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敏河(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支流呼蘭河的支流)

諾敏河(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支流呼蘭河的支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諾敏河,亦稱“努敏河”(歷史資料稱弩敏河、訥敏河),“諾敏”為滿語“青金石”之意。屬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支流呼蘭河的支流,發源於黑龍江省綏稜縣境內小興安嶺余脈的南倫山。向西流經綏稜、綏化,在綏化市四方台鎮歡喜嶺村與克音河匯流,折向南流,於綏化市秦家鎮西口子村注入呼蘭河。全長265公里,流域面積532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左岸有八道河、大雞爪河,右岸有義氣松河、克音河。河道窄深流急,具有山溪性河流特點。

解放前,諾敏河上有運輸木材的木排往返於四海店至善船口(今諾敏河大橋處)之間,部分沿河農區利用河水種植水稻。解放後,人民政府在諾敏河沿岸修建5處攔水工程(左岸的上集灌區,右岸的閣山灌區、綏化市興和灌區、向陽水庫、閣山水庫),季節性小型水電站多處,利用河水灌溉農田18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諾敏河
  • 別名:努敏河、弩敏河、訥敏河
  • 所屬水系: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支流呼蘭河的支流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緩化市
  • 流經地區:黑龍江綏稜縣、綏化市北林區
  • 發源地:綏稜縣境內小興安嶺余脈的南倫山 
  • 主要支流:道河、大雞爪河、義氣松河、克音河
  • 河長:265 km 
  • 流域面積:5328 km 
  • 河口:綏化市秦家鎮西口子村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河道堤防,水庫工程,灌區工程,防洪工程,水電工程,航道航運,

幹流概況

諾敏河
諾敏河
諾敏河發源於綏稜縣境東部綏稜林業局北股流森林經營所北小興安嶺余脈的南倫山,距遜克縣界約1.5公里處。全長265公里,流域面積5328平方公里。其中綏稜縣內總流域面積3024平方公里,河道總長220公里,河床平均寬度為40至60米。河水至閣山向西南順流而下,抵上集鎮北,繞至十一井河口,經後頭鄉前六、前頭村後,入綏化市界。在綏化市四方台鎮歡喜嶺村與克音河匯流,折向南流,於綏化市秦家鎮西口子村注入呼蘭河。細沙質河床,河道比降級為1/1000~1/3000。上游主河道寬為60米~120米,下游為45米~800米。
諾敏河
諾敏河上游綏稜縣一段
諾敏河
諾敏河下游綏化市一段.jpg

水文特徵

諾敏河河道窄深流急,具有山溪性河流特點,平均深度2.5米,年流量3億至12億立方米,屬常年性河流。冬季河道冰封,夏季水流湍急,部分河段有發電、灌溉之利。

主要支流

諾敏河自源頭下流,左有北股流河、義氣松河、黑崴子河、泉眼溝河、西北河;右有七道河子、六道河子、雞爪河、四道河子、三道河子、二道河子、頭道河子,這些小河皆匯入諾敏河,形成諾敏河水系。較大的支流,左岸有八道河、大雞爪河,右岸有義氣松河、克音河。
克音河,為諾敏河支流,有東西兩源,故稱雙岔河。西岔源於海倫市陳家店林場附近的布倫山地,東岔源於綏稜縣西北部寶山鄉北部山地,兩源匯於綏稜縣雙岔河鄉西南套子屯南下,是海倫與綏稜、望奎與綏化的界河。全長147公里,流域面積為2000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1.8億立方米。除河源上游外已大部分被墾為耕地,上遊河床比降為1/10001/2000,下游坡降較緩,主河槽寬20米~30米,河灘地寬1~2公里。屬常年性河流。克音河流經地區地勢低洼,沿河地帶多溝泡。河水曾於1982年、1960年兩次漫出河道,致使兩岸農舍、莊稼、鄉路、森林窄軌鐵路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1964年始,縣人民政府為治理克音河,組織民眾修築了克音河堤防(堤防北起克音河鄉津河村南至後頭鄉紅光村郭家屯),有效地控制了河水泛濫。
雙岔河,南雙岔河與北雙岔河合稱雙岔河。南雙岔河發源於縣境內的大青觀,自源頭流經綏稜農場十二隊、二隊後,入雙岔河鄉雙東村,過前鋒村轉向西南下流,抵繁榮村西南套子屯,與北雙岔河合流,注入克音河。北雙岔河發源於縣境內的勾家店(綏稜農場一隊界內)為綏稜與海倫的界河。雙岔河總長約90公里,縣內流域面積為992平方公里,河床寬7至34米。平均深度1.8米,夏季河水落差較大,遇乾旱年頭部分河段可徒渡,正常年景沿河農區利用河水灌溉農田。

治理開發

河道堤防

克音河堤防,位於克音河左岸,北起克音河公社沿江、津河、西林生產大隊,中經新曙光公社東升生產大隊,靠山公社九江、勝利生產大隊,至後頭公社房身、紅光生產大隊。長21.8公里,保護農田4萬畝。這座堤防防洪標準是10年一遇的。設計總土方量71萬立方米。到1980年已完成土方50萬立方米,達到設計標準長度26公里。

