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醫史文獻(二級學科);醫書(三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諸病源侯論
- 又稱:《巢氏病源》
- 卷數:50卷
- 編撰時間:大業六年(610)
套用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醫史文獻(二級學科);醫書(三級學科)
《諸病源候論》,證候學專著。又名《諸病源候總論》、《巢氏病源》,50卷。隋巢元方等撰於大業六年(610年)。為我國第一部論述各種疾病病因、病機和證候之...
中醫理論方面的著作,大多是在漢代以前完成的,唯有病源學和證候學說方面的專著出現得較晚。直到隋代,朝中的太醫博士巢元方率眾編著了《諸病源候論》一書。至此...
《諸病源候論校注(上)》是1992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光迪。...... 《諸病源候論校注(上)》除保持《重刊諸病源侯總論》底本進行整理,成為目前流...
《諸病源候論譯註》是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民慶。...... 《諸病源候論譯註》是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民慶。...
《諸病源候論校釋》是200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南京中醫學院校主編。...... 《諸病源候論校釋》是200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南京中醫學院校主編...
《諸病源候論養生方導引法研究》 是201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光迪。...
《導引法還原》從挖掘關鍵性文字的操作意義入手,合併整理《諸病源候論》所載導引功法汁一百九十一條,結合練功體驗,對每條導引進行操作還原,並配有光碟,以影像形式...
《諸病源候論通檢》是2008年11月1日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諸病源候論通檢內容簡介 編輯 《諸病源候論通檢》是學習中醫藥學,必讀經典醫著。面對如山...
氣功導引專著。清·廖平根據隋代巢元方等《諸病源候論》摘編而成。...... 《諸病源候論》在所論的絕大部分證候之後,均附有相應的氣功導引治療方法,總計260餘...
巢元方,隋代醫家。大業中(公元605年—616年)任太醫博士、太醫令。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奉詔主持編撰《諸病源候論》五十卷,分67門,1720論,是中國第一部專...
風癲,病名。五癲之一。即癇證。見《諸病源候論》卷二。多因血氣虧虛,邪入陰經;或在胎時母卒受驚,精氣並居所致。發病時仆地吐涎沫,無所覺,眼目相引,牽...
產後陰下脫是漢語辭彙,拼音chǎn hòu yīn xià tuō,出自諸病源候論。...... 產後陰下脫是漢語辭彙,拼音chǎn hòu yīn xià tuō,出自諸病源候論。...
《諸病源候論·伏屍候》記載:伏屍者,謂其病隱伏在人五臟內,積年不除。未發之時,身體平調,都如無患...
虛熱,是一病證名。在《諸病源候論·病熱候》中有記載。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可導致臟腑失調、虛弱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根據病機...
病名。爪甲部之急性化膿性感染。出《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又名代甲、糟指。...... 出《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又名代甲、糟指、土XX(wěi未)、(疒貢)爪、...
握固是道教養生修煉中常用的一種手式。出自晉朝的著名道士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上倡導“握固守一”。隋朝太醫令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中惡病諸候》上也有...
以上諸因,引起脾氣虧虛、升舉無力,反而下陷,導致中氣下陷。 本證大多由脾氣虛發展而來。《諸病源候論•痢疾諸候•脫肛候》:“肛門大腸候也,大腸虛冷,其氣...
4. 《諸病源候論》將淋證的病機進行了高度概括:“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 5. 《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將淋證歸納為石、氣、膏、勞、熱五淋;...
白濁,又稱尿精,系指在排尿後或排尿時從尿道口滴出白色濁物,可伴小便澀痛的一種病證。《內經》稱之為白淫。小便渾濁色白。《諸病源候論·虛勞小便白濁候》:...
風齒是病名。《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頭面有風,陽明之脈虛,風乘虛,隨脈流入於齒者,則令齒有風,微腫而根浮也。”即牙齒鬆動的...
1、《諸病源侯論》:“婦人月水不斷者,由損傷經血,沖脈任脈虛損故也,沖任之脈,為經脈之海,手太陽小腸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里,主下為月水...
1. 《諸病源侯論·產後淋候》:因產虛損,而熱氣客胞內,虛則氣數,熱則泄少,故成淋也。[1] 2. 《諸病源侯論·諸淋候》:諸淋者,因腎虛而膀胱熱故也。...
氣功導引著作,1卷。明代胡文煥著。 書中主要講述導引養生祛病法。共列病症27門,每門列功法若干條,可供選用。其選功法基本上依據(諸病源侯論)中所載的「養生方...
《諸病源候論·時氣候》:“時行病者,是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冷,秋時應涼而反熱,冬時應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病無長少,率...
疹初起如粟米大小,可漸如豆大,內有白色漿液,疼痛異常,並伴發熱等全身症狀,《諸病源侯論》記載:“極者連起,多著腰脅及胸,若繞腰匝遍者,重也。”。...
公元601年,高麗僧把口紅傳到日本。公元601年,隋朝太醫博士巢元方主持編撰《諸病源侯論》,該書總結了魏晉以來的醫療實踐經驗,對中醫“病因學和“證侯學”進行了...
凡瘀血、濁氣、痰飲停留於體表組織而產生的贅生物,中醫稱為瘤。《諸病源侯論》曰:"瘤者,皮肉中忽腫起初梅李大,漸長大,不痛不癢,又不結強,言留結不散,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