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廣注》是清代畢憲曾撰寫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論語廣注
- 作者:畢憲曾
《論語廣注》是清代畢憲曾撰寫的圖書。
《論語廣注》是清代畢憲曾撰寫的圖書。論語廣注 清畢憲曾(字季瑜)撰。二卷。首有彭元牆《序》,又有撰者《自序》。其舉采書之例有四,曰考異,曰拾逸,曰集說,曰互證。廣采經史及漢唐來諸儒之說以注《論語》,如釋“學而時習之,不亦...
論語·雍也篇是《論語》中的一個章節,共包括30章,該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學說、“文質”思想,同時還包括如何培養“仁德”的一些主張。本篇引語 雍也篇是《論語》中第六章節。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
《論語》(lún yǔ),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作品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
至魏,有何晏等人所撰的《論語集解》,是書首創古籍注釋中的集解一體,較為集中地保存了《論語》的漢魏古注。書成後,一直流傳不廢。作品簡介 在訓解《論語》的諸多著作之中,《論語集解》居於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地位。從皇侃的《論語義疏》到邢昺的《論語註疏》、朱熹的《論語集注》、再到劉寶楠的《論語正義...
《論語·衛靈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其中著名文句有:“無為而治”;“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義以為質,禮以行之”等。詳細詳解 解析一 【原文】15·1 衛...
標註論語集注講本 《標註論語集注講本》是廣文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諸橋轍次。
《論語·里仁篇》是《論語》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內容涉及到義與利的關係問題、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孝敬父母的問題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又名《論》。原文 1.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
《論語·憲問》為古代文學作品。憲問篇出自《論語》,總計44章。引語 《論語·憲問》篇總計44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見危授命,見利思義”;“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
我這次對《論語》的解讀,依據的底本就是《十三經註疏》本和劉寶楠的《論語正義》本。在封建社會,《論語》是文人心目中的金科玉律,所以在注釋中難免一些溢美曲說之辭。重新解讀,一是想為現代人掃清文字障礙,另一個目的就是想抹去舊注在《論語》上外加的顏色。現代人的注本,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影響較大...
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一個新的本子,並加以注釋。鄭玄的注本流傳後,《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以後各代注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
建議家長及老師從《論語》開始,按卷數之次序教學。本讀本是 由文禮書院創始山長,全球兒童讀經教育首倡者,當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王財貴先生主編,並精心修訂校對。本系列所採用的版本大體是通用的古本,如“四書”之論、孟、中庸用朱熹集注本,《老子》用《四部備要》明華亭張氏本,《莊子...
鄭玄‘論語'注原為十卷,《隋書·經籍志》、《經典釋文,敘錄》、《新唐書》、《舊唐書》均有著錄。其後,《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通考》、《宋史·藝文志》不見著錄。可見鄭玄所注《論語》於北宋時已亡佚。宋翔鳳乃從何晏《論語集解》、皇侃《論語義疏》,孫夷《音義》及其他...
《廣論語駢枝》是一本圖書,作者是章炳麟。近代章炳麟撰。一卷。認為《論衡·正說篇》稱,漢武帝時發現的《古論語》,時尚稱書難曉,實則相反,文義難曉者,多在《魯論》。東設馬融雖曾為《古論語》作注,但後其說“大抵半下己意,半因齊淒”,疑義甚多,故作者遂為疏證,問亦敷說太義,其文既少,略...
〖論語古注集箋〗二十卷,清潘維城撰。維城字朗如,江蘇吳縣人。是書以《淪語》二十篇,篇各為一卷。每章有“注”有“箋”。注者,多引漢魏古注,井標註出處。箋:者-,多引清儒之說,也為有體制其能廣輯古注佚文,博採近儒之說,匯集頗富,然少有發明,於諸家之異解也少有辨正。如卷一《學而篇》...
