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漢語成語)

言不由衷(漢語成語)

言不由衷是一個成語,讀音是yán bù yóu zhōng,意思是話不是打心眼裡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致。出自《左傳·隱公三年》。

基本介紹

解釋,出處,成語典故,成語示例,成語辨析,

解釋

話不是打心眼裡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致。

出處

《左傳·隱公三年》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諸侯鄭國的實力強大,鄭莊公任周朝的卿士,執掌朝廷大權。他憑藉自己的勢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當時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鄭莊公處理朝政,卻又對虢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讓他代替鄭莊公處理朝政。
鄭莊公知道這件事後,對周平王特別不滿。周平王非常害怕,趕緊向鄭莊公解釋說,他沒有讓忌父取代鄭莊公的想法。為了取得鄭莊公的信任,他和鄭莊公互換人質,讓周太子狐到鄭國去作人質,而鄭公子忽則到周朝來做人質。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孫子姬林繼位。稱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讓忌父代替鄭莊公當卿士掌管朝政。鄭莊公知道後大怒,派大夫祭足領兵馬,到周朝的溫地收割麥子,並全部運送到鄭國。到了秋天,祭足又帶領兵馬到周朝成周,把那裡的穀子全部割掉,運回鄭國。從此,兩國之間的關係愈加惡化,彼此間結下了仇恨。

成語示例

1.旋復下一通令,洋洋灑灑,約一二千言,小子因他言不由衷,不願詳錄。★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八回 2.只有後者才最能鼓動夢的工作,前者僅限於光天化日之下作出誇張的自我表現,發一些言不由衷的議論罷了。
3.但是在會見之前,因為被不信任的搜身,引發了他的不愉快,因此在見面的時候,竟說了一些言不由衷的話。
4.自由表達,學以致用作文目的不明,為高分數、考重點而作文,學生往往是奉命而作,言不由衷,說假話、空話、套話便不足為奇了。
5.見別人朝歪道上走,不及時指出來,甚至言不由衷地送幾句奉承話,何異於落井下石?
6.前國民黨政府地政部長吳尚鷹在舊金山《世界日報》"每日專欄",中說白電言不由衷,實非得已。

成語辨析

【正音】衷;不能讀作“zōng”。
【辨形】衷;不能寫作“哀”或“忠”。
【辨析】1.言不由衷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言不由衷多形容以敷衍為目的,不坦率,形容虛偽欺騙時成分要輕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虛偽欺騙的言行。
2.詞不達意:是表達不準確,是能力問題
言不由衷:是不說真心話,是態度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