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聯輝

謝聯輝

謝聯輝,福建龍巖人,植物病理學家,植物病毒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從事農業教育38年,教書育人,自成特色。對中國水稻病毒病的毒源種類、分布、傳播、測報和治理做出了突出貢獻。對甘蔗、菸草、番茄、水仙和香蕉等植物病毒病的研究頗有建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聯輝
  • 出生地:福建龍巖
  • 職業:中國科學院院士
  • 畢業院校福建農學院農學系
  • 代表作品:《水稻病毒病測報辦法》等
人物簡介,個人經歷,成就及榮譽,個人履歷,社會評價,心繫農民 志在農業,教書育人 自成特色,科學研究 別具一格,主要論著,

人物簡介

謝聯輝,福建龍巖人,1958年畢業於福建農學院農學系,植物病理學家,植物病毒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60-1961年進修於北京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學系。歷任福建農學院講師、植物病毒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教授、植物保護系主任。1978年首次發現水稻簇矮病,提出採用抗病品種,輔以育秧、返青分櫱兩階段治蟲的防病措施。1979年、1982年先後發現水稻鋸齒葉矮縮病毒和東格魯病毒。共同編寫有《水稻病毒病測報辦法》,合著有《植物免疫學》。 從事農業教育38年,教書育人,自成特色。對中國水稻病毒病的毒源種類、分布、傳播、測報和治理做出了突出貢獻。對甘蔗、菸草、番茄、水仙和香蕉等植物病毒病的研究頗有建樹。
謝聯輝謝聯輝

個人經歷

謝聯輝,1935年3月9日出生於福建省龍巖市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為人正直,雖未進過學堂,但酷愛讀書。受父母影響,加上經濟困難,謝聯輝自幼養成勤奮好學、熱愛勞動的習慣,樹立了立志於農的理想。他上國小和中學是在半農半讀中度過的。謝聯輝1954年入福建農學院。每逢節假日他或上山下田,或沿江捕魚,增加了不少自然知識,他的各門功課總是獲得優秀的成績,深得老師好評。謝聯輝1958年夏畢業,即被留校到剛復辦的植保系任教,兼植病教研組秘書,協助陳昭炫主任抓教研組工作。
1960年,他到北京農業大學植病專業進修,先後受教於林傳光裘維蕃曾士邁俞大紱等,並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為後來從事植物病原學和植物病理學研究打下良好基礎。1961年,謝聯輝回到福建農學院,繼續從事植物病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謝聯輝工作30多年,在教學方面先後開過植物病理學、植物免疫學、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植物病毒學和分子病毒學等課程。教學中,由於他能理論聯繫實際,很受學生歡迎,曾被評為院和省的先進教育工作者。在科研方面,他在早期作過稻瘟病、小麥稈鏽病馬鈴薯病毒病的研究,很好地解決了當地的生產問題。70年代以來,他系統地研究了中國水稻病毒的種類、分布、致病力、傳毒昆蟲、測報與治理。他還研究了中國水仙、甘蔗、菸草、番茄和香蕉等植物的病毒種類、分布、發生和治理措施。他的這些研究,很有特色,受到同行關注。他在1984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謝聯輝謝聯輝
謝聯輝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福建農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植病學科委員會主任,病毒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社會兼職有:全中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農業部第二、三、四、五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五、六屆學科評審組成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植病學會理事長,省高校教師第三、四屆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省科協副主席等。1991年,他被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院士)。