水庫工程

向陽水庫,位於綏稜縣城東北三吉台鄉向陽村境內,距縣城37公里。水庫集水面積7·7平方公里,年蓄水650萬立方米左右,可為下游的閣山、上集和綏化市諾敏河沿岸的灌區補水700萬立方米,是一座引諾敏河的蓄水工程。水庫全部工程包括引渠、庫區和灌區3部分。水庫引渠長40.6公里,最大引水流量4.5立方米/秒。向陽水庫設計總庫容1100萬立方米,土壩長1200米,最大壩高14.7米,1990年實際灌溉面積0.12萬畝。向陽水庫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地區水利局和綏稜縣水利科共同設計,綏稜縣引諾工程指揮部組織施工。1971年11月開工,1980年9月全部竣工。累計完成土石方222.45萬立方米,其中土方216.69萬立方米,石方5.47萬立方米,混凝土0.29萬立方米。總用工197.13萬工日,完成國家投資480.69萬元,民眾勞務負擔490.41萬元。
諾敏河(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支流呼蘭河的支流)
閣山水庫,是一座以灌溉、城鎮供水為主,兼顧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為230.00米,庫容4.04億立方米,興利庫容2.19億立方米,防洪庫容0.81億立方米。工程主體為河床布置粘土均質壩,最大壩高18.1米,壩頂寬7米,壩頂長3246米,另將修建溢洪道、灌溉輸水洞、電站、魚道等工程。閣山水庫不但是呼蘭河上游重要的控制性工程,更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172個節水、供水重點項目之一。截至記者採訪時,項目累積完成投資30.7億元,占總投資的80%。其中工程部分完成投資5.36億元,占工程部分投資的81.7%。水庫2015年11月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主體工程完成。水庫年可為綏稜、蘭西、北林三個縣區提供城鎮供水5671萬立方米,年可發電945萬度,發展灌溉面積143.84萬畝(其中水田38.28萬畝,旱田105.56萬畝),年可增加糧食產量3.1億斤,將努敏河下游的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對綏稜乃至整個綏化市,都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灌區工程

滿康德二年(1935年)在李金榜屯(今長山鄉六部村)東北敏諾河上壓一處攔河柳條大壩;挖乾渠9公里至朱玉臣屯(今星火電站);始種水田362畝。後來朝鮮族農民不斷增多,水田面積也隨著擴大。諾敏河北岸的黑馬劉、潘清屯,張祥、楊老永、劉會、趙平安等屯的朝鮮族及漢族農民試種水稻,1952年開始利用諾敏河水灌溉。1955年建立上集、閣山兩大灌溉站。
閣山灌區,位於綏稜縣東部,諾敏河右岸。包括綏稜縣三吉台、閣山、靠山3個鄉鎮的10個村,耕地總面積9.91萬畝。設計灌溉面積4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2萬畝,1990年實灌面積3.5萬畝。建設這個灌區,國家總投資336萬元。
上集灌區,位於綏稜縣東南,諾敏河左岸,包括綏稜縣長山、上集、泥爾河、後頭4個鄉鎮的21個村,77個自然屯,總面積17.1萬畝。設計灌溉面積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2萬,1990年實灌面積6.2萬畝。對該灌區的建設國家累計投資389.4萬元。
興和灌區,位於綏化市東北,諾敏河左岸。包括綏化市五營、雙河、興和3個鄉鎮。設計灌溉面積3.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4萬畝,1990年實灌面積4.3萬畝。

防洪工程

克音河澇區,位於克音河左岸,包括克音河、新曙光、靠山、後頭計4個鄉18個村。澇區面積6.28萬畝。從1964年開始進行治理,到1984年已治理3.8萬畝,其中耕地2.6萬畝,荒原1.2萬畝。在澇區挖7條排水總乾渠,長22公里;田間支渠40條,長160公里,完成土方34萬立方米。
閣山澇區,位於諾敏河右岸,包括三吉台、閣山、靠山三個鄉。澇區面積7.8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4.5萬畝(水田1.5萬畝)。從1977年開始治理,到1984年末已治理3.29萬畝。

水電工程

星火水電站,位於綏稜縣上集鎮北大村,繫上集灌區渠道引水式電站。1965年3月動工興建,1967年建成投產。安裝水輪發電機組2台,總裝機容量150千瓦。1990年發電5萬度。
三合水電站,位於綏稜縣閣山鄉三合村。1966年建成,1976年投產。安裝75千瓦水輪發電機組1台。1990年發電2萬度。
閣山水電站,位於綏稜縣三吉台鄉向陽村,系引水渠道式水電站。1971年4月動工,1973年末竣工,1974年春投產發電。安裝125千瓦水輪發電機組4台,5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1台,總裝機容量550千瓦。1990年發電58萬度。閣山水電站原由中國人民解放軍3032部隊農場修建與管理,1989年移交綏稜縣管理。

航道航運

民國初期,綏化地區境內水路運輸興盛時期,在松、嫩兩江流域。呼蘭河流域,通肯河流域,諾敏河流域,克音河流域都有載客或載貨船隻通行。全區境內有大小碼頭20餘處,航線上行至齊齊哈爾,下行至哈爾濱。當時的運輸主要是將木材和糧食運往大中城市,運回日用工業品和生產資料。
偽滿時期,隨著鐵路、公路運輸的發展,由於日偽政權的政治統治和經濟封鎖,使河床淤積,河道變窄,土匪劫船時有發生,致使水路運輸日漸蕭條。
建國初期,航運事業發展很快。區內的肇源縣為水路運輸中心,成為連結吉林省扶餘縣、省城哈爾濱和雙城縣的水路運輸的集散地。
1969年,肇源縣航運公司成立,有職工35人,大小船隻9艘,最大噸位300噸,承運煤、木、沙、石、糧等貨物。年貨運量3萬噸左右,貨運周轉量1200萬噸公里,年客運量2.2萬人次。
1970年代後,由於鐵路、公路運輸事業發展迅速,運輸工具不斷進化,導致全區的水路運輸事業日漸衰退。至1990年末除肇源縣尚有水路運輸事業外,其他地方的渡口碼頭幾近絕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