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農業考古

論農業考古

《論農業考古》是1990年7月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文華。

基本介紹

  • 書名論農業考古
  • 作者:陳文華
  • ISBN:9787539208831
  • 頁數:344
  • 定價:5.00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0-07
  • 裝幀:平裝
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簡論農業考古
漫談出土文物中的古代農作物
關於中國稻作起源的幾個問題
番薯引進中得到的啟示
試論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技術的生命力
從出土文物看漢代農業生產技術
試論我國農具史上的幾個問題
試論我國傳統農業工具的歷史地位
漢代長江流域的水稻栽培和有關農具的成就
中國古代農業科技的主要成就
中國古代畜牧業的主要成就
歷史告訴我們什麼

作者簡介

陳文華1935年出生於霞浦三沙,少年時代畢業於三沙中心國小,1947年舉家遷廈門,父親是個木匠。還在他十歲的時候,因生活所迫,父親就丟下一家老小,背井離鄉,漂泊到海外謀生,善良的母親節衣縮食供他讀書。陳文華發奮苦讀,在文學、歷史、美術、文藝等知識的海洋里遨遊,成為廈門大學歷史系一位高材生。畢業分配在江西博物館。在八年中,他參加挖掘了上千座古墓,江西幾個大型水庫他幾乎是用腳一步一步量完的。在無數個充溢瘴氣的墓穴里,他總是頭一個進去,掘墓時掉下的磚頭泥土經常砸得他頭昏眼花。有時為了守衛文物,他還要在墓地過夜。為蒐集農業考古資料,他跑遍了全國除西藏、台灣外的各省博物館。
他發現將農史研究與考古學結合起來將有廣闊的前景,可以形成一門邊緣學科,於是提出“農業考古”的概念。於是他決定用國家農委領導人資助他的科研經費創辦了大型學術刊物《農業考古》。雜誌一出版,立即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強烈反響——英國研究中國科技史的權威李約瑟博士來信讚揚:“《農業考古》充滿了迷人的作品,它是我們東亞科學史圖書館最有價值的刊物。它將引起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我國的史學權威白壽彝教授在專稿中也讚揚道:“《農業考古》是近年來辦得很有生氣、很有特色、很有影響的一個刊物。”“在考古學、民族學、歷史學、農史學等學科的交叉點上開拓了新的領域。”這個“新的領域”就是中國農業考古學。它在日本考古學界也產生很大影響,稱陳文華為“中國農業考古第一人”,1985年邀請他到日本奈良、東京、大阪、福岡等地講學。
1991年,由陳文華主持的“首屆農業考古國際學術討論會”在南昌召開,來自國內外150多位學者參加會議,這是國際學術界對新興學科中國農業考古學的支持和肯定。陳文華獻給大會的禮物是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學術著作《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圖譜》。會後世界著名的農業考古學家馬尼士博士,立即提出要和江西合作進行考古發掘以解決稻作起源的問題。後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組成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陳文華40年前參加發掘的江西省萬年縣仙人洞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指名由陳文華任顧問。三年之後,果然發現了1萬年前的稻作遺蹟,將江西稻作歷史推到1萬年前,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重視。於是“第二屆農業考古國際學術討論會”於1997年又在南昌舉行,來自美國、加拿大、羅馬尼亞、日本、韓國和中國學者近200人集聚仙人洞,考察了這一重大發現。仙人洞遺址也因此而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黨和政府對他的國內外學術成就給以高度評價和榮譽,1998年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3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農業考古第一人
他是個享譽世界的農業考古的先驅,是我國資深茶文化專家、江西社會科學院茶文化研究學科帶頭人,原江西社科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委員。1935年出生寧德,後舉家遷至廈門,1958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是位高材生。畢業後分配到江西省博物館工作,考古工作兢兢業業,發現將農史研究與考古學結合起來將有廣闊的前景,可以形成一門邊緣學科,於是提出“農業考古”的概念。期間經歷文革,被打成“右派”,與夫人程光茜女士一同下放江西贛州農村,過了三年的農耕生活。
1981年創辦《農業考古》雜誌,成為“中國農業考古”第一人,先後應邀訪問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典、芬蘭、丹麥、挪威、日本、韓國、泰國及港澳台地區講學及學術交流。陳教授著作頗豐,創辦的《農業考古》雜誌每一期都被哈佛大學訂閱。1991年又在《農業考古》雜誌上開辦《中國茶文化專號》,創辦茶文化學校,堅持二十餘載,有力促進茶業復興,終換茶文化蓬勃之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