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一體化

鄭新一體化

鄭新一體化是河南省繼鄭汴一體化後又一個具有省域意義的重大戰略,對推動河南高質量發展、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參與國際競爭、引領中原區域協調發展將發揮更大作用。

2019年10月25日,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鄭新一體化發展規劃(2019—2035年)》,聚焦探索大都市區跨河發展新模式,從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空間布局、綜合交通網路、一體化產業體系、中西部創新融合發展示範高地、優質生態圈、一體化社會服務體系以及保障措施等9個方面描繪了鄭新一體化發展藍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新一體化
  • 別名: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 範圍:河南省鄭州市、新鄉市
  • 指導檔案:《鄭新一體化發展規劃(2019—2035年)》  
  • 國土面積:15695 km 
規劃背景,規劃範圍,總體要求,指導思想,發展定位,推進策略,發展目標,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交通規劃,空間布局,價值意義,

規劃背景

鄭州、新鄉地處黃河南北兩岸,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全省前列,是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域,開發條件優越,發展要素集中。近年來,隨著鄭新之間複合型交通走廊建設的加快推進,經濟社會聯繫進一步加強,產業和科技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快,為鄭新一體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加快推進鄭新一體化對於推動鄭州大都市區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帶動中原城市群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具有重要意義。
鄭新一體化
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示意圖
為科學有序推進鄭新一體化發展,根據《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河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新鄉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2017年修訂)》,編制本規劃。
經過多年發展,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4市一體化發展趨勢日漸明顯,鄭新一體化已具備一定基礎。特別是2016年12月國家首次明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以來,鄭新一體化發展進程明顯加快,鄭州北向發展、新鄉南擴趨勢日漸形成。新鄉中心城區、原陽縣、平原示範區等重點區域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鄭新一體化發展的前沿陣地。目前,鄭新兩地空間聯繫、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生態保護城鎮化建設、社會事業等出現融合新局面,推動鄭新一體化發展對於加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引領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聯繫緊密的都市圈,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規劃範圍

《鄭新一體化發展規劃(2019—2035年)》包括鄭州市新鄉市全域,國土面積15695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1602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2726億元,其中鄭州市域、新鄉市中心城區、新鄉縣、原陽縣、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為一體化重點發展區域。規劃基準期為2018年,規劃期為2019—2035年。

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持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指導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深入落實省委十屆八次、九次全會和全省對外開放大會總體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圍繞推進鄭新一體化發展,最佳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共建高效銜接交通網路,培育創新智慧產業集群,推進鄭新兩市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生態和公共服務等領域實現一體化,打造鄭州大都市區、中原城市群極具活力的創新發展區域。

發展定位

服務“一帶一路”、中部地區崛起、鄭州大都市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產業體系分工合作,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強生態環境同治共保,促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構建網路化、開放式、一體化的鄭新發展新格局。
大都市區北部綜合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樞。發揮新鄉市“南融鄭州、襟帶豫北”的大都市區北部門戶區位優勢,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加快高速公路網路建設,最佳化普通幹線路網布局,建成輻射豫北、連線全國的大都市區北部綜合交通樞紐。發揮中歐班列作用,實施大口岸、大通關、大物流戰略,強化物流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形成北連京津、東達齊魯的商貿物流中樞。
鄭新一體化
鄭州大都市區示意圖
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借力鄭州大都市區作為國家中部重要製造業基地的機遇,利用新技術全面改造傳統製造業,大力發展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現代技術的綠色製造、智慧型製造、服務型製造,打造一批優質製造品牌,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和企業家群體,實現鄭新製造業整體高端化集聚化智慧型化發展,打造全國領先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中部地區創新創業新高地。綜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研發實驗平台等各類創新資源,建設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完善創新平台,健全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攜手打造鄭州大都市區創新網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各類創新主體、創業人才的動力活力,在創新創業方面走在中部前列。
生態宜居的文旅康養休閒區。深度挖掘區域歷史文化內涵,保護傳承和充分利用文化資源,打造歷史傳統文化、人文自然景觀與現代城鎮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健全教育、文化、社會保障、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宜居環境和公共服務品質,共建沿黃生態、大運河文化、南太行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的生態宜居休閒區。

