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運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聯盟”是2024年4月14日,由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朱德故居管理局、雲南講武堂歷史博物館、湖南省邵陽市蔡鍔故居管理局、雲南省昆明朱德舊居紀念館等館締結成立的聯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護國運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聯盟
- 成立時間:2024年4月14日
“護國運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聯盟”是2024年4月14日,由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朱德故居管理局、雲南講武堂歷史博物館、湖南省邵陽市蔡鍔故居管理局、雲南省昆明朱德舊居紀念館等館締結成立的聯盟。
“護國運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聯盟”是2024年4月14日,由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朱德故居管理局、雲南講武堂歷史博物館、湖南省邵陽市蔡鍔故居管理局、雲南省昆明朱德舊居紀念館等館締結成立的聯盟。發展歷史2024年4月14日,護國...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護國戰爭博物館8館締結成立了護國運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聯盟。同時,雲南講武堂歷史博物館、湖南蔡鍔故居管理局、四川朱德故居管理局分別作為聯盟成員單位代表進行發言。會上,汪朝光、杜凡丁、何一民、陳廷湘、李小波等5位專家分別就護國運動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作了主旨演講。
2024年4月12日至14日,護國運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推進會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召開。推進會上,瀘州市納溪區護國戰爭博物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所獲榮譽 護國戰爭紀念館是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教學科研基地、四川統一戰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國防教育基地、四川省幹部黨性教育基地...
護國運動文化園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包括護國公園、護國戰爭紀念館、百年戰壕遺址和護國岩等。護國戰爭紀念館始建於清道光六年(1852年),屬清代古民院呈四合院布局,目前保護完好,曾是護國戰爭棉花坡戰役的前線指揮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布置了整個護國戰爭和棉花坡戰役時的作戰沙盤,蔡鍔、朱德生平資料以及...
《納溪·護國岩題刻搶險加固保護工程設計方案》是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深入挖掘護國戰爭歷史資源,加強文物保護和修繕,編制的護國岩題刻搶險加固保護工程設計方案。編制背景 納溪區是四川省乃至全國護國運動主題革命文物資源的富集地,護國岩題刻等文物見證了蔡鍔、朱德等無數革命先輩追求民主共和那段波瀾壯闊的光榮歷史。
1929年,為紀念護國討袁運動,敘永縣將護國岩所在地敘蓬溪改名為“護國鎮”,自此,“護國”這個鎮名建制沿襲至今。新中國成立後,護國鎮1951年被劃歸納溪縣(今瀘州市納溪區),護國岩題刻一直是當地民眾引以為榮的歷史勝跡。題刻內容 1991年,四川省政府將納溪“護國岩題刻”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政府...
蔡鍔故居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原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親睦鄉蔣家沖蔡橋頭 )。1882年12月18日(清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日)蔡鍔出生於此 ,是蔡鍔童年以及少年在寶慶邵陽求學居住過的地。2006年,蔡鍔故居、公館和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鍔公館 蔡鍔公館:蔡鍔公館位於洞口縣...
《雲南文物古蹟大全》一書的出版,對普及文物知識,推動文物保護是一件有益的工作,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反對民族文化虛無主義思潮,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的主編邱宣充、張瑛華等同志長期從事文物調查工作,編寫本書花了兩年多時間。我相信,他們的心血和勞動,將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
護國運動之後的第4年,在當時的昆明城東南角,建成了護國門、護國橋、護國路等建築體系,後來的“雲南會城護國門碑記”(以下簡稱護國門碑記)也隨之誕生。歷經90個春秋,以“護國”為招牌的它們卻遭遇不同的命運:無意中復得的護國橋成為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護國門悄然藏之鬧市,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護國路成...
1983年6月,興義縣人民政府將劉氏莊園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1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家撥款35萬元維修劉氏宗祠,1989年10月在莊園內建成“貴州民族婚俗博物館”,是全國唯一的少數民族婚俗博物館。1990年3月,國家文物局有關領導和專家專程赴興義視察劉氏莊園,認定劉氏莊園是一...
字跡清晰可辨,是蔡鍔將軍護國討袁戰爭在納溪重要歷史遺蹟,為研究蔡鍔思想史提供了寶貴實物資料,是中華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實物見證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立體教材,具有重要歷史價值。1991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1916年1月,蔡鍔率軍入川討袁,1916年2月至3月,護國軍擊退北洋軍後,蔡鍔將軍在永寧河畔的...
是棉花坡戰役保留下來的珍貴遺蹟。主要布局 戰壕上寬下窄呈倒梯形狀,占地約100畝,縱橫交錯分布在納溪區朱坪山、五頂山及周邊險要山地上。現存完好戰壕遺址數百條,總長2600多米,共有機槍火力點3個,步兵掩體100多個。所獲榮譽 2007年9月,護國戰爭棉花坡戰役戰壕遺址被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為紀念民國4年(1915年)雲南首義討伐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護國運動,命名“護國橋”,並在橋頭建護國門,繡衣街亦改稱“護國路”。文物保護 2003年12月18日,護國橋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雲南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價值意義 護國橋是護國運動的紀念建築之一,造型簡潔典雅,結構堅固,為昆明近代城市橋樑的傑作。
護國公園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藍安大道和紫陽大道的交匯處,是從瀘州南部進入瀘州主城區的必經之地,有極其重要的宣傳作用。占地約130畝,總投資約6500萬元,主要包括護國戰爭雕塑群、天文氣象站、護國戰爭紀念館和楠木灣水體公園四大部分。護國公園是川南地區最大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和科普教育主題公園,既滿足了市民...
