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趙執信(1662-1744年),字伸符,號秋谷,晚號飴山老人,山東益都人。其官至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二十八歲被革職後,
趙執信五十餘年間到處漫遊。著作有《飴山文集》、《飴山詩集》、《禮俗權衡》、《聲調譜》和《談龍錄》。
書籍簡介
《談龍錄》因
洪升、
王士禛和
趙執信三人,以龍喻詩的詩論而得名。
洪升“嫉時俗之無章”而提倡詩應寫實:“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
王士禛則力主神韻而強調剪裁加工:“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
安得全體?是雕塑繪畫者耳。”他批評
洪升的方法,是雕塑繪畫而不是寫詩。
趙執信則綜合洪、王兩人的說法加以折衷:“神龍者
屈伸變化,固無定體。恍惚望見者指其
一鱗一爪,而龍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苟拘於所見,以為
龍具在是,雕繪者反有辭矣。”三人的說法,側重確有不同。
趙執信批評
王士禛的“
神韻說”脫離實際、缺少現實內容,針砭當時“浮響日增”的詩壇弊端。
王士禛崇尚
嚴羽“詩有別趣,非關理也”、“不涉理路,
不落言筌”的話頭,而鄙薄
劉禹錫“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有道之言(《香祖筆記》),貶低
白居易的諷諭詩,認為“樂天詩可選者少,不可選者多,存其可者亦難”(《蠶尾文》)。
趙執信則針對這些說法,而提倡“詩外尚有事在”之說。《談龍錄》載:“詩人貴知學,尤貴知道,
東坡論少陵‘詩外尚有事在’是也。”
趙執信列舉杜甫、
白居易作為詩文載事、載道的成功典範,批評
王士禛摒棄了中國從《詩經》開始的現實主義優秀傳統。趙執信針對
王士禛的一味神韻,而提倡詩歌風格的多元化,主張應由詩人從其氣質所近而自由選擇:“司空表聖云:‘味在
酸鹹之外。’蓋概而論之,豈有無味之詩乎哉!觀其所第二十四品,設格甚寬,後人得以各從其所近,非第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為極則也。”他引唐詩為例,批評
王士禛“蔽於
嚴羽吃語”,而不知詩歌創作道路是十分寬廣的。
趙執信是
王士禛的甥婿,《談龍錄》持論夾帶攻訐,有失片面或
言之過甚之處。但是
趙執信是在承認
王士禛為“大家”的前提下,對“
神韻說”的偏頗有所糾正。因此,並不能用“
詬厲”之論來評判此書。《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中指出:“
王士禛與門人論詩,謂當如雲中之龍,時露
一鱗一爪,執信因作此書以排之。大旨主於詩中有人,不當為縹緲無著之語,使人人可用、處處可移。其說足救新城(指
王士禛)末派之弊,似相反而實相成。”這一評語最為公允。
版本
《談龍錄》有《四庫全書》本、《藝海珠塵》本、《談藝珠叢》本、《適園叢書》本。
通行本有人民文學出版社《談龍錄·石洲詩話》合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詩話》排印本,齊魯書社《談龍錄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