推進策略

規劃引領。堅持前瞻性、系統性、整體性原則,突出發揮鄭新兩地優勢和特色,統籌兩市人口、空間、土地、交通、城鎮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公共服務各領域,實現鄭新兩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項規劃合一,實行一張藍圖繪到底。
鄭新一體化
圖解:河南省促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質量發展
交通先行。立足大都市區北部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定位,推進實現軌道交通、國省幹線、城市快速路等各類交通方式有機銜接,推進跨河市政化快速通道建設,擇機開通同城化公交,推進鄭新公共運輸一體化,為鄭新一體化提供根本支撐。
產業協同。推動鄭新產業共享強項、互補短板、最佳化發展,加強兩市產業鏈製造環節與服務環節相互協同,發揮乘數效應、組合效應、規模遞增效應;加快現有製造業轉型升級,做好疏解產業外溢和承接培育工作,加快形成一批服務於大都市區的現代都市型生活服務業。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現代物流、跨境電子商務、現代時尚等新產業,不斷創造大都市區現代服務新業態。
功能互補。加快鄭新兩地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一體化,提高鄭新兩地通勤人次和生活便利化,不斷完善和擴大鄭新一體化日常生活圈。創新發展都市休閒、旅遊、康養、時尚等產業,全面提升大都市區消費層級;加快南太行、黃河濕地公園、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等重大生態、文化工程建設,提升大都市區宜居生活品質。
節點突破。做強地域空間節點,推動平原示範區、原陽縣、獲嘉縣、新鄉縣等鄭新一體化發展“橋頭堡”與鄭州先行實現深度融合,建設大都市區交通便捷、環境優美、低商務成本、高生活品質的時尚新城,打通制度性梗阻,適時調整區劃,加快去除影響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障礙。
統籌推進。統籌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城鄉發展、生態建設、公共服務等領域,形成互促共進發展格局;統籌鄭新高新技術產業帶、沿黃生態帶、大運河文化帶、南太行文旅康養帶,形成齊頭並進發展勢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機耦合,使生態建設為大都市區增彩;統籌產業、交通、通信、商貿、環保、科技、文化、教育、旅遊、公安、市政、標準等各方面工作,形成推進一體化發展合力;統籌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增強鄭新兩市居民獲得感、幸福感。

發展目標

近期目標

到2025年,鄭新一體化發展各類規劃全部完成,鄭新間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重大聯通骨幹工程全面開工建設,鄭新兩地人員、物流和其他要素流動的制度性障礙基本破除,兩地公共服務一體化取得關鍵性突破。

中期目標

到2030年,鄭新一體化基本實現,兩地空間格局和網路化功能格局形成,新鄉對鄭州大都市區發展支撐功能充分體現,大都市區北部國際物流、創新創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中心、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鄭新經濟實力、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生態文明建設達到較高水平。平原示範區與新鄉城區和鄭州城區融為一體,成為鄭州大都市區時尚特色消費中心和北部創新中心,沿黃生態帶、南太行生態旅遊區建設基本完成。鄭新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生態宜居和民生保障水平整體邁上新台階。
鄭新一體化
鄭州大都市區發展歷程

