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定義
中國舊小說的一種。清末社會黑暗,政治腐敗,官吏貪污媚外,人民不覺悟,有些作家用小說
口誅筆伐,進行揭發和指摘。魯迅在《
中國小說史略》里對這種小說曾加以評論,並稱之為“譴責小說”。這種小說廣泛揭露和批判·現實,大力宣傳
資產階級改良主義,但批判不徹底,並寄幻想於封建最高統治者。藝術上多用
諷刺手法,筆無藏鋒,極度誇張,但概括和
典型化不夠。
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
劉鶚的《
老殘遊記》,
曾樸的《
孽海花》等,就是譴責小說的代表作。
小說前言
譴責小說的題材和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官場、
商界、華工、女界、戰爭等各方面,以寫官場最為普遍。
清末四大譴責小說,即
李伯元《官場現形記》、
吳沃堯《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劉鶚《
老殘遊記》和
曾樸《
孽海花》,主要內容也都是寫官場的。 譴責小說為了適應報刊連載的需要,缺乏較充裕、完整的構思和寫作時間,因此小說的結構不夠嚴密,多屬聯綴短篇成長篇的性質,缺乏貫串始終的中心人物。如《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里的九死一生,《老殘遊記》里的老殘,《
孽海花》里的金雯青、
傅彩雲,雖是貫串全書的人物,但更多起著聯綴故事的作用,缺少完整的典型塑造。在表現手法上,“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缺乏含蓄,描寫誇大失實,一些內容成為“話柄”。但魯迅稱讚《
老殘遊記》“敘景狀物,時有可觀”,《
孽海花》“文采斐然”,個別小說如《九命奇冤》還受西方翻譯小說的影響,用倒敘法來交代事情的前因後果。這些小說突破了傳統的文藝藩籬,在當時發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響
時代特徵
1840-1911,近代時期。1)中國淪為半封建本殖民地的社會。
3)反帝反封建鬥爭貫徹近代社會的始終。
晚清時代特點
A、數量相當可觀。B、小說的主流,反映了中國社會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後的一些重要特點,如帝國主義勢力的入侵,封建制度的腐敗,世風的墮落,民主主義思想的產生,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的興起和發展等。因此,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沒落,揭露世風的墮落和社會的黑暗,成為近代小說的主要內容。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闡述了譴責小說興起及其特點:
光緒庚自(1900)後,譴責小說之出特盛,蓋嘉慶以來,雖屢平內亂(
白蓮教、
太平天國),亦屢挫於外敵(英、法、日),細民暗昧,尚啜茗聽平逆武功。有識者則已翻然思改革,憑
敵愾之心,呼
維新與愛國,而於富強尤致意焉,戊戌變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歲而
義和團之變,群乃知政府不足與圖治,頓有掊擊之意矣。
其在小說,則揭發伏藏,顯其弊惡,而於時政,嚴加糾彈,或更擴充,並及風俗。雖命意在於
匡世,似於諷刺小說同倫,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過甚其辭,以合時人嗜好,則其度量技術之相去亦遠矣。故別謂之譴責小說。
晚清小說興起的原因
晚清小說發達的社會原因 A、社會的、時代的原因,以小說作為變革社會的宣傳工具;B、小說理論的興起,對小說的社會作用的認識空前提高,促進作家的創作熱情與自覺意識;C、印刷業的發達,新聞報刊雜誌的大量出現,也為小說創作的繁榮提供了客觀的條件。D、翻譯小說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其影響包括思想、表現手法與風格等方面。
小說舉例
官場現形記
2、《官場現形記》是近代譴責小說的開山之作。於1903年4月至1905年6月連載於《世界繁華報》,全書共六十回,以銳利之筆描繪出以前文學上不曾有的千奇百怪的官場群醜圖。共寫了三十個官場故事,發生在十八個省,上自帝、太后,下至雜吏,應有盡有。
3、概而言之,作品描寫了封建官吏的三個特點:貪、騙、媚。
A、貪:“千里為官只為財”,因此,無官不貪,見利忘義。在他們的眼裡,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一種買賣,而做官是其中最好成績的買賣,因為“做官的利息總比做生意的好”,為了這樁最好成績的買賣,有的甘受“十年寒窗苦”,有的不惜傾家蕩產,乾脆買一
紅頂花翎,一旦
官印到手,便把良心揣起,瘋狂地斂財,然後或暗中行賄,或公開加捐,以求升遷,如此周而復始,官越做越大,錢越撈越多,心越來越黑!
