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第四中學(前身甌海中學),1925年五·四運動中由谷寅侯先生創辦,是浙南地區一所具有光榮傳統和優良校風的歷史名校。為溫州市重點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州市第四中學
- 外文名:Wenzhou NO.4 middle school
- 簡稱:溫州四中
- 校訓:堅苦圖強 尚文至真
- 創辦時間:1925年
- 類別:公立國中
- 現任校長:林金雲
- 知名校友:張超然,南延宗,許諾,陳力豪
- 所屬地區:中國浙江溫州
- 主要院系:國中部
校園環境,人才培養,學校榮譽,
校園環境
學校坐落在鹿城名勝風景秀麗的九山湖畔,校舍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有教學大樓兩座,行政、體藝、實驗綜合大樓各一座,圖書館一座、語音室2個,多媒體教室1個、計算機房3個及多功能廳、大操場、室內排球房等,教學設施先進齊全。校內環境優美,有湖畔綠化才廊、湖塘和市文物保護建築八角亭。校園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教學設施先進齊全,科學人文精神並重。
溫州市第四中學
人才培養
溫州四中在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培育了一支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自1925年建校以來,八角亭前成長了一代又一代祖國的棟樑,九山湖畔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社會的精英。溫州四中(甌中)名師濟濟,教風謹嚴,為祖國培養了大批的專家學者,革命幹部和運動健將,學子遍布海內外。他們當中有革命英烈、著名版畫家林夫,有全國新聞泰斗趙超構、中科院院士張超然、中國核子彈之父南延宗、小靈通之父葉永烈、灰學理論創始人孫萬鵬、一代詞宗夏承燾,還有不勝枚舉的教授博導、知名作家、世界冠軍、實業家、發明家,可謂“桃李滿天下,英才遍四海”。
學校學風嚴謹,校風較好,提倡“為國致用,博學多才”,以“堅苦、圖強、求實、創新”為校訓。20世紀30年代學生課外研究風氣盛行,曾有“動盪文藝社”、“社會科學研究”、“甌海青年”、“甌中劇團”、“維也納音樂會”等文藝團體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視教學相長,提倡教學改革。2000年以來,高考、中考、會考成績喜人,學生德育、體育、科技和藝術活動等蓬勃開展。學校連續多年榮獲市普通高中高考二等獎、高考文科平均成績超省線,教學質量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讚賞;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自我超越”的辦學理念,立本求真、日新致遠形成了四中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是溫州莘莘學子求知的沃土和成才的搖籃。後溫州市教育局進行教育資源重組,高中部不再進行招生。最近幾年,學校大力推廣發展航模項目。成立專門的校航模隊參加區、市、省多項比賽,取得傲人成績。並被評為航模特色實驗學校。
學校榮譽
全國寫作教學示範學校
全國科技體育傳統校
浙江省寫作大賽優秀學校
浙江省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特色學校
浙江省綠色學校
溫州市“小文學家”基地學校
溫州市“小科學家”基地學校
溫州市“園丁杯”銀獎
溫州市文明單位
溫州市素質教育示範學校
全國科技體育傳統校
浙江省寫作大賽優秀學校
浙江省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特色學校
浙江省綠色學校
溫州市“小文學家”基地學校
溫州市“小科學家”基地學校
溫州市“園丁杯”銀獎
溫州市文明單位
溫州市素質教育示範學校
溫州市陽光體育後備人才基地
溫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先進學校
溫州市排球特色學校
溫州市航模特色學校
溫州市德育特色學校
溫州市海陸空模型培訓基地
溫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先進學校
溫州市排球特色學校
溫州市航模特色學校
溫州市德育特色學校
溫州市海陸空模型培訓基地
知名校友黃欽康
(曾用名黃沈奇、黃琪)
- 1932年農曆十月二十出生在蒼南金鄉鎮的河頭;
- 1947年金鄉國小畢業以後考取溫州甌海中學(現溫州四中),1949年5月參加浙南遊擊隊;
- 同年11月到市中(現溫二中)讀高中,之後,在溫州地區文工團從事革命文藝宣傳和國小美術教育工作;
- 1953年考入東北美專(魯迅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就讀期間受烏密風、李浴等教授指導;
- 1956年畢業分配到杭州杭絲聯,師從樓紫朗、吳錦琛等絲綢圖案設計名家,並從事絲綢圖案的設計;
- 1957年要求到大西北工作,歷任西安美術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印花布圖案展覽。
孫萬鵬
- 1940年4月16日出生於溫州市區五馬街一個裁縫家庭;
- 國小畢業於一小(現廣場路國小),初、高中就讀於溫州四中;
- 1959年以全省農類高考總分第一名成績錄取浙農大植保系(現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
- 畢業後分配至浙江省農業廳工作;
- 1982年就讀於中央黨校,一年後回省,成為全國最年輕的省農業廳長,全省最年輕的省農業廳幹部;
- 1986年至1987掛職兼任黃巖縣委書記。
- 一個偶然機會開始對華中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鄧聚龍教授的灰數學之哲學研究;
- 1991年開始正式出版《表現學》、《灰色價值學》等五部灰學著作;
- 1992年在武漢召開的全國第七次灰色系統大會上,宣布孫萬鵬為灰學理論創始人,並任全國灰色系統學術委員會主任。
- 至今,孫萬鵬已公開出版著作20部、500多萬字。國內已有100多所大學開了課。
陳燊
- 陳燊原籍甌海仙岩下林,1921年7月19日出生溫州大高橋;
- 年少時因種種原因,僅在高小和國中待過三四年;
