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勇(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

譚勇(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

教授,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2009年民族學博士生學位答辯組專家、中國少數民族藝術碩士生導師、四川師大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國家一級演奏員、四川省學術學科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高校高級職稱藝術學科專家組評審專家組成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理、,四川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政協委員。

擔任文化部全國藝術科學國家“十五規劃”西部重點課題評審;國務院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揚琴》課題組成員;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民間音樂保護組專家;獲得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培養基金;西南民族大學配套培養基金;主持了四川文化“十二五”規劃研究課題(已結題);主持成都文化“十二五”規劃研究課題(在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授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榮譽,

人物經歷

1973——1975 在溫江專區師範學校就讀
1977——1978在成都市話劇院工作
1978——1982在四川音樂學院就讀
1982——1985在攀枝花歌舞劇團工作
1985——2000年在四川省曲藝團樂隊工作
2000——2004在四川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註:1989——1993在上海音樂學院進修班就讀
2007年夏,在清華大學(四川省委組織部、統戰部組織)高級研修班結業
學術兼職
譚勇,四川省政協委員、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少數民族藝術(民族音樂學)碩士導師,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理事,西川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西南民族大學首批學術學科帶頭人,四川省第四批學術學科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高校高級職稱藝術學科評審專家。四川省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

研究方向

民族音樂學 藝術表演論。

主要貢獻

(一)、理論領域
1著作:《胡弓天籟——譚勇樂論文集》、《中國西部十種民族弦樂技法整合》;《民族樂舞曲二度創作研究》、《新文化運動“音樂闖將”王光祈對大西南民族音樂影響》、《中國西部域內胡琴展衍錄》、《追夢蘭陵王》、《四川揚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參編)
2、代表論文:《悠悠鄉愁“歸”管弦——馬頭琴協奏曲〈歸〉的創作》、《梅蘭芳體系音樂別樣闡釋》、《四川清音哈哈腔分類及演唱詮釋》、《四川僳僳族傳統音樂現狀調查》、《宋·姜夔自度曲的多重審美》、《民族民間音樂聲腔的器樂化》、《文本研究中的民國俞鵬南胡狂想·序》、《日西遷徙說·胡茄十八拍》、《零距離觸覺俄羅斯芭蕾舞》、《致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錫林夫先生》、《我嚮往靜靜的頓河》。
(二)表演領域
1997年獲第十四世界青年聯歡節“金質獎章”及 “傑出藝術家”稱號; 1995年獲四川、重慶“十佳演員”; 2004年獲第七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1998年受文化部的派遣在歐洲荷蘭王國鹿特丹,比利時安德羅卜、德國慕尼黑等城市舉行了九場二胡獨奏音樂會;2003年維也納金色大廳“天華之聲”新年音樂會中國青年民樂團首席演奏家; 2005年在中國大學生藝術節(四川賽區)比賽中作曲指揮的民族管弦樂,馬頭琴協奏曲《歸》,獲表演、創作、指導老師三項一等獎。2008年作曲、指導的《卡莎莎》、《彝河踏浪》獲中國藝術院校最高獎 “文華特別獎”; 9月作曲、指導民族管弦樂《喔!我的大漠》獲中國大學生藝術節四川賽區一等獎。
(三)、創作領域
創作二胡齊奏曲《清音荷包調》(獲文化部創作金獎)、民族管弦樂《大漠》(四川省大學生藝術節專業組一等獎)、民樂組合《彝河踏浪》(文化部“文華特別獎”);二胡獨奏曲《康巴旋子》(《音樂創作》2008年第6期)、二胡·吉它·手風琴《哈瓦拉回憶》(中國音協首屆全國二胡比賽優秀表演獎)、馬骨胡·獨弦琴與手風琴三重奏《北倫河畔俏阿嬌》(中國少數民族藝術節決賽獎)。
音樂作品:《二胡馬頭琴獨奏、重奏、協奏曲集(總譜)》(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獨弦琴·馬骨胡·四胡集》(民族出版社)、《中國二胡教程》(西南大學出版社)。
音像作品: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轉播了譚勇在國際電影節上演奏的二胡獨奏曲《空山鳥語》;VCD《胡弓天籟——譚勇二胡獨奏電視音樂會》(中國唱片公司成都分公司出版)、《名師名校——琴弓激越劃彩虹》(四川電視台錄製);CD《鄉音鄉情》、《中國二胡·情韻篇》、《情系西南風》等。
著作:
《胡弓天簌 樂論文集》 2005年  四川民族出版社 25萬字 (獨著)
《胡琴·馬頭琴獨奏重奏曲集》 2006年 電子科技出版社 35萬字 (獨著)
VCD《譚勇:胡琴獨奏電視音樂會》200年中國唱片公司(國家十五計畫項目)(個人專輯)
CD《中國二胡·情韻篇》 2000年 中國唱片公司 (個人專輯)
CD《鄉音·鄉情》 2000年 成都文藝廣播站 (個人專輯)
CD《情系西南風》 1999年 成都人民廣播站 (個人專輯)
論 文:
《中國民族音樂與古典詩歌關係概要》 2007年9期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獨著)
《民間戲曲音樂聲腔的器樂化》 2007年2期 四川音樂舞蹈書(獨著)
《四川清音“哈哈腔”的分類及演唱詮釋》 2007年11期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獨著)
《悠悠鄉愁“歸”管弦》 2006年4期 內蒙古大學學報 (獨著)
《新文化運動與中國二胡崛起》 2004年3期 音樂探索 (獨著)
《川籍音樂家熊正林樂攻論》 2002年2期 台灣繞樑學報 (獨著)
《二胡舞與演奏論》 2001年4期 台灣繞樑學報 (獨著)
《不同於傳統胡琴思維訓練之一、二、三》 2008年1期 台灣台北市國樂學報(獨著)
主要項目
2007年,西部弦樂體系(十類樂器)的技法整合(四川省政府)
2007年,四川僳僳族傳統音樂現狀調查多聲部實驗(四川省攀枝花市政府)
2007年,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民間曲藝、四川揚琴(四川省學術學科大頭人培養基金)
2007年12月出任四川省政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音樂類)專家
2008年1月出任香港政府康樂文化署主持的香港國際音樂節決賽(中樂)評審
2008年2月中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新聞中心 (官方網站),發布“西南民族大學學生白德靈(二胡)、於曉冉(聲樂)獲香港國際音樂節專業組金獎”,譚勇老師獲優秀指導獎。
2008年3月著作:《四川省民族民間音樂研究文集》·中國大眾出版社
選入論文1.《四川僳僳族傳統音樂現狀調查—以米易新山為例》
2.《民間戲曲音樂聲腔的器樂化》
3 .《四川清音“哈哈腔”的分類及演唱詮釋》
2008年3月完成為西南民族大學參加全國大學生藝術節作曲:
京族·獨弦琴合奏《北崙河漣俏阿嬌》
2008年3月 課題著作《西部十種民族拉弦樂技法融合》(四川省學術學科帶頭人培養基金)
2008年4月 著作《他從心底線走來·王富強歌曲論》·中國文聯出版社
選入論文《我歌我吟·音詩富強》
2008年5月《論二胡曲“江河水”的悲劇魅力》河北師範大學學報3期(核心期刊)
混聲合唱《僳僳雅飛瑪總譜》音樂創作第3期(核心期刊)
2008年10月 著作《銀弦無垠——樂舞琴江》30萬字 香港音樂出版社