如華中堂,據說他是“最恨人家孝敬他錢”,但“你送他古董頂喜歡”,在他受賄的贓物中僅鼻煙壺就達8063個,至少每個價值兩千兩銀子。後來他將所受的贓物開了一家古董店,以後的行賄者必須在他的店裡買,他才接收。如此,每一件古董都成為他的一棵搖錢樹。
無官不貪,甚至連
慈禧太后也不例外,而且她的每一筆贓款都至少在十萬兩以上。作者借她之口,說:“通天底下18個省哪來的清官?但是御史不說,我也裝做糊塗,就是御史參過,派了大臣查過,辦了幾個人,還不是這么一件事。前者已去,後者又來,真正能夠
懲一儆百嗎?”因此,她雖然有時也
裝模作樣地派欽差大臣下各地查辦,但真正的意圖卻是:“某人當差謹慎,在裡頭苦了這多年,如今派了他去,也好讓他撈回兩個”。
B、騙:騙是當時官場的另一種表現,如胡統領到
嚴州剿匪,前面講的華中堂,浙江官場的廉潔等都是欺世盜名。而且這些官吏不學無術卻又到處
招搖撞騙,結果是醜態百出。如制台賈世文,據說是個“拔貢”出身,而且還做過一任教官,其學問應該淵博了,然而,他曾賣弄說:“我有一本
王羲之的《前赤壁賦》……聽說還是漢朝一個有名的石匠刻的。”
C、媚:媚上與媚洋。為了升官發財,他們討好上司,種種醜惡媚態、卑鄙無恥的勾當都幹得出。如:侯補知縣瞿耐庵竟讓自己50多歲的老妻拜制
台府20多歲的丫頭為
乾娘,綠營管將自己的女兒作為禮物送給上司羊統領。他們除媚上司外,更媚洋人,文制台見洋人一節,生動地表現出其媚洋醜態。
小說的結尾,藉助於一夢,將晚清的官場比作一個“畜生的世界”,表達作者對這個統治政府已深惡痛絕。他深信,20年後,中國一定會“換了一個世界”,那是“先前那一班畜生一個不見”的太平世界。但怎樣去變,卻不知道。
4、藝術上,以諷刺、誇張、對比等手法,表現人物形象。但小說重在對社會現象和事實進行描摹,並未著力於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因此,其形象本身存在表象化,缺乏豐富的社會內容和深刻的思想意義。而且,其揭露的現象和事實多有重複。全書最明顯的缺點是“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缺乏像《儒林外史》那樣令人回味和深省的諷刺意蘊。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1、作者字繭人、趼人,號我佛山人。一生創作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10多篇,以及大量筆記、戲劇、詩文,但影響最大的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2、作品最早刊於《新小說》(
梁啓超在日本
橫濱創辦),共108回,全書以“九死一生”的經歷為線索,記述他二十年間所見所聞的天地之間驚聽之事。第二回借“九死一生”之口說:只因我出來應世的二十年中,回頭想來所遇見的只有三種東西:第一種是蛇蟲鼠蟻,第二種是
豺狼虎豹,第三種是
魑魅魍魎。
與《官》中的“畜生的世界”相近,小說也表現出官場的黑暗。但兩書相比,有一些不同之處:
1)《怪現狀》反映的社會生活面比較寬廣,除官場外,商人、買辦、詩人才子、
斗方名士、以及賭棍、訟師、道士、
江湖醫生、人口販子等三教九流,均攝入筆底。
2)反侵略和反漢奸的愛國思想比《官》更為突出和鮮明,尤其是對統治階級的賣國行為,譴責尤為激烈。
3)小說還描寫了一批正面人物,體現了作者的理想,並藉以批判各種黑暗現象。如亦官亦商、樂於助人的吳繼之,潔身自好、愛民如子的蔡侶笙等,但這些人物塑造得並不成功,而且他們或破產、或丟官,均不得善終。