成就及榮譽

謝聯輝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歷任福建農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室主任、所長、院(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現為福建農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植物病毒研究所所長,福建省植物病毒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先後被選為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重大基礎性研究項目專家委員會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國家科委發明評選委員會特邀審查員、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植病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專家聯誼會會長、省高校教師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主任、省學位委員會副主任、省自然災害防禦研究委員會副主任、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省植病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他先後從事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植物免疫學、植物病毒學、高級植物病理學植物病毒分類學、植物病毒文獻選讀和分子病毒學的教學工作,並培養出12名碩士和9名博士,教書育人,深受好評,先後被評為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全國優秀教師,並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早期做過小麥稈鏽病、稻瘟病和馬鈴薯病毒病的研究,很好地解決了當地的生產問題,特別是在小麥稈鏽病的研究中還發現了菌源的越冬基地問題。1973年以來,系統研究了中國水稻病毒病的病原種類、分布、為害、傳播、測報與治理,其成果被譽為是"對世界病毒的研究做出了新的貢獻"。1981年4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國際水稻研討會上作了"水稻簇矮病,一種新的水稻病毒病"的特邀報告;1985年10月在日本筑波召開的國際熱帶水稻和豆科作物病毒病學術討論會上被特邀作了"中國水稻病毒病研究"的大會報告,並被選為大會主席。他發現一種新的水稻病毒--水稻簇矮病毒,受到國際稻病學界的好評。他所報導的水稻齒矮病毒和水稻東格魯病毒均系中國新記錄。這些病害的發現,及時弄清了病毒的病原性質、傳播途徑和發病因子,從而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蔓延,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因此於1984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福建省優秀專家。此外,他還比較全面地研究了中國水仙、甘蔗、菸草、番茄和香蕉等植物的病毒種類、分布、發生和防治對策,報導了11箇中國新記錄和5箇中國大陸新記錄。前後發表在中外學術刊物上的論文130餘篇,主編全國農業高等院校統編教材2本,主編、編著《植物病毒名稱及其歸屬》、《水稻病毒》等多部專著。曾獲我國部、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四等獎1項。

個人履歷

1935年3月9日 出生於福建省龍巖市。
1958年 畢業於福建農學院農學系,下放農村。
1958年——1960年 福建農學院植病教研組助教。
謝聯輝謝聯輝
1960年——1961年 在北京農業大學植病教研組進修。
1961年 福建農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964年——1966年 下放農村。
1969年——1972年 下放農村。
1979年——1994年 福建農學院(農大)植物病毒研究室主任。
1984年——1996年 福建農學院(農大)植保系主任。
1991年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3年 福建農學院(農大)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4年至今 福建農林大學植物病毒研究所所長。

社會評價

心繫農民 志在農業

謝聯輝對農村、農民有著特殊的感情。早在讀中學和乾農活中就有許多不得其解的問題,他希望將來做個有知識、有技術、能為農業生產解決問題的農民。大學快畢業時,他自願要求到農村去。1958年初春,謝聯輝來到了閩西老區的長汀南山,受到當地幹部民眾的熱烈歡迎,並撥了30多畝土地,組織了10個青年,成立了青年突擊隊。謝聯輝任副隊長,負責技術工作和全區的技術培訓。在那裡,他為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農業實踐中倍感興奮。由於大膽改制,技術到位,靈活運用“八字憲法”,水稻的畝產量由原來的不到150千克提高到400多千克,在當地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他也因此被評為縣生產模範。
謝聯輝參加工作以後,又有兩次長駐農村的經歷。在這共長達6年的期間,他不僅和農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解決了生產中的一些關鍵問題,為當地農業的增產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深受農民歡迎。第一次他深入莆田縣沿海,以梧塘公社為基地,通過改換品種和綜合防治,很好地解決了小麥稈鏽病水稻白葉枯病問題。第二次下放寧化縣山區,他志願要求到被稱為“600斤架子,200斤產量”的稻瘟病窩之鄉,通過摸底,找到對策,第一年即把病害控制住,獲得全鄉1500多畝水稻平均畝產403千克的好收成,吸引了鄰近農民的關注,先後有8個縣30幾個公社、大隊和勞改農場的幹部、農民前來參觀取經,受到上級領導的重視。
謝聯輝謝聯輝

教書育人 自成特色

謝聯輝主持和組織過植保本科、植病碩士、博士等不同層次的各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承擔和完成了國家、部和省級的多項科研任務;多次深入農村,直接參與生產變革和科學實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套教書育人的道道。
謝聯輝始終把農業教育和經濟發展聯繫在一起。教育的核心是教師的素質和水平。他對教師這一行十分投入。他可以為了學生放下自己的親人。他嚴格要求自己,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獻身精神。他被選為植保系主任和植病學科帶頭人,連任數十年來始終重視隊伍建設,對教師要求明確,措施有力,從而形成一支結構比較合理,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植保系也由原來的一個博士點,增加為兩個博士點,並於1992年以來先後雙雙被評定為省的重點學科,並均被批准建立省的重點實驗室,為培養優秀教育人才形成良性循環。
謝聯輝在教學方法上也頗有講究。他教過多門課程,都很受學生的歡迎。他的教學原則是“少講精煉,啟發智慧型”。他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應作為教師傳道、授業的一個指導思想。
他的課堂教學少而精,總是圍繞所授課程的重點、難點和學生似是而非的模糊點,開展討論式的講授,而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自學、查閱文獻,寫學習提綱,參加課堂討論和實驗實習,以期培養學生在獲得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得到自身的讀、寫能力,講演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鍛鍊,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因此他在組織教學過程中,總是認真備課,嚴密考慮,對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要求,真是“台上10分鐘,台下10年功”。
謝聯輝謝聯輝

