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正宗

論語正宗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比較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思想。《論語》是記載孔子言行與思想的一部書。《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的一部人人必讀書。

基本介紹

  • 書名:論語正宗
  • 作者:馬恆君
  • ISBN:9787508040646
  • 類別:哲學/宗教 > 中國哲學
  • 頁數:323
  • 定價:26.00元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300千字
內容簡介,作者介紹,前言,本書目錄,

內容簡介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智慧生。這是一本中國人都應該讀的經典。皓首窮經數十載,原汁原味解論語。慧通百家燭今古,心存天道仰聖賢。...

作者介紹

馬恆君,男,1944年1月出生。古漢語與古文獻研究專家。現任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省周易研究會副會長。潛心研究易經與玄學思想數十載。出版專著有《周易辨正》、《周易》(全文注釋本)(本書被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評為1992年度全國優秀暢銷書)、《周易正宗》、《莊子正宗》,以及與人合作專著十餘部,發表論文百餘篇。...

前言

孔子(前55l~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孔子的學說在春秋戰國時期雖被當成顯學,但又一直被當成諸子百家之一。在百家爭鳴中,歷史選擇了孔子,到漢朝便登上了“獨尊”的地位,被尊奉了兩千多年,影響滲透到我國的方方面面,孔子也就成了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是殷商後裔宋微子的後代。周滅商之後,分封微子啟於宋,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在貴族的紛爭中被華督殺害,孔子的曾祖孔防叔為了躲避華氏的迫害,才遷居到魯國。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與顏氏徵在生孔子。孔子出生後,三歲上死了父親,與母親過著貧困的生活。在年輕的時候,孔子做過委吏(管理倉庫)、乘田(掌管牛羊蓄息)等低微的小官,沒有受到重視,孔子便開始了授徒講學。到魯定公時,孔子做過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主管司法)。定公十年孔子五十二歲,以大司寇身份代理相事,政治生涯到了巔峰時期,但時間比較短暫,因為與魯國的實權派人物季氏政見不同,孔子離職去周遊列國,先後到過齊、衛、宋、陳、蔡、楚,希望能在別的國家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都沒得到重用。晚年回到魯國專一辦教育,整理文獻。經孔子整理的文獻有《詩經》、《尚書》、《禮》、《樂》,孔子還收集了各國史料,撰寫了《春秋》。他的學生也累計達到三千多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這是孔子在歷史匕最輝煌的貢獻。
孔子有感於時代的混亂,力圖建立社會的合理秩序。在對歷史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體系。他提出的仁,實際上是一種公益的思想,按公益的要求判定人道之當然,這就是義。義的秩序就是禮。他認為一個人最基礎的道德就是孝和誠,把孝推廣到人與人的關係中就是忠,把誠推廣到人與人的關係中就是信。當然,時代不同,在判定怎樣才算合理上,孔子與我們當下的認識會有不同,但他主張公益,提倡合理的原則並沒有錯,他的學說對我們建立現代文明仍有積極作用。要說孔子思想的不足,主要有兩點,一是孔子受封建宗法制的局限,等級觀念太強,二是對婦女的看法過於偏激。現代人讀《論語》,這兩點尤其應格外注意。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整理成書的。流傳到漢代,有《魯論語》、《齊論語》、《古文論語》三種本子。東漢時期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校了其他本子,並作了注釋,流傳開來,成為一個公認的本子。之後給《論語》作注的人很多,影響較大的有三國時魏何晏的《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的《論語義疏》,宋朝的邢昺把前人的成果和自己的見解匯集成《論語註疏》,被收入《十三經註疏》里,除此之外,宋朝還有朱熹的《論語集注》。到了清代劉寶楠博採眾家之長撰寫了《論語正義》。我這次對《論語》的解讀,依據的底本就是《十三經註疏》本和劉寶楠的《論語正義》本。在封建社會,《論語》是文人心目中的金科玉律,所以在注釋中難免一些溢美曲說之辭。重新解讀,一是想為現代人掃清文字障礙,另一個目的就是想抹去舊注在《論語》上外加的顏色。
現代人的注本,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影響較大,楊先生的注釋甚為精審,大多數的講法都可取。這次解讀,篇章的劃分也一依舊例,遵照不改。要說有什麼不足的話,楊先生在《導言》里說,《論語》“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麼道理,就是前後兩章之間也不一定有什麼關連”。這就與《論語》的實際不大符合了。古今對《論語》的注釋出了較多誤會,恐怕主要也是因為這一點。真正的情況如何,還須《論語》的內證才更為可靠。
無論誰來解讀《論語》,還是以還原孔子的真實面目為可貴。至於有些著作,從《論語》引出話題,申發開去,縱橫捭闔,暢談精深的道理,那又是另一種有價值的大作了。我國原有“五經注我”的傳統,這也無可厚非。請讀者自己去選擇吧。

本書目錄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日第二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