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81年,由陳文華創辦《農業考古》。
1985年,由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江西省中國農業考古研究中心主辦。
1991年起,該刊刊期由半年刊變更為季刊,每期300多頁,60萬字左右。
1994年起,由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和中國農業博物館聯合主辦。
2003年起,由江西省社會科學院主辦。
2005年,為了適應現實需要,經上級出版部門批准,《農業考古》刊期改為雙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農業考古》主要欄目有:農史研究和農業現代化、農業的起源、稻作起源研究、農業考古發現與研究、農業歷史研究、農業文明研究、農業工具、農業水利、林業、園藝、茶葉、漁業、畜牧獸醫、古農書、古農學家、農業與飲食、農業與醫學、少數民族農業、三農問題研究,以及資料索引、農史動態等。
1991年起,該刊將原有的“茶葉”專欄擴充為《中國茶文化專號》,每年2、5 期固定出版。
2005年起,每年3、6期固定為“三農問題研究專號”,專門發表有關“三農”問題的學術研究文章。
2012年起,不再編輯出版“三農問題研究專號”,而是將“三農問題研究”常設為《農業考古》第1、3、4、6期的一個專欄,每期刊發少量研究當代“三農”問題的精品論文,即第1、3、4、6期為綜合性(農、林、牧、副、漁、三農研究等)農史研究,2、5期為“中國茶文化”專號,專門發表有關茶文化方面的研究論文。
人員編制
據2019年第4期《農業考古》內頁顯示,該刊編輯委員會擁有顧問1人、委員17人。
職務 | 名單 |
顧問 | 姜瑋 |
委員 | 白雲翔 | 趙志軍 | 王先明 | 王思明 | 王星光 | 靳桂雲 |
王日根 | 樊志民 | 施勁松 | 曾雄生 | 倪根金 | 毛智勇 |
龔建文 | 施由明 | 王建平 | 堯水根 | 夏漢寧 | -- |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9年10月31日中國知網顯示,《農業考古》共出版文獻13150篇。
據2019年10月3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農業考古》載文量為7662篇、基金論文量為1537篇。
影響因子
據2019年10月31日中國知網顯示,《農業考古》總被下載2077576次、總被引34903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317、(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78。
據2019年10月3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農業考古》被引量為8826次、下載量為71580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農業考古》影響因子為0.24,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4864名。
收錄情況
在20世紀80年代,《農業考古》被中國農業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列為農業科學核心刊物,被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列為民族學的核心期刊、被復旦大學列為文史類核心期刊;經西北農業大學圖書館用“引文分析法”測度評價,在全國15種文物考古、歷史核心刊物中居第四位。
2013年,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榮譽表彰
該刊曾獲江西省優秀期刊綜合設計獎。
1993年12月,經華東地區優秀報刊評審會評選,獲得優秀刊物一等獎。
文化傳統
辦刊方針
堅決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的方針,提倡學術民主,實行文責自負。
領導題詞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原
孫剛題詞:“古為今用,服務三農”。
考古學家、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
張忠培題詞:“拓寬了農史研究的領城,實現了農史研究的創新,為傳統文化傳承、轉化作出了貢獻。”
考古學家、
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
嚴文明教授題詞:“辦一個刊物,撐起一個分支學科,其難可知,其功至偉。”
農史學家
游修齡教授題詞:“篳路藍縷,首創農業考古;碩果滿園,帶頭學科學科交叉。”
現任領導
職務 | 名單 |
主任
| 梁勇
|
主編
| 施由明
|
副主編
| 王建平、堯水根
|
參考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