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討論

學生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課堂討論
  • 外文名:Seminar
  • 含義:在教師的指導下討論
  • 類型:教學方法
基本簡介,基本類型,

基本簡介

Seminar(音譯為“習明納爾”)一詞, 是從拉丁文“seminarium”而來,原意為“苗圃”、“發祥地”,後轉意為學校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研討學術。17世紀開始,在西歐的一些大學的教學中套用課堂討論,具有專題研討的性質。到了20世紀,課堂討論的某些因素,在中學高年級的一些學科的教學中得到套用。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在高等學校和中學高年級某些學科的理論探討中用得較多。

基本類型

①用於擴大和加深有關學科的理論知識而組織的系統的專題課堂討論。②就某門學科中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而組織的課堂討論。③日常教學中採用的帶有研究性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論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進行課堂討論,一般要求:討論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確定討論的題目並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認真準備意見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進行時,充分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他們各抒己見,引導他們逐步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並就分歧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結束時,教師作出總結,也可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