遠期目標

到2035年,鄭新一體化全面實現,鄭新空間結構、土地、勞動力等各類要素市場融為一體,生產要素自由流動,資源充分共享,公共服務無差別,人居環境優美舒適。

交通規劃

堅持交通先行,重點規劃建設鄭新交通互聯互通工程,提升鄭新兩市間交通連線性、貫通性和便捷性,共同推進鄭新之間多層次、多方式跨河通道建設,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高效暢通的大都市區北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鄭新交通互聯互通工程
鄭新一體化
鄭新、鄭焦、鄭許複合型交通走廊規劃圖
建成鄭濟鐵路新鄉段,推進鄭州至新鄉市域鐵路、新鄉至焦作城際鐵路,規劃研究新鄉至開封城際鐵路、鄭州—新鄉—鶴壁城際鐵路、濮陽至潢川鐵路新鄉段、鄭州至新鄉至南太行市域鐵路西線。
建成新晉高速、沿太行高速新鄉段、蘭考至原陽高速、安羅高速新鄉段、濮衛高速新鄉段、鄭州至新鄉高速,規劃研究新鄉南環高速。
建成G107官渡黃河大橋、鄭濟鐵路黃河特大橋安羅高速黃河大橋,建設鄭新高速黃河大橋、G230封丘黃河大橋,規劃研究新原快速路跨河大橋、延津中牟通道S225跨河大橋。
建成G107新鄉境改建工程、G107改造、鄭新快速路、S229、S231、G230,規劃研究龍鳳大道、新原快速路、延津中牟S225通道。