3、在藝術上,也存在諷刺的直露和膚淺,人物形象的不鮮明等缺點,但在結構方面,則比較完整而嚴謹,以“九死一生”的見聞為線索,將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故事聯串起來。
老殘遊記
1、作者洪都百鍊生,即
劉鶚崇尚西學,學識廣博,多才多藝。 2、小說完成於1903年至1907年之間,是為了資助朋友
連夢青而作的。全書計畫寫三編六十回,未完。
3、小說的思想內容:
作品以
江湖醫生“補殘”的經歷為線索,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第一回寫一艘航行
於大海里的“大船將沉”,象徵整個國家即將衰亡之勢,船上有
三種人:一是“掌舵的人”,象徵統治者;二是乘客中鼓動造反的人,象徵著革命派;三是“下等水手”,象徵著下層官吏和爪牙。但作者為將造成大船危殆局面的第一種人開脫,而攻擊後兩種人。這表明作者對當時的社會問題還缺乏真正深入的認識,沒有找到社會弊病的癥結,因而開不出切中要害的救世良方。
與前兩部作品相比,小說有自己的特色,著重“揭清官之惡者”,他認為“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如書中的玉賢和剛弼,前者號稱“辦盜能吏”,在他的管轄區內能見到“
路不拾遺”的現象,但這是建立在殘酷的暴政之上的,他發明“站籠”,一年中站死的人多達兩千!站不死的就用板子活活打死。後者更是一個
剛愎自用的人,以為自己不要錢就可以濫施酷刑,一心只圖邀功,
草菅人命。
書中也塑造了頗具思想光彩的女性形象:璵姑,其身上具有時代新氣息,批判
宋儒理學,追求與嚮往個性自由。
3、藝術上,“敘景狀物,時有可觀”(魯迅語),“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巧”(
胡適語)如第二回《白妞說書》一段,善於進行藝術的烘托和渲染,在描寫上很有層次,又極盡曲折變化之致,還巧於取譬,創造出一種富於魅力的藝術境界。
孽海花
1、第一作者為
金松岑,1903年動筆,只寫成六回,於1904年轉請
曾樸續寫,共擬60回目,曾樸於1904-1907年間寫成25回,1928年又續寫到35回,並對前25回又作了修改。 2、兩位作者都參加過
資產階級革命活動,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思想,這影響到小說在思想上與前三部作品的不同。
1)作者揭露和批判的鋒芒,觸及到了最高統治者,特別是慈禧與光緒之間的勾心鬥角,表現了宮廷內部的尖銳矛盾和昏庸腐朽。
2)小說對科舉考試制度的批判,其思想認識也達到了新的高度,認為“科名制度,實系唐以後帝王的遇民政策之一,藉以籠絡上層知識分子,間接消滅反抗,以鞏固其少數人的統治”將
科舉制度與封建專制聯繫起來,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流於抽象,缺乏藝術形象。
3)以同情和讚揚的態度寫到了革命黨人。如孫中山、
陳清等,字裡行間充滿一種萡可抑制的革命激情。
4)對當時
士大夫階級和知識分子等所謂“作態名士”的思想和生活,特別是他們裝點風雅的各種醜態,都作了相當精彩的描寫和辛辣的諷刺。
3、藝術上,也有其獨特的特色:“結構工巧,文采斐然。”
1)結構,雖然沒有最後完成全書六十回的創作計畫,但現存通行的三十回本,結構也還是相當完整的。小說以金雯青和
傅彩雲兩個人物的活動作為全書的線索,去鋪展和組織廣闊的社會生活內容和歷史事件,雜而不亂,完整緊湊。
2)語言,運用的是經過提煉的比較純熟的白話,遣詞造句,頗富文采,又吸收較多的文言詞語,通俗中又透出典雅的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