2020年6月30日,會澤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0] 2021年1月4日,會澤縣入選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第六批)名單。 [11] 2021年5月10日,會澤縣入選雲南省第一批學校體育綜合改革試點縣名單。 [12] 2021年8月,會澤縣入選雲南省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13] 2021年12月,會澤縣...
保護文物 是時,張鍅在執行軍務中,看到豫西地區歷年出土大量唐代墓誌,不為人所重視,甚為痛惜,遂於1931年夏委專人代為搜購,妥為保存。此事前後歷經五年,共得唐志及其他石刻千餘片。1936年在故園“蟄廬”單辟一天井院,建磚拱窯十五孔,將志石鑲嵌在窯內外牆壁間,並請章太炎以古篆題額為“千唐志齋”。進攻紅軍 ...
二次革命時,參加上海討袁軍戰鬥。返川後,入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學習,1914年畢業,後入職川軍劉存厚部。1916年,王銘章參加護國運動,升任連長。1917年,川滇戰爭爆發,功升營長。1924年,川戰平息,王銘章晉升師長。北伐戰爭開始後,任國民革命軍第29軍第4師師長。1936年,王銘章部移防多地,後晉升中將。年底...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54] 2020中國秋季休閒百佳縣市 [55] 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 [56] 2020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57] 2020年11月入選“2020中國冬季休閒百佳縣市”。 [58] 2020年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 [59] “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達標市縣村鎮” [61] 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
重點復原“護國運動勝利”、“血戰台兒莊”、“河內受降”等歷史場景,增強了歷史敘述上的吸引力和震撼力和觀賞性、互動性 。建築特色 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主體建築為清末民初修建的走馬轉角樓。館藏文物 綜述 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由於歷史原因,與雲南陸軍講武堂相關的文物和歷史資料十分匱乏。通過向社會廣泛...
2001年,東莞市文化局和虎門文化站委託文物專家制定詳細的修繕方案,並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撥專款進行維修。故居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管理人員5名,每年都有獨立的管理經費,至今保存完好。故居設有蔣光鼐生平事跡展覽。蔣光鼐故居於1989年由東莞市人民政府正式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17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
在蔡公時烈士的雕塑周圍,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主要向人們展示了蔡公時的生平事跡,分為“有為少年,立志報國”“慨於國危,開設學堂”“革命之路,夫妻同行”“追隨中山,投身革命”“劫況古城,浸血慘案”“鐵骨錚錚,英雄精神”六個部分。2019年10月,五三慘案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2013年1月,袁克定舊居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袁克定舊居建於民國。建築格局 袁克定舊居,磚木結構,二層帶地下室,上築閣樓,坡頂瓦屋面,樓頂長出檐,邊角部分裸露紅磚,稜柱分明,莊重大氣。建築面積約665平方米。建築主體採用甩疙瘩砂漿飾面,建築概述轉角處為紅磚清水牆面,...
故居於1995年被公布為縣級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與會澤眾多精美宏偉的民宅相比,唐繼堯故居略顯簡陋,這是因為唐繼堯的家境在當時的會澤屬中等人家。在這裡,你可以一邊感慨他一生傳奇經歷和他故居的普通平凡,一邊尋覓他遺留會澤的痕跡。墓地 參見:唐繼堯墓 唐繼堯墓位於昆明圓通公園西後門的上方。是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
1994年11月15日,八屆市政協副主席黃秉新(右一)和部分委員到安寧視察文物保護工作。意見聽取會為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發揮了積極作用。這是1995年3月3日市政協舉行的《政府工作報告》意見聽取會。1995年9月,八屆市政協主席張朝輝(左四)、副主席楊孝文(右三)、劉承璋(左三),黃秉新(左二)、徐聲瑛(右二)、彭...
1996年被公布為龍州縣文物保護單位。學術會議 2011年11月29日,“陸榮廷與廣西近代化”學術研討會在南寧舉行。中共中央委員、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陸兵出席研討會並做講話。來自史學界、文藝界60多名廣西區內外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就陸榮廷的歷史功績及其在中國近代史的...
1983年7月19日五華區人民政府批准,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21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中共五華區委決定為五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朱德舊居展出內容豐富,非常有紀念意義,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為了宣傳愛國主義,...
1984年,熊克武故居被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被樂山市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評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2年7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被民革中央命名為全國50處民革前輩故居及紀念場館之一。2019年被授予民革黨史教育基地。紀念活動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熊克武...
皇華館始建年代不詳,相傳為明弘治十二年(1499)雲南府城創建貢院時所建,屢次被毀重建。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祠堂內文物毀盪殆盡。1986年區教育局將中堂、大殿及兩廂拆除,改建為五華三中,後改稱又新中學,現僅存牌樓式大門。1983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 翠湖南路19號 ...
中山艦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可移動性文物,該艦整體打撈出水時,隨之出水各類文物3400件(其中一級文物43件),2002年12月以來,應有關方面邀請,中山艦出水文物先後到廣州、中山和香港地區展出。2004年4月,省市文物管理部門正式將該艦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向國家文物局申報。目前,中山艦陳列地選址方案已通過專家論證,...
故居占地1400平米,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冷遹在上海工作期間居住在復興中路(辣斐德路)285弄47號(瑞華坊);冷遹在南京工作期間居住在乾河沿前街94號;冷遹在重慶工作期間居住在張家花園。少年壯志 1882年6月22日(清光緒八年五月初七),冷遹(字御秋)出生於江蘇丹徒黃墟鎮。他有曉雲、曉泉、曉山三個哥哥,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