- l952年考取北京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
- 1956年畢業後分配至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後至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蘇俄文學的研究;
- 1985年他被評定為中國社科院外文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1991年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 他曾任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學術委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蘇聯文學研究會等理事;
- 《文藝理論與批判》、《外國文學評論》等雜誌編委,並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計畫期間外國文學語言組成員等職;
-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
- 他的主要學術成果,他說自己是“又少又多”,說“少”,是指他所撰寫的論文約80萬字(不包栝其他文章);
- 這些論文的數量、質量,在我們研究員中還是居於前列的;
說“多”,是他所主編的兩套叢書、特別是《費·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共達120來冊,約4000萬字。
張立文
1935年出生於永嘉縣永中鎮(現龍灣區永中街道);
- 早年就讀於溫州甌海中學(現溫州四中);
- 1950年參加太順縣剿匪、土改等工作;
- 195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中共黨史專業,1960年畢業留校,在哲學系中國哲學史研究室任教;
- “文革”期間下放江西勞動;
- 1984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特批為教授;
-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國學研究院院長,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等職。
南延宗
- 1907年2月5日,出生於今樂清黃華鎮南宅。
- 1922年,考上浙江省立第十師範學校(今溫州中學);
- 1925年,考入國立東南大學(今南京大學)地質系,受教於著名地質學家謝家榮(建國後為中科院院士);
- 1931年,進入“中央實業部”地質調查所,拜所長、著名地質學家翁文灝(後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為師,成為中國地質學會會員;
- 1936年,寫成《地質圖上火成岩花紋用法之商討》;
- 1941年,兼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 1942年,由於對中國地質礦產貢獻重大,獲得中國地質學會“趙亞曾紀念獎金”;
- 1943年,在廣西鐘山黃羌坪,第一次發現中國鈾礦;
- 1946年,任重慶大學與國立中央大學地質系教授;
- 1948年,回鄉任溫州中學國中部主任,兼任甌海中學教師;
- 1951年2月23日,因病逝世。
林冠夫
- 緣起:1999年,一次路過市區車站大道康宏大廈,曾看到大廈的牆面上鑲嵌的是林冠夫題寫的樓名,當時並不知道林冠夫何許人也,只覺得字寫得文靜有墨韻,頗具文人字的儒雅,心中一番驚喜,暗暗揣摩林先生可能是位滿腹經綸的學者;
- 常言道:“字如其人”,書法確實能顯示一個人的性格、氣度、學問、情趣,文人字向來為我所偏好,如同經年醉心品嘗綠茶而對普洱茶怎么也激動不起來一樣,平庸的書法家仿佛是我並不喜愛的普洱茶;後經打聽,林先生原來是為紅學專家,而且名氣不小。
- 此後,我也就留意這位紅學專家了。
陳學文
- 1934年8月出生在樂清市北白象鎮蓮池頭村;
- 1945年考入甌海中學(今溫州四中);
- 1951年被選拔到青年團溫州市委工作;
- 1953年調入山東大學歷史系讀書;
- 1957年畢業分配到天津幹校工作;
- 1959年調回溫州四中任教;
- 就是在“文革”期間,他仍堅持學術研究不輟,潛心於明清史、中國經濟史的探索;
- 1980年在中國社科院招考中,被錄取後調到浙江社科院工作。
魯劍光
- 1922年12月出生在溫州,中學音樂教師;
- 從小喜愛音樂,抗戰期間曾參加“溫州青年歌隊”用歌產宣傳抗日;
- 1949年後,在國小當過音樂教師,後到溫州四中任教,也教音樂;
-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他深入民間,從民眾口中挖掘民歌,並進行記譜,然後在學生中傳唱,使《叮叮噹》這首溫州民歌走向社會;他蒐集的溫州民歌還有《河邊問答》、《叮噹叮噹》和永嘉民歌《介呢做窠》等,如今均已收入《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浙江卷》;
- 1982年退休,現為浙江省音樂家協會會員。
葉永烈
- 1940年出身於溫州市區鐵井欄一戶殷實家庭;
- 國中畢業於甌中(今溫四中),高中就讀於溫州二中,1963年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
- 11歲在《浙南日報》(《溫州日報》前身)發表詩作,19歲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l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
- 至今,《十萬個為什麼》總印數超過一億冊,而取名於《小靈通漫遊未來》的“小靈通”手機用戶也將近一億,這兩個“億”是他豐富的精神財富;
- 葉永烈現為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
張乘健
(能受天磨真學者)
- 1944年夏曆正月初一日凌晨子時出生於溫州;
- 五歲就讀於西郊國小,1985年於溫州四中國中畢業,因“出身”問題不能繼續升學,同年底參加工作;
- 先後在冶金廠、藤橋區供銷社、市財政貿易辦公室、市商業屆、市供銷社、市副食品公司、市舊城改建指揮部小南路指揮部等單位工作;
- 1994年調入原溫州師範學院(現溫州大學)。
趙超構
- 1910.5.4-1992.2.
