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古縣名)

譙(古縣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春秋時期,為陳國焦邑。秦,為譙縣,屬碭郡。漢元朔(前128年至前123年)中,譙縣改屬沛郡。建武十八年,譙縣改屬沛國。唐武德四年(612年),為亳州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譙
  • 故址:安徽亳州譙城區
  • 設治時間:春秋時期
  • 地區所出名人:曹操、曹仁等的故里
古焦國(今安徽亳州[1])。春秋時期,為陳國焦邑。楚成王三十六年(前637年),楚伐陳,為楚譙邑,後置譙縣,秦屬碭郡。故址在安徽亳州譙城區[1]區。漢元朔(前128年至前123年)中,譙縣改屬沛郡。王莽篡漢,改沛郡為吾符(府)郡(仍治相),改譙縣為延成亭。東漢初,復舊名。商代三亳之南亳,唐李泰撰《括地誌》記載宋州谷熟縣西南三十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湯所都也。”漢唐谷熟縣治為今谷熟鎮,原屬商丘縣,1951年後劃歸谷熟縣,1954年穀熟縣制撤銷後併入虞城縣。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塢牆集在虞城谷熟鎮西南35里處(即今安徽亳州市)。
建武十八年,遷豫州治於譙縣。二十年六月乙未,譙縣改屬沛國。建安十八年(213年)為譙郡治。黃初三年(222年),詔以譙城為陪都,與長安、許昌、洛陽、鄴並稱“五都”。晉永昌元年(322年)十月,後趙石勒陷譙城,豫州改治壽春(今壽縣城關鎮),義熙十三年(417年)為北譙郡治。東魏時,廢入小黃縣(也在今亳州市區)。隋大業三年(607年)四月,改小黃縣為譙縣,為譙郡治。唐武德四年(612年),為亳州治。天寶元年(742年)二月,改亳州為譙郡,至德二載(757年)十二月,改譙郡復為亳州,譙縣均為治所。金貞元三年(1215年),升亳州為集慶軍,譙縣為軍治。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蒙古改集慶軍為亳州。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至十八年五月,譙縣為紅巾軍所創大宋龍鳳政權的首都。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銷譙縣入亳州。
譙縣,為三國著名軍事統帥曹操、曹魏名將夏侯惇、夏侯淵、許褚、曹仁等的故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