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瓦克病毒性胃腸炎

諾瓦克病毒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本病全年均可發生,多在寒冷季節發病。1972年,Kapikan等藉助免疫電鏡技術對1968年美國俄亥俄州Norwalk地區流行的急性胃腸炎進行研究,從患者糞便標本中找到致病病毒,稱諾瓦克病毒(Norwalkvirus)。此後,在世界各地發生過多起類似流行,將找到的病毒依發病地點命名,如夏威夷、馬林、雪山、札幌病毒等,這些病毒稱諾瓦克樣病毒。其形態與諾瓦克病毒相似,基因組結構也相似,但抗原性不同。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腸胃
  • 常見病因:諾瓦克病毒感染
  • 常見症狀:腹瀉、嘔吐,腹痛,有時腹痛呈劇烈絞痛,伴食慾減退、全身乏力、頭痛、低熱等
  • 中文名 :諾瓦克病毒性胃腸炎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諾瓦克病毒呈球形,直徑27nm~32nm左右。無包膜,為單股正鏈RNA,在宿主細胞核中複製。其基因組包括3個開放讀碼框架(ORF),ORF1編碼具有RNA多聚酶性質的非結構蛋白前體,ORF2編碼一種相對分子量約為57kD的衣殼蛋白。此蛋白有抗原性,也能產生抗體。ORF3編碼一種分子量約22.5kD的蛋白質,其作用尚不清楚。目前,諾瓦克病毒和諾瓦克樣病毒沒有系統的分類和命名,諾瓦克病毒為這類病毒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開始歸類於小圓結構病毒(SRSVs),因為顆粒直徑均為30nm左右,而且彼此形態上不能區分,臨床情況相似。但是目前眾多學者的研究表明,該病毒在基因組結構、編碼蛋白及病毒的形態結構上都與杯狀病毒最相似,故在病毒分類上已經歸於杯狀病毒科。諾瓦克病毒屬僅感染人和猩猩,不感染一般動物。

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24~48小時,可短至18小時,長至72小時。起病急或逐漸發病,以腹瀉、嘔吐為主要症狀,常有明顯噁心。腹瀉每天數次或10多次,水樣便或黃稀便。腹瀉為非血性,可有腹痛,有時腹痛呈劇烈絞痛,伴食慾減退、全身乏力、頭痛、低熱等。兒童患者先出現嘔吐水樣物,然後出現腹瀉。病程一般2~3天,有自限性,食欲不振及乏力可持續數日,老年患者病程較長。

檢查

1.外周血
白細胞大多數正常或稍高,亦有少數白細胞計數降低。
2.糞便檢查
大便鏡檢多無異常,培養無致病菌生長。
3.免疫電鏡
病後24小時的糞便可用免疫電鏡檢測病毒顆粒,常因病毒量少而難以發現。
4.放射免疫(RIA)方法
檢測糞便中的病毒抗原,敏感性比免疫電鏡高,但諾瓦克病毒抗原與抗血清較難獲得。用放射免疫法等方法測定血清特異性抗體,雙份血清抗體效價顯著上升者則有助診斷。
5.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
斑點雜交法檢測病毒RNA,或RT-PCR法擴增標本中的病毒RNA,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好。

診斷

1.流行病學主要了解接觸史,發病季節,所在地區有無類似疾病流行。
2.臨床表現病程短暫的水樣腹瀉及嘔吐。
3.實驗室檢查與其他輔助檢查有助診斷。

鑑別診斷

本病與細菌性、寄生蟲性腹瀉不難鑑別;與其他病毒性胃腸炎的鑑別主要根據特異性診斷實驗。

併發症

少數重症可並發脫水和休克

治療

目前本病無特效療法。處理以對症及支持治療為主,注意糾正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輕度脫水一般可用口服補液(ORS)的方法糾正,中至重度脫水則需靜脈輸液治療。十六角蒙脫石(思密達)為腸道黏膜保護劑,能覆蓋消化道黏膜,對細菌、病毒及其毒素起吸附作用,能縮短腹瀉時間,減少排便次數,同時證明該藥不影響ORS的治療和正常餵養,且無副作用。經過試用效果良好。NLV與嬰幼兒腹瀉由於小腸功能受損,一般以清淡飲食為宜。

預後

病變可在1~2周內完全恢復。

預防

重點注意食品與飲水衛生的管理,保持個人衛生及良好生活習慣,重視貝類水產品的消毒,避免生食貝類水產品。病後免疫期短,故疫苗作用不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