- 131926年自本校國中畢業
- 溫州文成龍川(龍川原屬瑞安)人,中國新聞泰斗、著名雜文家;
- 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談》等名作;
- 曾任全國政協常委、上海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
- 1926年自本校國中畢業。溫州文成龍川(龍川原屬瑞安)人,中國新聞泰斗、著名雜文家,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談》等名作。曾任全國政協常委、上海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
葉祥奎
1926.12- 2012.8.15
1947年自本校高中畢業。溫州龍灣人,中國唯一古龜鱉學專家、古生物專家,曾參與古龜鱉類命名和恐龍動物群研究工作,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著有《脊椎動物話古今》等書,曾參編《辭海》、《大百科全書》。曾任中科院古脊椎所爬行動物研究室主任。
1947年自本校高中畢業。溫州龍灣人,中國唯一古龜鱉學專家、古生物專家,曾參與古龜鱉類命名和恐龍動物群研究工作,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著有《脊椎動物話古今》等書,曾參編《辭海》、《大百科全書》。曾任中科院古脊椎所爬行動物研究室主任。
王季思
1906.1.7-1996.4.6
1925年起至20世紀40年代三度在我校任國文教師。溫州永嘉人,著名戲曲史論家、文學史家、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西廂五劇注》、《中國文學史》、《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等名作,被譽為“嶺南文化的最後一顆文化靈魂”。曾任民盟廣東省副主委。
1925年起至20世紀40年代三度在我校任國文教師。溫州永嘉人,著名戲曲史論家、文學史家、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西廂五劇注》、《中國文學史》、《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等名作,被譽為“嶺南文化的最後一顆文化靈魂”。曾任民盟廣東省副主委。
夏承燾
1900.2.10-1986.5.11
1925-1927年在我校任國文教師。溫州市區人,被譽為“一代詞宗”“詞學宗師”, 存有《唐宋詞論叢》、《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等經典巨著。曾任浙江省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1925-1927年在我校任國文教師。溫州市區人,被譽為“一代詞宗”“詞學宗師”, 存有《唐宋詞論叢》、《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等經典巨著。曾任浙江省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張肇騫
1900.12.1-1972.1.18
1925-1927年在我校任生化教師。溫州龍灣人,中科院首批院士,北大教授,著名植物學家、植物分類學家、教育家,著有《中國植物志?菊科》、《中國植物科屬檢索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等書。
1925-1927年在我校任生化教師。溫州龍灣人,中科院首批院士,北大教授,著名植物學家、植物分類學家、教育家,著有《中國植物志?菊科》、《中國植物科屬檢索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等書。
南延宗
1907.2.5-1951.3.7
1949年在我校任英語、化學、數學教師。溫州樂清人,中國鈾礦的發現者,被譽為“我國鈾礦地質的先驅”“中國鈾礦之父”。
1949年在我校任英語、化學、數學教師。溫州樂清人,中國鈾礦的發現者,被譽為“我國鈾礦地質的先驅”“中國鈾礦之父”。
梅冷生
1895-1976.7
1945年在我校任國文教師。溫州市區人,著名文史學者,被譽為溫州地方文獻的“守護神”,著有《館藏古書目錄》、《溫州地方史資料》。曾任溫州市圖書館館長、市文管會副主任等職。
1945年在我校任國文教師。溫州市區人,著名文史學者,被譽為溫州地方文獻的“守護神”,著有《館藏古書目錄》、《溫州地方史資料》。曾任溫州市圖書館館長、市文管會副主任等職。
游任逵
1917-1986.3.3
1945-1950年在我校任國文、歷史教師。溫州瑞安人,古代文學專家,被譽為中國古典文學“活字典”、“東甌一代名師”。曾任溫州師範學院中文科主任。
1945-1950年在我校任國文、歷史教師。溫州瑞安人,古代文學專家,被譽為中國古典文學“活字典”、“東甌一代名師”。曾任溫州師範學院中文科主任。
戴家祥
1906.4.11-1998.5.30
1944-1949年在我校任國文教師。溫州瑞安人,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經學家,中國“金文研究第一人”,師從王國維,著有《牆盤銘文通釋》、《金文大字典》等書。
1944-1949年在我校任國文教師。溫州瑞安人,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經學家,中國“金文研究第一人”,師從王國維,著有《牆盤銘文通釋》、《金文大字典》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