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掌控美國的戰爭?

誰掌控美國的戰爭?

《誰掌控美國的戰爭?》是一部由斯蒂文·L.瑞爾登所著書籍,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誰掌控美國的戰爭?
  • 作者:斯蒂文·L.瑞爾登
  • ISBN:9787501248056
  •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作者:斯蒂文·L.瑞爾登 (Steven L.Rearden)
出版社: 世界知識出版社
副標題: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史(1942-1991年)
原作名: Council of War:a History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1942-1991)
譯者: 李晨/許秀芬/王淑玲/林曉穎
出版年: 2015-1-1
頁數: 659
定價: 112.0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01248056

內容簡介

2012年美國國防大學出版社首次出版英文本。2015年,世界知識出版社首次出版中文本。作者斯蒂文·L.瑞爾登博士在序言中說:“本書追溯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從1942年成立至1991年冷戰結束這段時期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書中記錄了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對國家政策所產生的影響。同時也記錄了參謀長聯席會議本身及機構的發展,並從多方面反映出他們曾面對的問題以及如何擇其危急而解決。多年來,聯合歷史辦公室撰寫並出版了為數眾多的、有關參謀長聯席會議參與國家安全政策制定的專題論文或專著。但從未有一部通篇記敘總結參謀長聯席會議作用的單卷本書籍。這本書的撰寫結合使用了一手史料和二手資料,旨在填補上述空白。作為綜述,其重點聚焦於參謀長聯席會議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和重大事件及決策中的作用。希望本書能為有意研究軍史和國家安全事務的人們提供幫助,並為他們進一步的研究與深造提供便利的參考來源。”

作者簡介

斯蒂文·L.瑞爾登(Steven L. Rearden)曾獲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學士學位以及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他與聯合歷史辦公室(Joint History Office)的合作始於1996年,撰寫並出版過許多有關參謀長聯席會議以及國防部辦公室的歷史著作,並且是保羅·H.尼采(Paul H. Nitze)所著《從廣島到公開性:在決策中心——回憶錄》(From Hiroshima to Glasnost: At the Center of Decision—A Memoir)(1989年)一書的合作撰稿人。

目錄

前言 x
序言 xii
第1章 歐洲戰爭 1
聯合規劃的起源 2
關於北非問題的決議及影響 7
開闢第二戰場的辯論及參謀長聯席會議重組 9
準備“霸王”行動 11
戰時同蘇聯的合作 13
第2章 亞洲太平洋戰爭及戰後規劃的開端 18
在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與指揮 18
中國—緬甸—印度戰區 21
戰後規劃開始 25
結束對日作戰 29
原子時代的開端 31
第3章 和平時期的挑戰 37
國防政策轉型 38
重組與改革 41
戰爭計畫、預算案和1948年“三月危機” 44
1950財年國防預算案 49
戰略轟炸之爭 53
第4章 冷戰的軍事化 59
促成變革的諸多壓力 59
研製氫彈決定與NSC 68號檔案 61
韓戰的爆發 64
仁川登入戰 66
政策變化 68
中國干預的影響 70
麥克阿瑟的解職 71
歐洲——再次成為首要戰略地區 73
第5章 艾森豪和“新面貌”戰略 81
1953年的重組 81
結束韓戰 84
冷戰的新戰略 86
“新面貌”戰略的檢驗:印度支那 90
台灣海峽的對峙 93
在歐洲的“新方法” 95
北約的常規態勢 97
遏制軍備競賽 99
第6章 轉變與延續 104
飛彈項目的發展 104
《蓋瑟報告》 107
“飛彈差距”與彈道飛彈防禦爭議 108
重組與改革:1958—1960年 111
中東防衛 116
古巴、卡斯楚及共產主義 121
柏林危機 123
第7章 甘迺迪總統在危機期間的執政 127
豬灣事件 129
被圍困下的柏林 131
寮國 134
古巴飛彈危機的起因 137
在古巴“攤牌” 141
後續:禁止核試驗 144
第8章 麥克納馬拉時代 149
麥克納馬拉體系 149
重新配置戰略力量態勢 151
北約和靈活反應策略 153
“天弩”(SKYBOLT)飛彈事件 155
多邊核力量的消亡 156
北約的新戰略:“MC 14/3” 158
關於限制損害的辯論 161
“哨兵”反導系統和限制戰略武器會談的緣起 165
第9章 越南:開戰 169
美國參與越戰的根本原因 169
通向“美國的戰爭”之路 172
東京灣事件及其後果 174
陷入困境 180
第10章 越南:撤退與撤軍 186
僵持不下的局面 186
春節攻勢及後果 189
尼克森、參謀長聯席會議和政策制定過程 192
逐步結束戰爭 194
回歸空中力量 198
聖誕節轟炸行動 200
資產負債表 202
第11章 緩和政策 206
第一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會談 (SALT I) 206
支援大西洋聯盟 211
中國:準同盟 214
深化參與中東衝突 218
第12章 探求戰略性穩定 225
和平時期的“總兵力” 225
戰略威懾力量現代化 226
修訂目標瞄準學說 229
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會談開始 232
海參崴首腦會議 235
頓足不前 237
第13章 重回對抗 242
卡特與參謀長聯席會議 242
戰略部隊和PD59 244
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會談 247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和中程核力量(INF)的爭論 249
危機之弧 251
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 (SANDINISTAS)起義 253
組建快速部署部隊 255
伊朗人質解救任務 256
第14章 里根擴軍 261
里根和軍事 261
軍隊與預算 264
軍事實力和外交政策 267
技術承諾:戰略防禦計畫 269
軍備控制:一項新議程 273
第15章 新型友好關係的建立 279
有關參謀長聯席會議重組的辯論 279
1986年戈德華特—尼科爾斯國防部重組法案 282
北約復興 284
戈巴契夫的影響 285
恐怖主義和與利比亞的衝突 288
決戰中美洲 289
緊張的波斯灣局勢 291
摯誠意志行動 292
第16章 冷戰結束 296
政策變革 296
鮑威爾作為主席對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影響 297
基本兵力計畫 300
在巴拿馬的行動 303
歐洲常規武裝力量協定 306
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會談及其結果 307
第17章 沙漠風暴 313
科威特危機的根源 313
構建美國反應 315
行動規劃拉開序幕 316
通向戰爭之路 319
最終計畫和準備 322
解放科威特:空中鏖戰 324
第四階段:地面作戰 326
戰後階段 328
第18章 結論 332
術語 339
索引 345
作者簡介 4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