科學研究 別具一格

謝聯輝常說:“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不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就難以勝任教學工作;開展科學研究,不聯繫生產實際,不結合學科發展需要,就很難有生命力”。他早期致力於小麥鏽病和稻瘟病的研究,就是因為當時兩病危及小麥和水稻生產,造成災害性損失。直至找到以更換抗病品種為中心的綜防措施,很好地解決了當地生產問題,他才轉而搞其他課題。繼60年代初省外水稻病毒病數度流行之後,水稻黃葉病在福建暴發,深深地觸動了他,於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在他腦海中醞釀著。1972年剛下放農村回來的他正式申請開展水稻病毒病的研究。經費很少,條件很差,時間沒有保證,但他從零開始,並且堅持了下來。1979年他組建了植物病毒研究室,1994年又組建植物病毒研究所,並被批准成立福建省植物病毒學重點實驗室。1973年以來他和同事們先後深入福建省的62個縣市和中國南北稻區的20個省區廣泛開展了調查採樣和系統試驗研究,明確了中國水稻病毒病的病原種類、地理分布、介體昆蟲、流行預測和防治對策。
在病原種類方面,全世界已確認的水稻病毒及其類似病害的病原有17種,中國12種,謝聯輝均已涉足。其中水稻簇矮病毒(RBSV),依其生物學、血清學和理化特性,是植物呼腸孤病毒屬的一個新成員;水稻齒矮病毒(RRSV)、水稻東格魯球狀病毒(RTSV)和水稻東格魯桿狀病毒(RTBV)系中國新記錄;水稻草矮病毒(RGSV)為中國大陸新記錄。這些成果,尤其是RBSV 的發現,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極大重視,並被VIDE資料庫和多種重要的植物病理學、植物病毒學書、刊所引用。
對地理分布,通過實地調查、標本檢測,結契約仁報導,謝聯輝他們已全面明確中國發生的12種水稻病毒及植原體所致病害的地區分布,並繪製了各種病害的分布圖,為病害監測和防治提供了依據。
對介體昆蟲,他們通過生物學測定和血清學檢測,明確了上述病原的介體種類及其傳毒特性,並發現了水稻矮縮病毒(RDV)的一種新的介體昆蟲——二點黑尾葉蟬(Nephotettix virescens)。這一研究結果,修正了國外權威學者的結論,現已得到普遍的確認。
在流行預測方面,他們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成功。主要有:(1)基本查明了RBSV、RDV、RRSV、RSV(水稻條紋病毒)、RTSV和RTYV(水稻暫黃病毒)所致病害的發生、流行特點;(2)根據主要水稻病毒的致病特性和流行本質,確立了一套預警體系;(3)建立了可分別於發病前90~100天和40~50天,對閩西北兩種主要病毒(RTYV和RDV)病的預測方程,經多年驗證與實際情況相符。根據這一成果的理論原則(由謝聯輝起草)制訂的水稻病毒病測報方法,已被農業部測報總站採納並正式出版,供全國推廣套用。這套辦法的提出,改變了國內外水稻病毒病預測僅為化學治蟲防病的局限性作用,而使預測預報直接為病害的綜合防治服務。
在病害防治上,他們針對水稻主要病毒病的發生、流行特點和多年防治的成功經驗,提出了水稻病毒病的一個完整的防治對策,即結合病情預測,堅持抗、避、除、治的“四字原則”。這一原則套用於生產實踐中,只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即能奏效。
謝聯輝謝聯輝
謝聯輝所主持的水稻病毒病研究別具一格,頗有特色。1981 年,謝聯輝應邀出席國際水稻研討會,專題主講“水稻簇矮病——一種新的水稻病毒病”,受到與會者的關注和好評。1985年,他應邀出席熱帶水稻和豆科作物病毒病國際研討會,作了“中國水稻病毒病研究現狀和問題”的大會專題報告,深受歡迎,並被選為大會執行主席。1988年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曾有這樣的評論:“福建農學院水稻病毒病的研究上有著獨特的計畫和紮實的基礎,他們所確認的水稻病毒病包含了南亞和東南亞所共有的水稻病毒病,這些病毒在中國南部越來越重要,並對中國中部是一潛在威脅”。他們完成的“中菲兩種水稻病毒病的比較研究”為開展國際間比較病毒學的研究和豐富植物病毒學的內容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最近與日本國立農業研究中心及美國Scripps研究所的合作研究已取得良好進展。先後有日、美、英、法、比利時、紐西蘭和東南亞等15個國家50多位學者和國內裘維蕃王鳴歧邱人璋等100多位教授來這個病毒室(所)參觀訪問和學術交流,受到同行的讚賞。
謝聯輝除對水稻病毒病的研究作出突出貢獻外,還對甘薯、甘蔗、菸草、番茄、水仙和香蕉等植物病毒病開展了研究,在學術上、生產上也有重要貢獻。
謝聯輝編譯出版了3部譯叢專輯,主編出版兩部統編教材,發表了110多篇論文(含合作),獲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水稻簇矮病,一種新的病毒病”獲福建省科技成果一等獎、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此外,在水稻其他病毒和菸草、香蕉病毒的研究上,還獲得過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四等獎1項。現在,謝聯輝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正為進一步發展中國植物病理學和植物病毒學不斷前進。