泰伯,出自儒家經典《論語》中的篇幅,本篇總計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等等。本篇的基本內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學生對堯,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評價。孔子在教學方法...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
《國學經典系列叢書:論語精解》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輯錄,是一部婦孺皆知的哲學巔峰之作,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廣的影響,在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簡介 《國學經典系列叢書:論語精解》在進行現代注釋的同時,也將朱熹的《論語集注》一併列出...
從此之後,《論語集注》成為主流,而何晏、皇侃的著作在國內無存,僅僅在日本還有傳本。為了讓讀者從源頭上了解《論語》,從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論語》,我們編撰出版了這本《論語典藏》,該書以《論語集解義疏》和《論語集注》為底本,參閱諸家學說彙編而成。為了方便現代讀者的閱讀,除了名家注釋之外,還對原文...
《論語(選)》是2017年5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逢軍。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了《論語》中的名篇,合理編排,集結成書,作為中小學生的國學誦讀本。運用大字配注音的形式,營造輕鬆活潑的閱讀體驗,幫助中小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和古代經典著作,值得大力推廣和普及。圖書目錄 目 錄 學而第一 為政...
《論語貫義》是明陳懿典撰。四卷。論語貫義《自序》石:“《論語註疏》各篇之首。有孔穎達《正義》,論次一篇次第之意,朱子傳注亦問有之,予偶為推廣聯貫,始於《微子》一篇,後因積久成佚,考之曾子、有子兩家弟子序次之意,未必盡台,不無牽強。”故“作此書,用以發明分篇之意”。爭已佚。(孔祥...
《幼兒快樂成長早期教育讀本:論語》是2010年7月1日武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幼兒快樂成長早期教育讀本:論語(注音版)》精心選編了多篇廣為傳誦的名篇佳作,讓孩子們在音韻琅琅的誦讀聲中,盡情領略唐詩獨一無二的文學魅力!論語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目錄 顏淵篇第十二 ...
”(《語譯廣解》)孔子及後儒極重信,“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靈公》)是孔門的處世原則。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包鹹註:“訥,遲鈍也。言欲遲而行欲疾。”朱熹引謝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論語》...
朱熹曾注釋說:“子張才高意廣,而好為苟難,故常過中。子夏篤信謹守,而規模狹隘,故常不及。”⑧自從朱熹這樣注釋以忘黃式三的《論語後案》,康有為的《論語注》等等,也都是重複著這種註解。好像已成定論似的。我感到這樣理解不符合事實。因為,第一,子張固然才高意廣,然而子夏也是個才氣橫溢的人物,如《論衡...
按《論語集注》,朱子曰:“專用力於人道之所宜,而不惑於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先其事之所難,而後其效之所得,仁者之心也。”這裡兼言仁與知,側重於二者之不同,恰可與緊接著一段相印證。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篇》)按《論語集注...
包鹹,前7-65年,是東漢經學家,曾入朝教授皇子《論語》,並撰有《論語章句》,其注廣被後儒尊重。《漢書》卻是正史,其史料的影響遠遠大於一家注說的《章句》。“三歸”,由春秋戰國的十分明了,即齊桓賜管仲“三歸之家”。至漢代生出疑竇,“三歸之家”生出“娶三國女”,這也好猜度,管仲身為宰相...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一一(《論語·雍也》)譯文 子貢說:“如果有人廣施恩惠,拯救眾民,怎么樣?可以說是仁人嗎?”孔子說:“何止是仁人,那是聖人了!
安徽學政朱久香延請權審試卷,為校李貽德《春秋賈服注》,移補百數十事。經朱久香舉薦而進金陵書局校書,此後,又受李瀚章延請主持李鴻章主辦的湖北經心書院。幼習《毛詩》,晚年治《公羊春秋》,發明新周之義,辟何劭之謬說。續撰《論語正義》,並對全書補訂;倡導“廣經說”,意在開闢通儒之路。個人貢獻 劉...
孝弟:孝,奴隸社會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範。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犯上:犯,冒犯、乾犯。上,指在上位的人。鮮:音xiǎn,少的意思。《論語》書中的“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