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葉枯病

水稻白葉枯病

水稻病害之一,病株葉尖及邊緣初生黃綠色斑點,後沿葉脈發展成蒼白色、黃褐色長條斑,最後變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實率增加。病菌在種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傳播。分櫱期病害開始發展。高溫多濕,暴風雨,稻田受澇及氮肥過多時有利於病害流行。防治法:利用不同品種抗病性的不同進行防治,從無病區留種,種子消毒,清除病稻草,合理施肥和淺水勤灌,增強水稻抗病力和秧田、大田噴代森銨、殺枯淨等藥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稻白葉枯病
  • 表現:初生黃綠色斑點
  • 部位:葉尖及邊緣
  • 病株特點:易倒伏,稻穗不實率增加
病原,發病症狀,發病條件,發病特點,防治方法,

病原

Xanthomonas oryzae 稱水稻黃單胞菌。包括白葉枯病菌和條斑病菌兩個致病變種:即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Ishiyama)稻生黃單胞菌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Fang et al.)水稻黃黃單胞菌水稻生致病變種,屬細菌。異名X.campestris pv.oryzae (Ishiyama) Dye。稻白葉枯病菌菌體短桿狀,大小1.0-2.7×0.5-1.0(μm),單生,單鞭毛,極生或亞極生,長約8.7μm,直徑30nm,革蘭氏染色陰性,無芽孢和莢膜,菌體外具粘質的胞外多糖包圍。在人工培養基上菌落蜜黃色,產生非水溶性的黃色素,好氣性,呼吸型代謝,不同地區的菌株致病力不同。自然條件下,病菌可侵染栽培稻、野生稻、李氏禾、茭白等禾本科植物。病菌血清學鑑定分三個血清型:Ⅰ型是優勢型,分布全國。Ⅱ、Ⅲ型僅存在於南方個別稻區。病菌生長溫限17-33℃,最適25-30℃,最低5℃,最高40℃,病菌最適宜pH6.5-7.0。

發病症狀

水稻白葉枯病又稱白葉瘟、茅草瘟、地火燒等。我國各稻區均有發生。水稻主要病害。對產量影響較大,秕谷和碎米多,減產達20%-30%,重的可達50%-60%,甚至顆粒無收。一般秈稻重於粳糯稻,晚稻重於早稻。
秧苗在低溫下不顯症狀,高溫下秧苗病斑短條狀,小而狹,擴展後葉片很快枯黃凋萎
⑴葉緣型:是一種慢性症狀,先從葉緣或葉尖開始發病,發現暗緣色水漬狀短線病斑,最後粳稻上的病斑變灰白色,秈稻上為橙黃色或黃褐色,病健明顯。
水稻白葉枯病
⑵青枯型:是一種急性症狀。植株病感後,尤其是莖基部或根部受傷而感病,葉片呈現失水青枯,沒有明顯的病斑邊緣,往往是全葉青枯;病部青灰色或綠色,葉片邊緣略有皺縮或捲曲。
在潮濕後早晨有露水情下,病部表面均有蜜黃色黏性露珠狀的菌膿,乾燥後如魚子狀小顆粒,易脫落。在病健交界出剪下一小塊病組織放在玻片上,滴上一滴清水,再加上一玻片夾緊,約1分鐘後對光看,如切口有雲霧狀霧噴出,即為白葉枯病。也可剪一段6厘米長病葉,插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一晝夜,上端切口如有淡黃色渾濁的水珠溢出,即為白葉病。

發病條件

帶菌種子、帶病稻草和殘留田間的病株稻樁是主要初侵染源。李氏禾等田邊雜草也能傳病。細菌在種子內越冬,播後由葉片水孔、傷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分泌帶菌的黃色小球,借風雨、露水、灌水、昆蟲、人為等因素傳播。病菌借灌溉水、風雨傳播距離較遠,低洼積水、雨澇以及 灌漫灌可引起連片發病。晨露未乾病田操作造成帶菌擴散。高溫高濕、多露、颱風、暴雨是病害流行條件,稻區長期積水、氮肥過多、生長過旺、土壤酸性都有利於病害發生。一般中稻發病重晚稻,秈稻重於粳稻。矮稈闊葉品種重於高稈窄葉品種,不耐肥品種重於耐肥品種。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和孕期易感病。