主要論著

1 謝聯輝等.水稻簇矮病的研究Ⅰ-Ⅶ.植物病理學報.1979,9(2);1982,12(4);1983,13(3);1984,14(1);1993,23(3);1993,23(4);1994,24(1)
2 謝聯輝等.水稻病毒病化學治療試驗初報.病毒學集刊.1979:44~48
3 謝聯輝等.鋸齒葉矮縮病在中國水稻上的發現.科學通報.1980,25 (13):611~613
4 謝聯輝等.水稻黃葉病和矮縮病流行預測研究.福建農學院學報.1980,9(2):32~43
5 Xie Lianhui et al.. Rice bunchy stunt, anew virus disease. Th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81 IRRC, Los Bonus, Philippines. 1981:1~7
6 Xie Lianhui et al.. A new insect vector of rice dwarf virus, Int. Rice Res. Newsl.. 1981,6(5):14
7 謝聯輝等.水稻品種對病毒病的抗性研究.福建農學院學報.1982,11 (2):15~18
8 謝聯輝等.水稻東格魯病(球狀病毒)在我國的發生.福建農學院學報.1982,11(3):15~23
9 Xie Lianhui et al. , Properties and concentratations of rice bunchy stunt virus, Int. Rice Res. Newsl. 1982,7(2):6~7
10 謝聯輝等.福建水稻東格魯病發生和防治研究.福建農學院學報.1983,12(4):275~284
11 謝聯輝等.水稻鋸齒葉矮縮病毒抗血清的製備及其套用.植物病理學報.1984,14(3):147~151
12 Xie L.H..Research on rice virus diseases in China,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Series.1986(19):45~50
13 謝聯輝等.水仙潛隱病毒病病原鑑定.雲南農業大學學報.1990,5(1):17~20
14 謝聯輝等.水仙病毒血清學研究:Ⅰ.水仙黃條病毒抗血清的製備及其套用.中國病毒學.1991,6(4):344~348
15 Xie, L. H. et al.. Diagnosi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rice virus diseases in China′s continent. 5th International Plant Virus Epidemiology Symposium, Virus, Vectors and the Enviroment, Valenzano (BARI), Italy. 27~31 July,1992:235~236
16 謝聯輝.面向生產實際開展病害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刊.1993,8(1):61~62
17 謝聯輝等.福建菸草病毒種群及其發生頻率的研究.中國菸草學報.1994,2(1):25~32
18 梁訓生,謝聯輝主編.植物病毒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94
19 Xie, L. H. et al.. Rice bunchy stunt virus: a new member of Phytoreovirus.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6,25(3):312~319
20 謝聯輝主編.水稻病害.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