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切片診斷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宏聚。

基本介紹

  • 書名:課堂教學切片診斷
  • 作者:魏宏聚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39177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深入教學實踐十餘年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傳統的定性診斷由於缺乏標準而存在診斷的隨意性與去專業化;傳統的定量診斷表面上的客觀掩蓋不了背後的主觀性,其診斷結論只是描述了“是什麼”,而沒有指出“為什麼”,更沒有指出“如何辦”。課堂教學切片診斷實現了聽評課的專業化,由如何評過渡到如何教,不僅指出教學現象“是什麼”“為什麼”,而且指出了“如何辦”,實現了對傳統聽評課的重大變革。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是以中國小課堂教學中典型教學設計活動片斷為分析對象,引導教師製作教學切片分析報告,以歸納的方法,提取支配典型教學設計活動發生的教學經驗,生成實踐性教學設計理論,進而最佳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實現有效教學。教學切片本質上是教師典型教學行為與教學經驗的載體,錄像可以全息化地記錄教學信息,實現教學評價的情境化與全息化。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小傳統課堂診斷方法的弊端
第一節 中國小課堂診斷概述
第二節 中國小傳統的聽評課方法——定性診斷的局限
一 中國小傳統聽評課方法的局限
二 中國小課堂定性診斷實踐的改造——基於影像傳聲的思考
第三節 中國小傳統的聽評課方法——定量診斷的局限
一 中國小課堂定量診斷的內涵與特徵
二 中國小課堂定量診斷工具設計思路及實施
三 中國小課堂定量診斷的悖論
四 中國小課堂診斷方法的價值選擇
第二章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的內涵與程式
第一節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開發的背景與初衷
一 走進學校,嘗試以研究者的身份進行課堂診斷
二 如何實現課堂診斷的有效、有力
三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是在實踐中修正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的
第二節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的方法與程式
一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的內涵
二 校本研究視角下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的程式與操作
三 教學切片分析超越傳統“聽評課”的意義
第三節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的幾個核心問題
一 切片觀察與整體觀察的關係
二 在切片診斷中,教的行為與學的行為的關係
三 切片診斷與課堂觀察
第四節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的成果載體:切片診斷報告
一 選取切片的典型性
二 邏輯的清晰性
三 切片報告結構的嚴密性
第五節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在學校實施的程式
第三章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的原理
第一節 實用主義經驗論視域下的課堂教學切片診斷
一 為何要重視與重估經驗、教學經驗的價值
二 實用主義哲學視野下教學經驗的內涵
三 “教學經驗”對中國小校核心教學實踐的支配
四 從原初經驗到反省經驗:中國小教師“教學經驗”概念化的緊迫性
五 中國小教師教學經驗概念化的方法與路徑
第二節 課例研究視角下的課堂教學切片診斷
一 教學經驗與課例的關係
二 教學經驗在課例中的三種形態
三 課例研究中提取教學經驗的程式與策略
第三節 實踐性教學理論視域下的課堂教學切片診斷
一 實踐性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
二 實踐性教學理論的兩條生成路徑
三 實踐性教學理論兩條生成路徑的本質與關係
第四節 波蘭尼個人知識理論視域下教學技能詮釋
一 波蘭尼個人知識觀視域中教學技能的特徵
二 波蘭尼技能觀中的中國小教師常用教學技能分類
三 “緘默理性”中教學技能的知識結構
四 教學技能形成路徑中的可為與不可為
第四章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在中國小的實踐
第一節 大學與中國小合作的理性思考
一 大學與中國小合作研究的動因考察
二 大學與中國小合作研究的困境
三 大學與中國小有效合作的條件
第二節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服務社會的三種方式
第三節 課堂教學切片診斷實踐的校本研究成果
一 國小語文課堂核心教學設計切片分析報告
二 國小數學課堂核心教學設計切片分析報告
後記

作者簡介

魏宏聚,河南大學教育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教學論。在《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等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一百餘篇。長期深入中國小校研展實踐研究,系列研究成果分別於2014年、2018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基礎教育類),其中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獎——“課堂教學切片診斷”為其原創性成果,在河南省內外多地推廣套用,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與學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