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名園(しきなえん),琉球國時代又稱識名之御殿(琉球語:シチナヌウドゥン),是琉球庭園之一,位於日本沖繩縣那霸市識名,占地約4萬2千平方米,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室的離宮和接待中國派遣之冊封使的地方,由於坐落於首里城之南約1.56公里,別稱南苑。 基本介紹 中文名:識名園外文名:しきなえん別名:識名之御殿性質:琉球庭園之一 發展歷史,建築特色,景點,其他,交通, 發展歷史識名園在第二尚氏王朝尚穆王在位期間始建,至尚溫王在位的1799年(清嘉慶四年)完工。1941年,當時識名園所在地已屬日本沖繩縣,該園亦被日本指定為國之名勝。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園內設施遭到破壞。至美治時期結束、沖繩返還日本後,1975年開始動工重建,1976年再指定為國之名勝,1995年完成重建。2000年指定為日本特別名勝,同年12月登錄世界文化遺產。識名園周邊景色建築特色識名園為一回遊式庭園,遊人沿路走動會看到不同的景物。庭園建築風格糅合中國傳統建築和琉球本土獨特的建築樣式。庭園以心字池為中心,四周錯落木建築、拱橋、涼亭及樹林。當地雖然四季如夏,但園內不同位置種植不同季節綻放的花卉,使人能感受到四時更迭。池東植有梅林,春季梅花盛開;小島與泉邊種有藤花,夏日涼風拂過時可見藤花輕顫如水落;池畔的種植桔梗於金秋盛放。遊人在不同季節來到都可以感受不同的美景。回遊式庭園景點正門位於庭園西北方,為“屋門”樣式,古代只有上層社會人士的住宅可以採用,也是王族、使節和達官貴人專用的出入口。有一石疊路通往池塘,名為真珠道,本來連線首里城,但現時園外至首里城的路僅殘餘金城町的一段。通用門則是一般人用的出入口,也是現時開放給遊人進出識名園的入口。兩個入口之間築有一座民居形式的房子,稱為番屋,是守衛所住的地方。庭園西南方為勸耕台,代表琉球國王以農富國的政策。上面立著由尚育王的冊封使林鴻年於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所題的“勸耕台碑”。勸耕台處於園內最高點,上有一亭,稱為八角堂。於台上遠眺,不但可飽覽識名園全景,還看到廣闊的陸地,卻看不到大海,讓冊封使們時覺得琉球幅員廣大,有如大國。當池水滿溢時,滿溢的池水會在勸耕台附近形成一個小瀑布,冰涼的池水潺潺流下,正合在當地炎熱的氣候中消暑。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