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定滇緬界務商務條約疏

《議定滇緬界務商務條約疏》是薛福成所著作品,出自於《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議定滇緬界務商務條約疏
  • 作者:薛福成
  • 作品出處: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奏為遵旨與英國外部議定滇緬界務商務條約,恭折仰祈聖鑒事。竊臣於光緒十九年七月,謹陳滇緬分界大概情形,並聲明界務將竣,續議商務,惟騰越八關,界址未清,尚須理論等情在案。臣前與英廷訂明將久淪於緬之漢龍、天馬兩關,歸還中國。秋冬之間,仔細考察,始知鐵壁、虎踞二關,亦早被英兵占據。幸鐵壁關距邊密邇,臣屢向英外部爭論,彼始允令英兵卻退數里,讓還關址,以庫弄河為界。惟虎踞關界限方向,初甚渺茫,久無定論,乃電請雲貴督臣王文韶派員查閱,邀同八募英官履勘,英官並無異辭。印度總督則謂該關深入彼境七八十里,已與八募相近,且隸緬已百餘年,一旦棄之,有損顏面,其意難於割地,遂並靳於讓關。臣又聞印度總督以外部允讓野人山內昔馬等地,意甚不平,聽信武員邪說,屢思翻異。又欲借端停商全約,停商之後,彼知中國界址未定,漫無限制,仍可伺機進占。再閱數年,非特昔馬等地可以不讓,即界線亦可如彼意重定。觀於前使臣曾紀澤商辦之時,迄今事隔八年,再與議約,難易損益,相去倍蓰,其明證也。
臣再四思維,決機宜速不宜遲,防患宜遠不宜邇。固不值以一隅而妨全局,亦未便爭小利而墮詭謀。度勢揆情,剛柔互用。甫在虎踞關以東劃定界線,雖未能復百餘年前舊地,較之滇邊所守新界,似已稍有展拓。此界務已定之大略也。臣查商務辦法,應以原議二端為綱領,一曰大金沙江行船,一曰八募立埠設關。彼族以停議既久,堅不承認。竊思大金沙江為滇邊外絕大尾閭,兵商輪,暢行無阻。夫名山大川,國家之寶,苟有機會,當以全力圖之。滇西遠隔邊隅,宜有通海便捷之道,局勢方為靈活。臣特將行船一事,設法磋磨,外部始終支宕,以慮他國援照為辭;繼與商於約中另立一條,聲明此系滇緬交涉之事,他國不得援例,彼始勉強答允。惟於八募設關,慮之尤切,拒之尤堅。經臣再三開導,告以立約試辦,乃亦勉強答允。詎全約甫經訂定,印度總督仍堅持初議,不允設關,意在乘機要挾,責報過奢。臣思設關能否大獲利益,尚未可知,該督所索則萬不能允。且既違其意,尤恐被其掣肘,不能獲益。臣於是顯責外部無自主之權,竟將八募設關一條刪去,亦撤約中英人所得權利,如緬鹽不準運入滇境,英關暫不徵收貨稅,領事僅設一員,並限制其駐紮之地,商貨僅由二路,並化去其開埠之名。外部頗形自恧,不甚爭論。此商務已定之大略也。竊惟中國地大物博,數十年間,東西洋各國立約通商,船艦則行我江海,租界則踞我口岸,教士、流氓紛至沓來,領事、臬司擅勢自恣,或奪我商民之利,或撓我官吏之權,或違我教化之經,或窺我寶藏之富,事端百出,防範難周,朝廷所以不輕允開商埠者,職此之由。惟自英人襲取緬甸以來,雲南三面與彼毗連。我所宜急,彼所欲緩者,莫如分界;彼所素急,我所稍緩者,莫如通商。前與議定,俟分界後方能通商,蓋寓相維相制之意。邇年英兵騷擾滇邊,不得不催英廷分界。憑仗聖主威福,並承總理衙門指示,俾臣相機妥籌,悉心商辦。西面則稍拓野人山內昔馬等地,暨收回鐵壁、天馬等關,南面則稍拓宛頂邊外之地,潞江以東科乾之地,暨收回車裡、孟連兩土司全權。邊圉既安,覬覦漸戢。但英人按照緬約第三款,催議商務,刻不容緩。今者八募設關一事,雖未就範,然因彼既允復翻,我得收回別項權利,似於防弊去損之道,不無關係。加以大金沙江行船,乘便利於境外,播聲勢於寰中,似稍足變舊規而張國體。茲合界務、商務約款共二十條,臣擬與英外部大臣勞偲伯力,克日先將草約畫諾,以杜狡變;一面齎送總理衙門,俟奏明批准後,即可換約開辦。所有議定滇緬界務、商務緣由,理合恭折具陳,伏乞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號庸庵,江蘇無錫人。清同治四年,入兩江總督曾國藩幕。光緒元年,上疏力陳海防大計,始知名於世。同年入直隸總督李鴻章幕,襄助辦理外交事宜。五年,撰寫洋務思想代表作《籌洋芻議》。十年,授浙江寧紹台道,參與浙東抗法鬥爭。十五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公使,致力於設立領事,保護華僑。與英國交涉中緬南段劃界事宜。屢遷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二十年四月任滿回國,旋病逝。清廷下旨將其事跡宣付國史館立傳。編者簡介馬忠文,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晚清政治史研究。撰有《時人日記中的光緒、慈禧之死》、《張蔭桓、翁同龢與戊戌年康有為進用之關係 》等論文。任 青,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圖書情報系,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文獻資料整理工作,參與整理《張蔭桓日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曾協助許恪儒先生整理《許寶蘅日記》(中華書局,2010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