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環境下海河流域地下水回響及調控模式研究

變化環境下海河流域地下水回響及調控模式研究

《變化環境下海河流域地下水回響及調控模式研究》是2013年08月20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林、董增川、唐克旺等。

基本介紹

  • 書名:變化環境下海河流域地下水回響及調控模式研究
  • 作者:汪林、董增川、唐克旺等
  • ISBN:9787030380333
  • 頁數:216
  • 定價:329.00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08月20日
  • 裝幀:平脊精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了海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後海河流域供水格局的變化;研究了海河流域地下水對變化環境的回響規律和平原區地下水補排過程與動態變化規律;提出了海河流域地下水功能區劃、供水格局變化後的地下水開採調控模式及變化環境下地下水的適應性管理戰略。  本書可供水文、水資源及水環境等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水文水資源、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等領域的管理工作者和相關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第1章 海河流域概況及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1.1 海河流域概況
1.1.1 自然地理條件
1.1.2 經濟社會
1.1.3 水資源分區
1.2 水資源及其特點
1.2.1 降水量
1.2.2 地表水資源量
1.2.3 地下水資源量
1.2.4 水資源總量
1.3 水資源開發利用概況
1.3.1 水資源配置工程現狀
1.3.2 供水量
1.3.3 用水量及耗水量
1.4 平原區地下水動態
1.4.1 地下水開採、超采現狀
1.4.2 淺層地下水動態
1.4.3 深層地下水動態
1.4.4 超採區地下水埋深
1.5 地下水水質及其變化
1.5.1 淺層地下水水質
1.5.2 深層承壓水水質
1.5.3 地下水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質
1.5.4 地下水污染狀況
1.5.5 地下水質變化趨勢
第2章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後海河流域供水格局變化
2.1 南水北調工程對受水區水循環的影響作用
2.2 影響供水格局變化的主要因素及可供水量上限
2.2.1 “三生”需水量變化
2.2.2 引江水量
2.2.3 地下水壓采量
2.2.4 再生水及非常規水源利用量
2.2.5 可供水量上限
2.3 水資源合理配置方案
2.4 供水格局變化特徵
2.4.1 1956~2000年水文系列(長系列)
2.4.2 1980~2005年水文系列(短系列)
2.5 小結
第3章 海河流域地下水與環境的回響模擬
3.1 水文地質條件及其概化
3.1.1 含水層結構
3.1.2 地下水補排條件變化
3.1.3 地下水流場演化
3.2 水資源轉化動態模擬模型(MODCYCLE)
3.2.1 MODCYCLE模型的總體設計
3.2.2 主要空間數據及其處理
3.2.3 平原區水文地質數據
3.2.4 其他空間數據
3.2.5 模型率定與驗證
3.3 近十年海河平原區地下水系統演變規律
3.3.1 主要水循環驅動因素
3.3.2 海河流域水循環通量分析
3.3.3 平原區地下水補排特徵
3.3.4 平原區地表水、地下水轉化關係
3.4 供水格局變化後海河平原區地下水補排條件變化
3.4.1 模擬情景設定
3.4.2 供水格局變化下海河平原水平衡分析
3.4.3 供水格局變化下海河平原地下水循環回響
3.5 海河平原區地表水向地下水轉化的空間分布和強度
3.6 小結
第4章 平原區地下水補排變化與動態模擬研究
4.1 水文地質概念模型
4.1.1 模型範圍和邊界條件
4.1.2 含水層結構特徵
4.2 平原區地下水數值模型
4.2.1 數學模型
4.2.2 模型結構
4.2.3 模型的識別與驗證
4.3 地下水補給、開採與水位回響關係
4.3.1 開採量、地下水位與補給量互動關係
4.3.2 補給量和開採量相關特徵
4.4 供水格局變化後海河平原區地下水回響分析
4.4.1 1956~2000年系列
4.4.2 1980~2005年系列
4.5 小結
第5章 海河流域地下水功能區劃
5.1 地下水功能區劃研究現狀
5.1.1 國外相關研究情況
5.1.2 國內地下水功能區劃
5.2 海河地下水功能區劃體系
5.2.1 一級功能區
5.2.2 二級功能區
5.2.3 基本要求和原則
5.3 區劃標準
5.3.1 開發區
5.3.2 保護區
5.3.3 保留區
5.4 區劃成果
5.4.1 一級功能區
5.4.2 二級功能區
5.5 功能區保護目標
5.5.1 基本原則
5.5.2 目標體系
5.5.3 分區保護目標
5.6 功能區現狀達標情況
5.7 變化條件下的地下水功能調整
第6章 供水格局變化後的地下水開採調控模式研究
6.1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後地下水需求變化
6.1.1 經濟社會發展預測
6.1.2 國民經濟需水預測
6.1.3 地下水需求變化分析
6.2 海河平原區地下水開發利用多目標模型
6.2.1 多目標最佳化模型的建立
6.2.2 基於協同進化的粒子群最佳化算法
6.2.3 最佳化配置結果及分析
6.3 地下水開採調控方案優選評價
6.3.1 指標體系的構建
6.3.2 評價方法
6.3.3 評價結果
6.4 供水格局變化後地下水開採調控模式
6.4.1 調控原則
6.4.2 分區調控模式
6.4.3 分階段調控模式
6.5 南水北調工程達效後地下水調控模擬修復效果
6.5.1 1956~2000年系列
6.5.2 1980~2005年系列
6.6 小結
第7章 變化環境下地下水適應性管理戰略
7.1 依法管理和保護戰略
7.1.1 頒布《南水北調供用水管理條例》
7.1.2 出台《海河流域地下水管理辦法》
7.1.3 出台《南水北調受水區地下水壓采管理辦法》
7.2 最嚴格的地下水管理和保護戰略
7.2.1 嚴格實行地下水開採總量控制
7.2.2 編制年度計畫,落實地下水壓采目標
7.2.3 嚴格開採管理,實行源頭控制
7.2.4 實行基於地下水脆弱性的分區保護
7.3 嚴格監控及公眾參與戰略
7.3.1 完善地下水監測網路
7.3.2 完善計量體系
7.3.3 建立海河平原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統
7.3.4 嚴格地下水壓采工作監督考核制度
7.3.5 強化地面監控,積極鼓勵社會公眾的參與
7.4 產業調整與耗水控制戰略
7.4.1 ET控制
7.4.2 調整經濟布局,最佳化產業結構
7.4.3 建立有利於節水的價格機制
7.4.4 建立財政激勵和補償機制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