空間布局

堅持中心聯動、軸帶發展、節點提升、全域協同發展,著力構建布局合理、集約高效、開放共享的“兩中心三帶六區多點”鄭新一體化發展空間格局。
“兩中心”,即鄭州市中心城區和新鄉市中心城區。提升兩市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鄭新一體化發展雙引擎。其中,鄭州市中心城區重點提升帶動區域發展的高端服務功能,推動主城區各類創新中心、服務中心功能完善、提質最佳化,全面提升鄭州航空港國際門戶樞紐和國際物流中心地位,打造一批特色鮮明、集約發展的綜合新城組團,加快金融、科技、商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培育休閒、娛樂、住宿、餐飲等生活消費功能,提升國際化水平和區域輻射能力。新鄉市中心城區加快“東擴、西提、南融、北治”步伐,最佳化區域發展空間布局,進一步拓展中心城區發展空間,加快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引進國內發達地區和海外優質創新要素,發揮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中國(河南)自貿區新鄉輻射區等政策優勢,加快建設新鄉區域創新中心,打造“中原科學城”。
“三帶”,依託鄭新綜合交通網路,加快鄭新高新技術產業帶、沿黃生態帶、南太行文旅康養帶三條軸帶建設,加強兩市中心城區資源要素的流通共享,進一步強化兩中心吸引、輻射、帶動和服務四大功能。其中,鄭新高新技術產業帶,以鄭新快速路、老G107、S229為三條主軸,從市中心,途經新鄉縣、原陽縣、平原示範區,向南對接鄭州市鄭東新區和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立足高起點,以創新與服務體系為主導,重點發展科技服務、電子信息等產業,放大區位優勢,積極發展大健康、時尚文旅等新消費經濟,打造鄭新一體化發展創新產業走廊,全面提升鄭新兩地產業協同發展水平。中心城區與鄭州合作搭建創新合作平台,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合作,以高新區、大學城、電波科技城、電池產業園為載體,打造以生物醫藥、新能源、電子信息、智慧型裝備為核心的研發中心。
依託平原示範區、新鄉縣、原陽縣等技術轉化節點,聯合鄭州高新區、鄭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共同建設物聯網、生物醫藥、農業科技研發基地。沿黃生態帶,新鄉市以封丘陳橋產業集聚區、原陽產業集聚區、平原示範區、華夏幸福產業新城等為戰略節點,加強與鄭州市空間銜接,形成鄭州大都市區生態農業、都市旅遊、都市生活服務產業帶,實現鄭新兩市跨黃河南北呼應、有機協同、相向發展。加快推進新鄉市中原國家植物園、平原示範區綠色科創小鎮、鄭州市沿黃生態度假區、鄭州市黃河中央濕地公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構建沿黃生態屏障,著力打造鄭州大都市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高地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示範區。
推進鄭州和新鄉跨黃河景點聯動,有機整合歷史文化資源與生態、旅遊和產業,共同保存、繼承和彰顯黃河文化,利用兩岸大禹治水、曹操疏通白溝、賈魯治黃及花園口、人民勝利渠、共產主義渠、黃河展覽館、毛主席視察黃河遺址等與黃河有關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基礎,建設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和特色景觀價值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旅遊目的地,共同打造黃河文化傳承軸。南太行文旅康養帶,充分發揮新鄉南太行文旅康養及生態資源優勢,加快推進獨具南太行特色的文化旅遊、健康養生、休閒度假、體育運動、生態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以輝縣市、衛輝市為主打造新鄉南太行文旅康養產業帶,建設中原地區知名的山嶽觀光、文化休閒、健康養生目的地。
堅持生態為先,加強新鄉南太行旅遊度假區、寶泉旅遊度假區等提質升級及智慧景區建設,打造鄭州大都市區後花園;堅持文化為基,依託百泉書院、平原省委舊址、望京樓等運河資源,加強保護性利用,煥發大運河文化帶時代生機;依託白雲寺、潞王陵、比干廟等南太行文化遺存,以及南太行創業精神紅色資源,提升新鄉南太行文化影響力;依託龍溪溫泉療養基地、百泉藥都,塑造新鄉南太行康養品牌。推進南太行景區與鄭州城區、鄭州航空港、新鄉城區快速交通系統一體化建設。
“六區”,即重點打造鄭新一體化發展六類功能區。包括以獲嘉縣、新鄉縣、封丘縣的部分區域為主,打造鄭新一體化產業承接區,發揮各類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和產業集聚優勢,注重供應鏈垂直整合,推進與鄭州產業協同配套,積極承接鄭州家具加工、食品加工、裝備製造、建材加工、電子商務(跨境電商)等產業轉移;以平原示範區、原陽縣的部分區域為主,打造鄭新一體化共同發展區,發揮鄭新兩地功能互補優勢,建設鄭州—新鄉現代農業科技走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育種。利用農科院基地、河南農業大學現代農業示範園基地,吸引大都市區重點企業落地發展,繼續做大食品加工業,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新鄉市中心城區為主打造鄭新一體化創新引領區,發揮新鄉獨特的科技、人才和產業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生物醫藥、電池電動車等新興產業生產研發基地,最佳化提升戰略新興產業,強化對產業集聚發展的載體支撐作用;以大東區為主,打造鄭新一體化物流樞紐區,在新鄉東部建立適應區域和城際客流高速化、通勤化發展的物流樞紐區,積極承接鄭州貨運、物流樞紐功能,打造區域鐵路、公路樞紐,對接鄭州國際物流樞紐,進一步提升新鄉在鄭州大都市區和中原城市群中的樞紐地位;以輝縣市、衛輝市、封丘縣的部分區域為主,打造鄭新一體化生態涵養區,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發展前提,構建生態安全格局,科學劃定生態紅線和城市增長邊界。