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校釋(上冊)》是200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京中醫學院校。
基本介紹
- 書名:諸病源候論校釋(上冊)
- 作者:南京中醫學院校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9321
《諸病源候論校釋(上冊)》是200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京中醫學院校。
《諸病源候論校釋(上冊)》是200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京中醫學院校。內容簡介《諸病源候論校釋(上冊)(第2版)》是祖國醫學古典著作之一。它總結了隋代以前的醫學成就,集中論述各種疾病的病源與病候,內容豐富...
《諸病源候論》是隋朝巢元方撰寫的圖書。成書背景 《諸病源候論》以《內經》的基本理論,對內、外、婦、兒各科67類病的病因與病機、病變與證候作了具體闡述。是我國現存第一部論述病因證候學的專書。流傳版本 本書的作者和卷數,歷代記述不一,在《隋書》經籍志所載,為《諸病源候論》五卷、目一卷,...
《黃帝內經素問校釋(上冊)》是200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素問》與《靈樞經》合稱《黃帝內經》,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較為系統和完整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集中反映了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創立了祖國醫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醫學發展的基礎。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黃帝內經》一直指導著祖國醫學的...
它總結了隋代以前的醫學成就,集中論述各種疾病的病源與病候,內容豐富,是一部病因病理學的專門著作。它是繼《內經》、《難經》、《傷寒經》、《金匱要略》等書之後,進一步研討並發展了祖國醫學的理論體系。對《諸病源候論校釋-上冊(第2版)》如能認真地加以研究,對於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遺產,發展我國新醫學,定...
其他如王叔和所著《脈經》,多取材於《素問》的診法部分;隋·巢元方等所著《諸病源候論》,則大量選取了該書的病因病機內容。內容簡介 白唐以降,歷代醫家,或以《素問》、《靈樞經》為理論根據,或對《素問》、《靈樞經》的專題加以闡發,使祖國醫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如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宋...
參與編寫:《中醫學概論》、《中藥大辭典》、《簡明中醫辭典》、《諸病源候論校釋》、《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方劑學》等。主要論文 [1]彭懷仁.玉屏風散考源[J].中成藥研究,1985(05).[2]彭懷仁.常用成方考源[J].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5(03).[3]彭懷仁.葉天士運用甘酸代陰法的分析[J].南京中醫學院學報,...
編審《中醫外科學講義》、《常見病中醫臨床手冊》、《諸病源候論校釋》、《實用中醫外科學》、《醫用寫作》等。學術內容 許履和十分推崇高錦庭《瘍科心得集》,根據高氏“風行上揚”“濕性下趨”“氣火俱發於中”的理論,歸納出中醫外科的發病概況為“上風、下濕、中氣火”,提出“審部求因”為外科辯證的一般...
主編:《諸病源候論校釋》(上、下二冊)、《中醫基礎系列教材·方劑學》、《高等中醫藥院校外國進修生教材·方劑學》、《方劑的配伍方法》(包括中文簡體、中文繁體、英文、西班牙文版等)、《金匱要略譯釋》、《金匱要略教學參考資料》、《方劑研究文獻摘要》、《中醫歷代方論選》、《中藥與方劑的臨床套用》、《...
主持編寫《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傷寒論釋義》、《中藥學百科辭典》等工具書和教材8部;參加編寫《諸病源候論校釋》等醫籍8種;校注《傷寒準繩》、《溫疫萃言》等古籍。主要論文 [1] 宋立人.宋愛人醫案[J].中醫雜誌,1959(11).[2] 宋立人.桂的考證[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
參與編寫:《中藥大辭典》、《各家針灸學說》、《諸病源候論校釋》。自編教材:《各家針灸》。主要論文 [1]李鋤.醫經校詁拾零[J].中醫文獻雜誌,2001(01).[2]李鋤.凌雲生卒年考略[J].杏苑中醫文獻雜誌,1994(02).[3]李鋤.凌煦之遺稿《針灸經穴真傳》按語選錄[J].中醫文獻雜誌,1995(01).[4]李...
病證名,五勞之一。指因飲食勞倦傷脾所致的病證。中醫解讀 五勞,指五臟的勞損。脾勞為五勞之一,即因飲食勞倦傷脾所致的病證。《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侯》:“脾勞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外台秘要·脾勞實熱方》:“脾勞熱,身體、眼目、口唇悉痿黃,舌木強直,不能得咽唾,生地黃煎。”又:...
《諸病源候論》釋詞 後記 作者簡介 王雲路,1959年生於大連市。1992年獲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中古漢語辭彙和訓詁研究。出版有《中古漢語語詞例釋》(與方一新合著)、《漢魏六朝詩歌語言論稿》等著作,曾獲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獲。現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漢語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古籍研究...
如《諸病源候論校注》、《黃帝內經素問校注》、《針灸甲乙校注》等書,不僅前有"校注說明",而且後有"校注後記"。其"校注後記"的篇幅均較"校注說明"長。其中張燦玾教授為《針灸甲乙經校注》撰寫的"校注後記"長達5萬餘字。內容包括:①《甲乙經》作者生平及成書年代,②《甲乙經》的名稱及卷數,③《...
2.《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研究;3.對醫理的闡發研究。著作 專著有:《百大名家合注傷寒論》、《金匱要略五十家注》、《本經集義》、《難經集義》、《素靈輯粹》、《黃帝素問集成》、《傷寒論百家注》、《金匱要略百家注》、《麻黃湯六十五方釋義》等。先後參加了《諸病源候論校注》、《難經校釋》等審修...
⑵阻止。如馬蒔、吳昆、黃元御、姚止庵、《校釋》、《內經詞典》、高校教材與教參、《譯註》等。⑶敗壞。如楊上善、張介賓。⑷沮,當為“袒”字,即袒露脫衣。如日本學者及范登脈《校補》。何者為是?3小識 按:巢元方等《諸病源候論·卷一·風痹候》引《養生方》云:“大汗勿偏脫衣,喜偏風,半身不隨。”...
《黃帝內經》論“脾胃”(文獻選編)/ 《黃帝內經》論“浮腫”(文編校釋)/ 《黃帝內經》“水腫病的形成及治療”(文獻例錄)/ 《黃帝內經》等“卒厥、卒中與偏枯關係”(文獻例錄)/ 我國古代對疫病的認識與防治/ 疫病的定義/ 疫病的發生原因及傳染途徑/ 古代疫病流行舉例/ 古代的防疫措施/ 古代疫病的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