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功行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lùn gōng xíng shǎng,意思是指按功勞大小給予獎賞。
基本介紹
解釋,出處,成語典故,
解釋
論:按照。按功勞的大小給予獎賞。
出處
《管子·地圖》:論功勞行賞罰,不敢蔽賢。
《三國志·顧譚傳》:“時論功行賞;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
《舊唐書·宗室傳》:若河間機謀深沉,識度弘遠,縱虛舟而降蕭銑,飲妖血而平公祏,入朝定君臣之分,賣第為子孫之謀,善始令終,論功行賞,即無私矣。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三回:“孝公嗣位,論功行賞,進崔夭為大夫。
清·洪升《長生殿·獻飯》這春彩,臣等斷不敢受。請留待他時論功行賞。
成語典故
劉邦消滅項羽後,平定天下,當上了皇帝,史稱漢高祖。接著,要對功臣們評定功績的大小,給予封賞。
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要封他為酇侯,給予的封戶也最多。群臣們對此不滿,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奪地,功勞最多,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千秋把劉邦要講而未講的話講了出來:“眾位大臣的主張是不對時。曹參雖然有轉戰各處、奪取地盤的功勞,但這是一時的事情。大王與楚軍相持五年,常常失掉軍隊,隻身逃走也有好幾次。然而,蕭何常派遣軍隊補充前線。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讓他做的。漢軍與楚軍在滎陽時對壘數年,軍中沒有口糧,蕭何又用車船運來糧食。如今即使沒有上百個曹參,對漢室也不會有損失,怎么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在萬世的功勳之上呢?應該是蕭何排在第一位,曹參居第二位。”劉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話,於是確定蕭何為第一位,準許他帶劍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
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要封他為酇侯,給予的封戶也最多。群臣們對此不滿,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奪地,功勞最多,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千秋把劉邦要講而未講的話講了出來:“眾位大臣的主張是不對時。曹參雖然有轉戰各處、奪取地盤的功勞,但這是一時的事情。大王與楚軍相持五年,常常失掉軍隊,隻身逃走也有好幾次。然而,蕭何常派遣軍隊補充前線。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讓他做的。漢軍與楚軍在滎陽時對壘數年,軍中沒有口糧,蕭何又用車船運來糧食。如今即使沒有上百個曹參,對漢室也不會有損失,怎么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在萬世的功勳之上呢?應該是蕭何排在第一位,曹參居第二位。”劉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話,於是確定蕭何為第一位,準許他帶劍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