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議定
- 拼音:yì dìng
- 出處:《漢書·高后紀》
- 解釋:商議決定
基本解釋 1. 商議決定。 《漢書·高后紀》:“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於 高廟 ,世世勿絕,嗣子各襲其功位。其與列侯議定奏之。”明 王驥 《邊務五事...
議定書,通常是指解決具體問題的、補充性的法律檔案,主要用於解釋、補充、說明或改變主要條約的規定,常用“附加議定書”、“最後議定書”等名稱。締約國對條約或...
議定約文,是指擬締約的各方通過談判,起草載明條約規定的約文,並就其內容達成一致。在議定約文的談判過程中,參加談判的代表需要出示全權證書,表明其有權議定約文...
海牙議定書,全稱《修改1929年10月12日在華沙簽訂的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的議定書》。是指關於國際航空運輸憑證和承運人責任的協定。對華沙條約的修改和...
2001年11月11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儀式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中國代表團團長石廣生在議定書上籤字。當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莫斯科議定書》又稱莫斯科協定。1941年10月1日。蘇聯.美國.英國三國在莫斯科簽訂關於美、英以武器提供蘇聯的第一個議定書。標誌了三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
《猶太人賢士議定書》(俄語:Протоколысионскихмудрецов或Сионскиепротоколы;英語:The Protocols of the ...
《民主議定書》是2010年11月在蓋亞那首都喬治敦舉行的南美國家聯盟年度首腦會議上,各方簽署的檔案,議定規定對發生政變等違憲行為的成員國採取外交、政治和貿易制裁。...
《維也納公約》締約方大會每3年召開一次,《蒙特婁議定書》締約方大會每年召開一次,同年時兩者一起召開。締約方大會是《公約》和《議定書》的最高決策機制,締約...
議定契約採購是政府機構和一家或幾家公司接觸,並就項目和交易條件與其中一家公司進行直接談判,進行交易。...
《最後議定書》是1815年6月9日由歐洲列強反法同盟在維也納會議中最後簽訂的條約。這份條約送給了在歐洲法國大革命後被推翻的封建王朝“第二次生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WTO議定書,世界貿易組織(“WTO”),按照WTO部長級會議根據《馬拉喀什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WTO協定》”)第12條所作出的批准,與中華人民...
隨著氣候變化,溫室氣體的排放越來越受到重視,隨之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算工具中,在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是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舊譯溫室氣體議定書)。...
聯合國通過歷史性的《名古屋議定書》,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同意在未來十年內,採取“有效和緊急”行動,保護全球森林、珊瑚礁和其他瀕危的生態系統,以避免失去人類賴...
《辛丑條約》,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政府和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的授權(柏林授權),締約國經過近3年談判,於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東京簽署了《京都議定書》。該《議定書》確定...
日內瓦(四)公約於1950年10月21日生效,1977年6月10日在日內瓦又簽訂了日內瓦(四)公約的兩項附加議定書,並於1978年12月7日生效。該公約被認為是國際主義人道法...
《關於無法檢測的碎片的議定書》 (Protocol on Non-Detectable Fragment)、《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水雷)、誘殺裝置和其他裝置的議定書》(又稱地雷議定書)(Protocol...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在南非德班召開,《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存續問題,是德班大會期待解決的首個關鍵問題。但...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於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2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