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祖望
- 出生日期:1705
- 逝世日期:1755
- 主要成就:創立謝山學派
簡介,學術成就,評價,
簡介
全祖望生平服膺黃宗羲,為黃私淑弟子,並頗受萬斯同的影響。祖望性伉直,嘗入翰林,因不肯趨附時相,散館歸班候補,便辭官歸。曾主講本郡藏山書院,因地方官失禮而去。晚年被聘主講端溪書院,對粵省學風,影響頗深。
學術成就
謝山學派博治經史,尤以史學著稱。全祖望為學,“淵博無涯□,於書靡不貫穿”。對宋末和南明史事深有研究,“時開明史館,復為書六通移之。先論藝文,次論表,次論忠義隱逸,兩列傳皆以其言為題”。他最樂道晚明仗節死義之士與抗志高蹈不事異姓者。“南雷表章明季忠節諸人,先生益廣修粉社掌故、桑海遺聞以益之,詳盡而核實,可當續史”。其所作南明諸賢之碑誌記傳等,有不少這方面的資料。
全祖望善論學術流派,黃宗羲《宋元學案》“甫創草稿,先生為之編次序目,搜采輯補,編成百卷”。從四十二歲起,前後十年,未曾間斷,用力甚勤,臨沒尚未完稿。祖望續修此書,不定一尊,各家各派乃至理學以外之學者平等看待;不輕下主觀結論,各家學術並時人及後人所批評者,廣搜之以入“附錄”,令學者自行判斷;注意師友淵源及流別,每案皆先列一表,詳舉其師友及弟子,又對地方關係多所說明,以明學術與環境的相互影響。
全祖望曾七校《水經注》,三箋《困學紀聞》,“皆足見其汲古之深”。又將答弟子董秉純、蔣學鏞、盧鎬等所問經史疑義錄為《經史問答》十卷。“金氏服膺宋儒,而賈精考據文獻之學,蓋承其鄉厚齋王氏嫡傳。於漢注、唐疏研穴極深,如《漢經師論前漢經從祀議》、《唐經師從祀議》、《尊經閣把典議》、《原緯》諸篇,皆極有功於經學,《漢經師論》尤為諸儒干城。而《荊公周禮新義題詞》、《陳用之論語解序》、《王昭禹周禮詳解跋》等篇,謂荊公解經,最有孔、鄭諸公家法,因力欲存王氏一家之學。其《禮記輯注序跋》、《衛棟齋禮記集說》,深慨於陳匯澤之陋學,而以衛氏之書不列學官為惜。跋夏柯山《尚書解》,極以明代專用蔡傳為非。《讀吳草廬儀禮纂言》謂草廬此書本於朱子,然四十九篇流傳既久,不宜擅為割裂顛倒。諸所論列,其於古學,真能篤信謹守者矣。其《左氏溢說》一篇,卓識通議,遠出顧震滄《春秋諡法考》之上。集中余文辨正名物、創通大義者尚多,至別刻《讀易別錄》一書,剖析精嚴,尤《易》義之橐□”(李慈銘《越縵堂日記》)。
蔣學鏞為全祖望入室弟子,“萬氏史學冠海內。萬氏歿,全氏得其傳;全氏歿,先生得其傳。尤粹於經,嘗取衛□《禮記集說》,薈粹諸家,為之援據考定。其立說不拘宋,亦不媚漢,將成一家言”。
評價
李慈銘曰:“謝山於《宋元學案》致力甚深,節錄諾家語錄、文集,皆能擇其精要。所附錄者,萌裁尤具苦心,或參互以見其人,或節取以存其概,使純疵不掩,本末鹹賅,真奇書也!梨洲原本不過十之三四,其子宋史所續亦屬寥寥,然起例凡發,大綱已具。謝山以專門之學,極力成之,故較《明儒學案》倍為可觀。所撰序錄八十九首,犀分燭照,要言不煩,宋儒升降源流大略皆具,學者尤不可以不讀。”(《越縵堂日記》)
徐世昌《清儒學案》評曰:“謝山為學,私淑南雷,精治經史,博極群書,尤熟於明事,凡永樂靖難忠賢,□禍東森始末,唐、桂遺聞,皆能抉其隱微。平生留意鄉邦文獻,於明季里人之死難者,必為之辨誣徵實,作碑誌銘傳以存其人。數百年來,浙東學派以重根柢、尚志節為主,南雷開其先,萬氏繼之,全氏又繼之,風氣綿延,迄今弗替,其效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