發病特點

該病是由細菌引起的,病原菌為水稻黃單胞菌(Xanthomonasoryzae)。初侵染源主要是病草和病谷,細菌經水流傳播到秧田,引起秧苗發病。早稻秧苗感染後往往不表現症狀,成為帶菌苗。晚稻在三四葉期就可表現症狀。秧田期淹水,秧苗期淹水,秧苗被感染的機會增多,淹水沒頂次數越多,時間越長,秧苗帶菌率越高。當帶菌苗或顯症狀的秧苗移栽到大田後,到分櫱末期稻株抗病力降時開始發病,成為中心病株。以後又在病株的病部產生大量的菌膿,借灌水和暴風雨傳播,不斷進行再侵染,使病害在田間不斷擴大蔓延。
颱風保育或洪澇災害容易造成白葉枯病暴發流行。偏施氮肥,深水灌溉,特別是受淹的情況下發病嚴重。受淹時間越長,次數越多,發病越重。串灌、謾灌致使病原菌隨水流傳播,擴大危害。品種之間的抗病差異明顯。稻株抗病力一般在分櫱末期開始下降,孕穗、抽穗階段最易感病。氣溫在26-30°C,相對濕度在90%,多雨、日照不足、風速大的氣候條件下,都有利於病害的發生流行。

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品種為基礎,在減少菌源的前提下,狠抓肥水管理,輔以藥劑防治,重點抓好秧田期的水漿管理和藥劑防治。
⑴種子處理:播前用50倍液的福馬林浸種3小時,再悶種12小時,洗淨後再催芽。也可選用浸種靈乳油2毫升,加水10-12升,充分攪勻後浸稻種6-8千克,浸種36小時後催芽播種。
⑵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白葉枯病最經濟有效的途徑,如華安2號、中9A/838、皖稻44、金兩優36、特優813、優優128等。清理病田稻草殘渣,病稻草不直接還田,儘可能防止病稻草上的病原菌傳入秧田和本田。搞好秧田管理,培育無病狀秧。選好秧田位置,嚴防淹苗。秧田應選擇地勢高,無病,排灌方便,遠離稻草堆、打穀場和曬場地,連作晚稻秧田還應遠離早稻病田。防止串灌、謾灌和長期深水灌溉。防止過多偏施氮肥,還要配施磷、鉀肥。
⑶藥劑防治:老病區在颱風暴雨來臨前或過境後,對病田或感病品種立即全面噴藥1次,特別是洪澇淹水的田塊。用藥次數根據病情發展情況和氣候條件決定,一般間隔7-10天噴1次,發病早的噴2次,發病遲的噴1次。每667平方米86.2%氧化亞銅水分顆粒劑、殺菌農藥【鬥神】50mL,70%葉枯淨(又稱殺枯淨)膠懸劑100-150克,或25%葉枯寧可濕性粉劑100克,或高科20%氟矽唑咪鮮胺30-50mL,或10%氯黴素可濕性粉劑100克,或50%代森銨100克(抽穗後不能用),或25%消菌靈可濕性粉劑40克,或32%核苷溴嗎啉胍(兼防病毒病)600倍液,或15%消菌靈200克,或天威3號(50%氯溴異氰尿酸,登記的是水稻白葉庫病)以上藥劑加水50升噴霧。
(4)治蟲控病:這是防治持久性蟲傳病毒病的通用措施,也是當前條紋葉枯病防治上的急救措施,經初步試驗表明有較好效果,但如防治不當仍會造成嚴重危害。治蟲時要注意同時連片用藥,以確保防治效果。由於灰飛虱傳毒過程非常迅速和病毒病本身的特殊性,單一依靠藥劑治蟲並不能達到100%的效果,最好與抗耐品種結合使用方能達到更好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