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風險評估

護理風險評估

護理風險評估是指通過對現存或潛在的風險進行分析,針對存在的風險問題,探討、尋求護理風險的防範措施,儘可能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以減少護理事故和護理糾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護理風險評估 
  • 外文名:Nursing Risk Measurement
  • 定義:通過對現存或潛在的風險進行分析,針對存在的風險問題,探討、尋求護理風險的防範措施,儘可能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以減少護理事故和護理糾紛
  • 類型:經濟術語
護理風險評估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進行定量分析和描述,通過對這些資料和數據的處理,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確認風險的性質、損失程度和發生機率,為選擇處理方法和正確的風險管理決策提供依據。風險評估一般運用機率論和數理統計方法來完成,其中期望值和標準差是描述某個特定風險損失機率分布特徵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頻率高、幅度小的損失標準差小,頻率低、幅度大的損失標準差大。護理風險定量分析,常採用風險量化分析來評價,如風險的危險性=風險嚴重程度×風險頻率。
風險評估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護理工作中風險無處不在,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只有意識到風險的存在,準確地作出風險評估,並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做好環節控制,才能有效地防範風險的發生。風險可能存在於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因素、護士因素、管理因素、醫生因素等。
  • 患者因素
(1)危重患者、病情變化快、合併症多、損傷重、或病變複雜,手術難度大、手術風險高的患者存在著高護理風險。
(2)患者個體差異:如高度過敏體質患者,有套用其他藥物時發生過敏反應的危險。
(3)患者在出現健康問題後很容易出現認知與情感的心理危機,出現心理危機後如沒有及時得到護理人員的有效心理支持,即可產生護患矛盾,甚至演變成糾紛。
  • 護士因素
專業知識:部分護理人員專業知識不足而不去主動學習,對疾病的治療、護理知識缺乏,護理患者時不懂應該觀察什麼、應該做什麼,盲目地執行醫囑,如此工作存在著很大的護理風險。
工作方法:部分護理人員沒有按照護理程式去工作,工作缺乏計畫性,對患者病情不了解,缺乏對患者的觀察、判斷。 工作態度:
(1)個別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缺乏嚴謹的工作作風,發現問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存在問題而不匯報,不處理。
(2)存在偷懶、僥倖、畏難心理,工作能少乾就少乾,巡視病房,觀察病情不細緻,甚至對患者的傾訴漠不關心,以致忽略重要病史,延誤患者治療或搶救。
工作經驗:低年資護士缺乏臨床經驗及正確判斷能力,面對病情複雜的患者,易產生工作失誤。
心理因素:護理人員因承受家庭與工作的多重壓力,造成護士身體疲勞、精神緊張或思想渙散,此時,較易出現身心損害和護理工作質量滑坡。
  • 護士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法律意識淡薄
由於患者病種及病情複雜程度增加,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日益增強,對醫院服務態度和醫療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之新聞媒體的導向和法務部門的直接介入等因素致使醫療糾紛逐年增加,臨床護士直接接觸患者的機會較多,發生矛盾和糾紛的機會也多,但護士沒有及時轉變觀念,法律知識缺乏,重治療,輕記錄,護理記錄書寫水平不足,存在著安全隱患。
  • 管理因素
主要包括人的因素、物質因素、時間因素。
  • 人的因素
(1)規章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員職責界限不清。
(2)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制度執行力不足。①護士對制度不熟悉,無法遵循。如新畢業護士未經崗前培訓,護士調入新科室對專科護理制度不了解。②護士責任心不強,不嚴格執行各項制度。如不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醫囑執行制度等。③護士長管理不力、要求不嚴、督促檢查不夠,對護理工作的各個不安全的環節缺乏預見性,未及時採取措施或措施不力。
(3)實習護生安排與管理不善,使護生在無指導狀態下工作。
(4)護士長對新護士業務培訓及新業務、新技術開展等方面的訓練未能及時跟上。
  • 物質因素
物質因素主要包括物品、藥品、環境三個方面。
(1)物品不齊或物品不符合安全標準,存在使用技術安全與醫院感染問題等,急救物品、設備不到位或使用中發生故障,都會影響護理技術的正常發揮,影響搶救、治療工作。
(2)藥物管理不規範,如無包裝的散支藥品任意擺放,過期藥品不清理,肌肉注射和靜脈注射藥品不分開放置,也無明顯標識等。
(3)環境因素:①基礎設施配備及布局不當存在著不安全因素。如地面過滑導致跌傷、床旁無護欄造成墜床、熱水瓶放置不當導致燙傷等。②噪音:分貝太高影響患者康復。③空氣:有毒有害氣體導致患者的損害,如病房裝修、消毒液濃度過大等。
  • 時間因素
忙時、閒時均是高風險時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