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提出了一個大要求後再提出一個同類性質的小要求,這一小要求就有可能被人輕易地接受,這一現象被稱之為“讓步效應”,使讓步效應產生的技術,稱之為讓步術。這一效應與進門檻效應產生的原理恰好相反,因此,又稱為,反進門檻效應、得寸讓尺效應或先大後小效應,其技術稱之為反進門檻技術、得寸讓尺技術或先大後小技術。
這一效應在美國心理學家西阿弟尼等人 1975 年做的實驗中得到了印證。他們要求一些被試者騰出大量的時間做某事,當所有人都拒絕時,實驗者馬上問他們,是否同意作別的事情,只需要很少的時間。對另一組被試者只提出了較小的要求,而對第三組被試者提出可以在兩種要求中間選擇一個。結果他們同意的百分率分別為 50% 、 16.7% 、 25% 。可見,運用這種讓步術的效應是十分明顯的。事實上,這種技術在小商品市場中司空見慣。那些小攤販先漫天要價,然後再討價還價,這時人們便以為他為此讓步了,價格比較合理了。因此,便接受了他們的要求。日常生活中,這類例子也比比皆是,例如,你想說服別人借給你 500 元,你可以先向他提出借 2000 元的要求,遭到拒絕後,待他向你解釋原因時,你就可以說:“既然 2000 元很難拿出手,那借 500 元總還可以吧。”這樣,他就有可能答應你這一較小的要求,被你順利地借到 500 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讓步效應
- 外文名:Effect of conce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