貿試驗區開放創新聯動區、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二級節點,申請設立新鄉綜合保稅區、出口監管倉庫和保稅倉庫,促進種業跨境貿易向種業基地集聚,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積極推動省內相關口岸業務向種業基地拓展,設立進境動植物繁殖材料隔離檢疫圃(場)、實驗室和繁育基地。(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鄭州海關)
4.最佳化創新發展環境。健全種業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體制,增強系統保護能力。重點加強動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執法,依法從嚴從重打擊侵權假冒及無證經營行為,進一步最佳化種業創新發展營商環境,為種業科技創新活動保駕護航。(責任單位:新鄉市政府)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由“中原農谷”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和推進種業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解決種業基地建設中的重大問題。要統籌相關支持政策,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解決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問題。“中原農谷”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明確主體責任,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創新推進機制。堅持項目化實施,聚合資金、技術、人才,推進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完善市場主體參與機制,積極引入金融資本參與基地建設運營;鼓勵新鄉市和平原示範區積極探索,在目標定位、工作機制、建設標準、建設方式、融資方式、支持政策、管護機制等方面創新方法、大膽實踐。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8日

融媒

空間布局

中原農谷,其中“一核”東至中州大道(101省道)、原陽縣界,南起黃河北岸沿黃生態觀光大道,西至獲嘉縣、武陟縣界,北至新鄉縣界,共206平方千米;“三區”是以延津縣部分區域為主體的東區,新鄉縣、獲嘉縣部分區域為主體的西區,以原陽縣部分區域為主體的南區,共1270平方千米。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建成國內一流的種業創新平台,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科技創新能力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神農種業實驗室成為國家實驗室或成為國家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業產業化實力邁入全國第一方陣;打造小麥、玉米等優勢作物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初步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種業、糧食科技創新中心;培育1家全國十強種業企業並實現上市,農業領域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家以上,培育3—5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農業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科研試驗示範基地集群和全球糧食科技創新高地,“中原農谷”成為國家區域性農業創新核心力量,我省全球十強種業企業實現零突破,農業領域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家以上,打造千億級種業和糧食產業集群。

高質量發展看河南

2023年4月26日—28日,“高質量發展看河南:聚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農業芯’——中原農谷”網路媒體採訪團走進中原農谷所在地河南省新鄉市。
中原農谷究竟是什麼“谷”?種子是農業的“晶片”,為了打好種業創新翻身仗,建設一流種業平台,建設國家農業創新高地, 2022年4月,河南省政府印發《“中原農谷”建設方案》,舉全省之力在新鄉打造種業創新高地。

鳳湖龍舟公開賽

2023年6月3日-4日,由河南省體育總會、新鄉市人民政府主辦,平原示範區管委會、新鄉市委宣傳部、新鄉市體育局、新鄉市教育局、新鄉市文旅局、河南省龍獅龍舟運動協會承辦的河南省第十一屆中華軒轅龍舟賽暨“國印杯”中原農谷·鳳湖龍舟公開賽在新鄉平原示範區鳳湖舉行。
6月4日上午,隨著200米直賽道最後一支龍舟隊駛過終點,為期兩天的賽事圓滿收官。
龍舟賽,是最能代表端午傳統習俗的項目,蘊含著祈願風調雨順的好兆頭。鳳湖水面開闊,風光旖旎,是平原示範區周邊居民最為鐘愛的休閒健身場地。本次比賽設標準龍舟男子組200米直道賽,來自周邊縣區與平原示範區當地的24支龍舟代表隊總計500餘人參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