獲獎榮譽

1995年獲川渝“十佳演員”政府獎。
1997年獲第十四屆古巴世界青年學生聯歡節金質獎章;
1999年受文化部派遣在歐洲舉行九場《獨奏音樂會》(合作)。
2001年指揮四川省川劇院都督夫人(樂團演奏)獲全國戲劇比賽獎。
2003年在奧地利金色大廳“天華之號”新春音樂會上任中國青年民樂團首席演奏家。攜琴出訪歐、亞、非、拉美二十餘國家和地區,獨奏與著名的朝鮮人民軍協奏團學生團進行成功的合作。
2004年在中國藝術節(浙江)音樂專場決賽中作曲、指導、演奏的拉弦合奏《清音荷包調》獲文化部最高獎“群星金獎”。
2005年在中國大學生藝術節音樂專場決賽中,作曲、指揮的馬頭琴協奏曲《歸》獲(四川賽區)一等獎第一名,包括創作、表演、指導教師(合作)三大獎項;
2006年受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派遣,赴台灣各高校及環島原駐民地區巡演,二胡獨奏為民族歌舞晚會壓軸節目,在寶島引起轟動,台北多家電視台作了專訪播出。
2007年赴中越邊境京族三島採風學習東南亞民族音樂、創作,演奏了獨弦琴合奏曲《北崙河漣俏阿嬌》。
出版音樂作品專輯《胡琴馬頭琴獨奏、重奏協奏曲集》《混聲合唱僳僳雅飛瑪》總譜VCD、CD唱片《譚勇二胡獨奏電視音樂會》《鄉音鄉情》《中國二胡情韻篇》《情系西南風》等。
出版音樂理論著作《譚勇樂論文集》《銀弦無垠——樂舞琴匯》《華西民族拉弦樂技法現代流變與融合》(四川省學術學科帶頭人培養基金)。
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萬字。
出任上海“敦煌杯”民族器樂賽評審、香港國際音樂節中樂組決賽等評審。四川“十大傑出青年”評審(藝術界)巴蜀文化獎(二胡組)決賽評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