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寅侯,近現代著名教育家,溫州四中創始人。
基本介紹
- 本名:谷寅侯
- 字號:暘
- 出生地:溫州甌海梧田
- 出生時間:1894年11月
- 去世時間:1975年12月
- 主要成就:溫州甌海中學(現名溫州四中)創始人
谷寅侯,又名暘,1894年11月出生在梧田東垟一個開醬園的富商家庭。年幼聰明,喜歡讀書,私塾啟蒙後,考上由英國教會主辦的溫州藝文學堂。
“五四”運動爆發時,谷寅侯參加由北京返溫的鄭振鐸等創辦的永嘉新學會,並在鄭振鐸的領導下在華蓋山資福寺出版《救國演講周刊》和《新學報》,喚起民眾,提倡科學,促進民主。藝文學堂畢業後,由教會送他進南京金陵大學學習化學專業(今南京大學)。後因父病輟學返鄉,被聘為藝文學堂教師。他還是由梅冷生先生牽頭、溫州詩人詞人參加的“慎社”成員。
1925年5月30日,上海發生“五卅”慘案。溫州藝文學堂學生集會聲援“五卅”運動,受到校方粗暴壓制。谷寅侯等堅決支持學生的正義行動,並倡議自我辦學,奪回教權,得到愛國師生的贊同。他們選定蛟翔巷九山仁濟廟(俗稱平水王殿)為校舍(今溫四中校內),取名“甌海公學”,推谷寅侯為校長。
1927年1月,北伐軍光復溫州,藝文學堂校長蔡博敏等英國人離開溫州,“甌海公學”接管了藝文校舍。後因上海發生“4·12”反革命政變,溫州當局派軍警包圍學校。谷寅侯因掩護進步學生為當局所猜忌,被迫辭職,重返金陵大學復學。
翌年,他大學畢業回鄉,時任藝文學堂校長蔡博敏重返溫州,索討校舍歸還,“甌海公學”遷回原址,再度推選谷寅侯出任校長。任職期間,他發動社會勸募舉債,復興學校,再次贏得聲譽。三年期滿後,他謙遜讓賢,繼續以普通教師身份在校任教。在此期間,他協助校長朱然黎赴滬募捐,增建了教學大樓。
1941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肆虐溫州,“甌海公學”遷校至山區辦學。1942年春,谷寅侯第三次出任校長,並將學校改名為“甌海中學”,招收高中學生。1946年,他因支持學生愛國運動,被地方當局免職。1948年,國民黨政府行將崩潰,溫州教育事業危機四伏,他第四次出任校長,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6年秋,私立“甌海中學”改為公立,更名為溫州市第四中學,谷寅侯繼續任校長。他還當選為省政協委員,參加了民盟。長期以來,他孤身一人居住在學校的八角亭內。“文革”中,他遭受迫害,離開學校,住在大女兒家養老。1975年12月,他突發腦溢血去世,享年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