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諍(諍,其本字爭),指直言規勸,使人改正過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諫諍
- 外文名: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 拼音:jiàn zhèng
- 出自:《禮記.曲禮》
- 釋義:直言規勸,使人改正過錯
諫諍(諍,其本字爭),指直言規勸,使人改正過錯。
諫諍(諍,其本字爭),指直言規勸,使人改正過錯。...... 諫諍諫諍之種類 禮:諫有五,諷諫為上。《禮記.曲禮》:【經文】為人臣之禮,不顯諫。...
諫爭是漢語辭彙,拼音是:jiàn zhēng,解釋為諫諍,直言規勸。...... 4、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歷觀 秦漢 以及 五代 ,諫諍而死,蓋數百人。”一本作“...
貞觀年間,特別是貞觀之初,恐人不言,導之使諫,這一兼聽納下的思想和行動,造成了諫諍蔚然成風、君臣共商國事的良好風氣,是“貞觀之治”中最引人矚目的重要...
直言切諫,成語,作謂語、定語、賓語,謂以正直的言論諫諍。古時多用於臣下對君主。同“直言極諫”。出自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朔雖詼笑,然時觀察顏色,...
【詞目】諫詞 【讀音】jiàn cí 【釋義】諫諍的言詞。 【出處】宋·曾鞏《書魏鄭公傳》:“桀、紂、幽、厲、始皇之亡,則其臣之諫詞無見焉。” ...
◎ 諫諍 jiànzhèng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規勸,使人改正過錯。 諫諍即見聽。——《漢書》 ◎ 諫阻 jiànzǔ [dissuade sb. from] 直言勸...
貞觀年間,特別是貞觀之初,恐人不言,導之使諫,這一兼聽納下的思想和行動,造成了諫諍蔚然成風、君臣共商國是的良好風氣,是“貞觀之治”中最引人矚目的重要方...
諍:諫,照直說出別人的過錯。國君有了能直言勸諫的臣子,國家就不會衰亡;父親有了能直言勸諫的兒子,家庭就不會破落。 《孝經-諫諍》:“昔者天子有爭(諍)臣七...
從敬養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即: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敬親。中國傳統孝道的精髓在於提倡對父母首先要“...
願辱太守薦18,得充諫諍官19。排雲叫閶闔20,披腹呈琅玕21。致君豈無術?自進誠獨難22! [4] 齪齪注釋譯文 編輯 齪齪詞句注釋 ...
《孔子家語·子路初見》有“為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的名論;《白虎通·諫諍》論及朝廷職官時說,“設輔弼,置諫官”,諫官被看作是與左丞右相同等重要的帝王...
直臣,漢語辭彙。拼音:zhí chén釋義:直言諫諍之臣。《漢書·朱雲傳》:“御史將 雲下, 雲 攀殿檻,檻折……及後當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
求諫的真偽,就要看能否納諫或接受直諫,一個專制社會中至高無上的皇帝,能夠在諫臣魏徵、王珪、張玄素、李大亮等,及長孫皇后、皇太子李治等的進諫之下,接受諫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