加強各類綠地保護和改造升級,形成以沿河沿路綠化帶為生態廊道,以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為補充的多層次、多功能大都市區北部生態體系;以輝縣市、衛輝市、原陽縣、延津縣的部分區域為主,打造鄭新一體化健康養老區,依託南太行、黃河濕地等生態資源,以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城和延津縣森林主題城建設為主,以城市中產階層和活力老人為目標消費群體,大力發展峽谷觀光、山地休閒、森林康養、體育健身等健康養老產業,拓展康復理療、文化體驗、休閒養生等服務功能,開發景區森林浴、天然氧吧等適合老年人的健康養老產品,打造候鳥式旅遊度假養老養生目的地。
“多點”,主要包括平原示範區、原陽縣城、新鄉縣城、獲嘉縣亢村及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城、延津縣主題森林城、特色小鎮等。著力推動“多點”率先取得突破,實現與鄭州在土地、交通等方面率先融合,成為鄭新一體化發展新增長點,逐步形成中心城區支撐、重要節點率先突破、多點帶動的融合態勢。平原示範區實施全面融入鄭州戰略,突出交通先行,加快與鄭州鐵路、公路、軌道等交通網路聯通。重點培育時尚娛樂、購物體驗等業態,吸引大都市區市民定居、購物、休閒、娛樂,鼓勵鄭新高校畢業生到平原示範區創新創業,完善城市配套服務功能,構築低商務成本、高工作效率、高品質生活、高水平服務的一流環境,打造鄭新產業新高地和大都市區新增長極。
原陽縣著力發揮區位交通、黃河文化、生態農業三大優勢,打造鄭州大都市區發展新空間、經濟成長戰略新引擎、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新樣板。做好高速、城際鐵路、國道、省道等大交通動脈過境服務工作,加快縣域道路銜接對接,謀劃實施一批新交通項目,打造原陽內聯外通的交通運輸網路。依託“中國製造2025”(原陽)示範區、產業集聚區、特色商業區和家具產業園、中央廚房產業園、新型裝配式建築產業園、汽車零部件加工產業園“三區四園”發展平台,積極對接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加強與鄭州、新鄉南北向合作,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探索共建產業園區,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資源整合聯動發展。充分發揮本地生態優勢,打造河南省健康養老示範基地、黃河文化生態協同發展示範區。新鄉縣發揮鄭新連線地區位和特色產業優勢,加強與平原示範區、原陽縣在功能上的套合,推動與平原示範區和原陽縣攜手打造南連鄭州城區、北通新鄉城區的一體化無縫連線帶。
以載體建設為平台,以壯大主導產業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積極承接中心城市外溢產業,做大做強裝備製造、商貿物流、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網路經濟等新興優勢產業,強化對周邊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全面融入鄭州大都市區建設,發展成為特色突出、宜居宜業、人口規模20萬人以上的現代化小城市和大都市區新興增長中心。依託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城、延津縣主題森林城,重點發展文化旅遊、商務休閒、高端製造業、生態居住、高效農業。結合新鄉比干、姜太公、封丘陳橋驛、衛輝古城等旅遊文化資源,建設一批特色小鎮。
通過加快推進鄭新一體化進程,打造鄭州大都市區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推動鄭新在產業、生態、文化、交通等多領域加強對接,探索開展深度合作,著力實現金融資源與市場資源深度對接、科研水平與先進產能協同突破、開發經驗與管理經驗深度共享、服務標準與政策協同深度統一,努力為構建鄭州大都市區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探索經驗和路徑。以鄭新高新技術產業帶為主軸,整合鄭新兩市相關資源,促進融合互動,以產業轉移和共建為重點,著力把新鄉打造成為鄭州市產業拓展首選地和先進生產力延伸區。以南太行文旅康養帶、沿黃生態帶為主軸,積極發揮新鄉的鄭州“後花園”優勢,以黃河、大運河、南太行生態人文資源為載體,建設鄭新生態文化共同體,打造國際文化交往平台。

價值意義

鄭新一體化發展是落實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鄭州大都市區發展決策部署的需要,是新時代加快中部崛起、實現中原更加出彩、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鄭新兩市人民民眾的熱切期盼。推動鄭新一體化發展,有利於充分釋放和提升兩市區位、產業、科教等方面優勢,形成巨大協同效應和經濟勢能,發揮鄭州作為大都市區龍頭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快速提升鄭州大都市區整體能級;有利於完善大都市區北部綜合交通網路,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擴展鄭州大都市區北部發展空間,豐富和最佳化鄭州大都市區城市空間結構;有利於創造消費新空間,催生消費新模式,培育消費新熱點,提升鄭州大都市區消費品質,豐富鄭州大都市區城市品格和風貌,向時尚型、高端化、國際化發展,提升鄭州大都市區中部地區重要對外開放門戶的功能作用。
鄭新一體化
鄭州都市圈規劃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