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性散文

議論性散文

所謂議論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筆法“發議論”,或者說是以闡述某個觀點為中心的“散文”。從“議論”角度看,它是“議論文”,是要闡明一個論點;從 “筆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議論文注重理性和邏輯,它側重的是形象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點,它給讀者一種富於理性的形象和情感,從而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索和聯想的空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議論性散文
  • 性質:散文
  • 優點:富於理性的形象和情感
  • 特徵:廣闊的思索和聯想的空間
簡介,寫作特點,語體風格,論證結構,舉例,總結,

簡介

議論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點,它給讀者一種富於理性的形象和情感,從而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索和聯想的空間。它往往蘊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於一爐。鑑賞議論性散文,要注重從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細體會情理交融的藝術特點。議論性散文屬於散文,屬於文學作品,而不是議論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敘事性散文、寫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內涵是理,是對關於社會、人生等問題的獨特思考,其目的在於啟發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寫作筆 法。從這個意義上講,議論性散文的教學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理,即把握文章表達的事理或象徵意義。但是,議論性散文又不是規規矩矩的議論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形式來推理表達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形式來組織成文的,它的寫法比較靈活自由,套用一句現成話來說,就是“形散神不散”。還有兩點特別值得我們注意(在我看來,恰恰是最為重要的兩點),那就是:1議論性散文在說理時常常是運用文學語言來表達,有時說得很委婉、含蓄。2這種散文在說理時還常常伴隨著強烈的感情色彩和鮮明的個性化色彩。

寫作特點

所謂議論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筆法“議論”,或者說是以闡述某個觀點為中心的“散文”。從“議論”角度看,它是“議論文”,要闡明一個論點;從“筆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議論文注重理性和邏輯,它側重的是形象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

語體風格

因此,議論性散文與一般議論文相比,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它的語體風格。一般議論文屬政論語體,要求以抽象思維為核心的“線狀結構”的語言,它更強調清晰的理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而議論性散文屬文學語體,它用的是以形象思維為核心的“片狀結構”語言,它要通過具體的充滿情感的描寫,展現一幅幅畫面,而且要把自己的觀點蘊涵其中。

論證結構

就結構而言,議論文要求有嚴密的論證過程(即形成“論證結構”),按照邏輯層層展開,或是起承轉合,或是演繹歸納,設定分論點則環環相扣,使用論據則精要概括,總之都強調規整嚴正、簡潔清晰。議論性散文也是“議論”,也有議論的層次,但它不像一般議論文那樣嚴格,它往往以內心感受為線索,由若干片段描寫銜接而成。例如下面兩段文字,主題都是:讚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提倡拋棄世俗。

舉例

例1
跟隨他人的期望可以聲名顯赫,可以去爭取物質世界的充裕,這事實上是一種普遍的歷史現象。但並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追求。他們視功利如鴻毛,內心澄澈如水,如入無礙之境。司馬遷在他人眼裡完全是個廢人,蘇格拉底日日拖著肥大的身軀踽踽獨行貝多芬在他人看來只是個聾子,但他們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為偉人。我們不僅要反省他們對於人生的自我認識,凡是精神偉大的人都擁有一顆自我認識的心,強烈的精神意識能幫助他們摒除外界的干擾,他們選擇的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徑。不論世殊事異,他們在自己選擇的路上奮鬥拼搏,從未放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他們在他人期望的悖論中走向輝煌。
例2
桀驁不馴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場漂泊,沸騰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個地方安住,他永遠行走在自己設定的軌道上,不為周遭的一切所牽絆,包括富貴功名——儘管他也曾十分嚮往功名利祿;而淡泊名利的詩人陶淵明則毅然拒絕了朝廷上的鈎心鬥角,遠離喧囂,歸隱田園,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閒生活;還有范仲淹選擇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態度,辛棄疾選擇了時刻準備著為國捐軀,上陣殺敵的人生道路——雖然直到雙鬢斑白他仍壯志難酬。無論這些偉人的選擇是否高尚,無論最終他們是否都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選擇,就應該義無返顧地走下去。
評析
例1是議論文的寫法。先說事實,再行分析,最後總結出“在他人期望的悖論中走向輝煌”的一般規律。整個語段雖然滲透著作者的情感,但有鮮明的理性和邏輯。
例2是議論性散文的寫法。它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個特寫鏡頭,一個個意象,作者的觀點、理念就滲透在這些鏡頭、意象之中,讀者要通過這些鏡頭、意象去感悟作者的觀點、理念。整個語段,雖然不乏內在的邏輯,但人物的形象性更為突出,情感也更加強烈。
例1 側重理性,除了給人理性的認識,還能給人審美的愉悅。例2側重於感性,文字顯然更有“視覺衝擊力”,更能吸引讀者。

總結

構思議論性散文的基本途徑就是“滲透”和“寄託”。把觀點“滲透”到某一具體的人物事件中去,是議論性散文寫作的重要因素。比如講“心靈的選擇”,一般議論文要分層分點,舉例分析。議論性散文則往往從一人一事中選擇最能表達自己理念的關節,通過想像聯想,描繪出動情的畫面,把觀點滲透到畫面中去。比如,寫譚嗣同在生死關頭的選擇,寫聞一多作最後演講的選擇,寫項羽不肯過江東的選擇等等。
寫議論性散文需要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豐富的語言材料。因此,要想寫好議論性散文就得在平時多觀察,多積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