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辛安鎮下轄村)

謝家村位於海陽西南部,辛安鎮西北,鳳凰山之陽,地處東經120°57′,北緯36°40′。東鄰大、小店村,北毗木橋夼村;南連朱村,西與行村接壤。與青島、煙臺各距120公里,呈彎弓居中之勢。隸屬辛安鎮。全村轄區面積2.2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家村
  • 地點:海陽西南部
  • 東經:120°57′
  • 北緯:36°40′
  • 面積:2.2平方公里
歷史淵源,人口,文化,農業經濟,鄉村建設,基層行政組織建設,革命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歷史淵源

明洪熙元年(1425年),宮昆庥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觀建村處山如飛鳳,水若游龍,擇“龍鳳呈祥”佳語,取“鳳翔寶地”之意,命名鳳翔宮家。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謝有才自“小雲南”博樂縣遷入,兩姓聯誼,和睦相處,並於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更名謝家。
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謝姓建村,以姓命村名謝家。後有徐、譚、隋、呂等姓相繼遷入定居。

人口

2002年,全村306戶,822人,有謝、徐、譚、隋、呂、於、王、馬等8姓,均為漢族,謝姓人口居多。

文化

文教科技謝家素有“崇文尚雅、尊師重教”之風。1999年,村自籌資金18萬元,擴建了謝家學區學校,設10個班,有15名教師,300多名學生。並配套了微機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等硬體設施,通過煙臺市達標驗收。2000年被評為優秀學區。1978-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42人。 1999年,村投資10萬元,建起藏書1萬餘冊的高標準圖書閱覽室。2000年,本村獲煙臺市模範文化村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村委重視企業文化、採取多種途徑培養科技人才,堅持經常聘請專家、教授進村講課或派人外出學習。2002年,全村初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32人,並有12名高級技術人才先後在本村企業供職。

農業經濟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60-70公斤,生活半年糠菜半年糧,不少人靠逃荒、要飯度日,時有“72根要飯棍”之說,其中耕地面積127公頃。適宜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大豆、蘋果、蔬菜等農作物。

鄉村建設

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240公斤。2002年,人均存款3000元,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138輛,機車166輛,電話287部,彩電380台,冰櫃210台,洗衣機28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一條水溝穿村而過。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1976年,統一規劃街道,填平了“穿心溝”,建起了商品樓。1998年,投資20多萬元,修建起街心廣場、燈光球場,申辦設立了農貿集市。並對村內主要街道兩側進行了漿砌、綠化,配套了垃圾箱,建成了花園式村莊。1999年,結合農電改造,安裝了村前連村路路燈,最佳化了投資發展環境。2000年,村又投資80多萬元,挖砌了3個深水井,結束了謝家村世代缺水的歷史,為全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2002年,全村新房率達到90%以上。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0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8年,投資10萬元吃上了自來水。1981年投資8萬元,用上了電網供電。1984年,購置了16mm電影放映機,自放電影。本年起,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逐年提高,連年按人口發放20-30元春節補助,60歲以上的老黨員和80歲以上的老人享有專項生活補助。1995年,投資10萬元安裝了閉路電視。1997年,購置了攝、錄、放等電教設施。1999年建成電話村,開通虛擬網。至2000年,村集體累計為村民發放各種福利、墊付各種集資以及公益事業投資800多萬元。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85年以來,村黨支部多次被中共煙臺市委、海陽縣委、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1943年成立村政府,徐作鏡為首任村長。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擔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徐作鏡、徐進堂、謝光茂、謝雲熙、謝光榮、隋永勝、謝玉太、譚忠德、謝豐民。l999年5月,黨支部書記謝豐民當選首任村民直選村委主任。

革命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於桂芝(女)由程鵬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4年2月,於桂芝發展徐玉林入黨,同年成立黨支部,徐玉林任黨支部書記。1945年後,村里各界抗日救國會、青救會、農救會、婦救會等民眾組織相繼建立,並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解放後,曾擔任黨支部書記的有謝光文、謝光茂、謝光榮、謝光章、徐先昌、謝雲京、謝豐民。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6個,黨員76名。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